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仿真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pan>基础知识综合</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那水呢,(  )不结冰,反倒在绿苹 上冒着点儿热气。水zǎo真绿,把终年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zǎo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ché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zǎo 

      chéng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3. (3) 文中加点字“贮”查部,“贮”的正确解释是

      A收藏;收获

      B储存;积存

      C储蓄(钱财)

    4. (4) 在文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二、<strong><span>选择题</span></stro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B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三、<strong><span>综合学习</span></strong>
  • 3. 立人中学开展“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5年)

    年份

    国民图书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率/%

    综合阅读率/%

    人均纸质阅读量/本

    人均电子阅读量/本

    2013年

    57.8

    50.1

    76.3

    4.56

    2.48

    2014年

    58.0

    58.1

    78.6

    4.77

    3.22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国上下涌动着读书的热情,各大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下图是格致中学的同学设计的学校读书活动的海报。

    1. (1) 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材料三中画面(文字除外)的内容及寓意。
    3. (3) 阅读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请你为提高全民阅读兴趣提三条建议。
四、<strong><span>情景默写</span></strong>
  • 4. 理解性默写。
    1. (1) 《《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
    2. (2) 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替 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心力;“?”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信;“?”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3. (3) 《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4. (4) 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地阅读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含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5. (5) 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在陋巷,
五、<strong><span>现代文阅读</span></strong>
  • 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①这里就正是秋天。

    ②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③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④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⑤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⑥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⑦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⑧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⑨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⑩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 , 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⑪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⑫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⑬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⑭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⑮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⑯荒野是那么寥廓;

    ⑰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⑱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⑲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⑳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㉑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㉒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㉓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㉕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 (1) 认真阅读文章,用词语概括“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
    2. (2) 文中第⑩段划线句“这一刻就会消失”中的“这一刻”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消失?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此时的情感。
    3. (3) 分析第㉔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 (4) 本文文尾有一句“对树充满敬意”,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从生命或自然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并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似乎不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怨。

    ③对她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她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她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了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母亲从来都是爱她的。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了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户到门口,短短的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屋里太黑,母亲怕弄出声响,几乎是挪出去的。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了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声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立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对母亲笑,然后用曾经对着外婆的有点儿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得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在没有了外婆以后,母亲的爱,甚至更加细致和妥帖起来。

    ⑤高三,是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冲刺的几个月,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了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根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最好的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怔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 .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 (1) 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

      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初夏的时候

      心如刀割

    2. (2) 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的理解。
    3. (3)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①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4. (4)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画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画线句,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提炼其相似性并赏析其各自的表达效果。
六、<strong><span>诗歌鉴赏</span></strong>
  • 7.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2. (2) 《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
  • 8.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幅幅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以“这样的画面,让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③不许抄袭、套写;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