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4-24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愧(cán)赏(jiàn)告(dǎo) 疲倦不(kān) B . 蓄(chǔ) 静(mò) 化(zhuāng) 人迹至(hǎn) C . (hè)媚(jiāo)弄(sì) 翻来去(fù) D . (qí) 和(ǎi) 开(zhàn) 咄咄逼人(duó)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 .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取所需 , 终不愿意。 D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A . 文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物的修辞手法。 B . 文中加点的词语“冬天”“济南”都是名词。 C . 文中加点的词语“放”“说”都是动词。 D . 文中加点的词语“暖和”的同义词是“温暖”。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新宾的夏天,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B .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 随着秋天的步伐逐渐临近,使我再也坐不住了,下定决心要去参仙谷走一走。 D . “沈白高铁”将在2025年正式运营,这将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
  •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唐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 .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6. 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B . 《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心术不正、虚伪自私、散布流言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 . 《藤野先生》一文,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 .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7.  口语交际。(50字左右)

    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走的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格言或诗句。)

  • 8. 古诗词默写。(请规范书写)
    1. (1) 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 (5)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直接点明作者羁旅他乡,思家心切又不得回返,只能寄托于家书的句子是: 
    6. (6) 《观沧海》中,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诗句是:
    7.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选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 这首曲描写了秋天黄昏天涯游子奔走他乡的景象。 B .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明净的生活情景,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悲。 C . 夕阳西下,渲染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抒发行旅之悲创设了场景。 D . 全曲仅二十八字,全由名词构成,都是写景,没有一句抒情的句子。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1) 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

      ⑴不亦君子

      ⑵与朋友交而不

      疏食

      ⑷不

    2. (2) 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博 学 而 笃 志 切 问 而 近 思 仁 在 其 中 矣。

    4. (4) 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调一个人要经常地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曾子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B . 孔子赞赏颜回身居陋巷,却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乐趣的高尚品质。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我们所处的环境恶劣,也要保持向学、乐学的初心。 C . 孔子认为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的时候,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那就不可取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D . “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
三、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1) 选文第①段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加点的“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2. (2) 选文第①段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和选文②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3. (3) 选文第②段写了哪几件事?
    4. (4) 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语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5. (5) 第③段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 (6) 下列对选文第②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从动物到植物,从局部到整体。 B . 这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它在文章中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 这段文字绘声绘色,写形写味,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百草园,突出了它的美丽和乐趣。 D . 在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植物中,何首乌带有传说故事的意味。
  • 1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 (1) 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2. (2) 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4. (4) 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
    5. (5) 通读全文,谈谈为什么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四、写作
  • 13.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从我们走进学校,跨入教室开始,就会遇到很多的老师,有和蔼的,也有严厉的,有朴素的,也有美丽的。在你的心中,总有几位在不同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那么,在你的心中,谁是最美的老师?请以“我心中最美的    ▲    老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⑵偶像是榜样,是指引道路的人。课本里李白、鲁迅、海伦·凯勒……是我们的偶像;社会上,医护人员、志愿者、共产党员……是我们的偶像;生活中,同学、老师、父母……也可以是我们的偶像。请以“晒晒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与提示: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②选择题目(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③ 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⑤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