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九区联考2023_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 1. 文物承载着文明与文化,图 1 的文物反映的主题是( )

    图 1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文明 B . 中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2. 我国发现一史前文化的遗址,其出土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大片的木结构建筑遗迹 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该遗址是( )
    A . 东胡林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红山遗址
  • 3.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 盘古开天 B . 大禹治水 C . 牧野之战 D . 涿鹿之战
  • 4. 表 1 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为( )

    表 1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主要事件

    约公元前 1600 年

    A . 国人暴动 B . 盘庚迁殷 C . 分封制 D . 世袭制
  • 5. 距今约 3000 多年的商代中晚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容器,其制作工 艺采用的是与中原青铜容器相同的铸造法,纹饰和装饰性图案与长江中游湖北、湖 南等地青铜器相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
    A . 巴蜀地区手工业技术高超 B . 当时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 . 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多样 D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6. 殷墟甲骨文的重要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 关于甲骨文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反映夏朝的历史文化 B . 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C . 汉字的造型方式固定单一 D . 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文字
  • 7. 《史记》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 方伯 ”,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文明起源,经济发展 C . 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 . 民族交融,思想繁荣
  • 8. 《商君书》记载: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这体现了 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
    A . 确立县制 B . 奖励军功 C . 鼓励耕织 D . 严明法度
  • 9. 图2为李冰石像,《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首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 成都之中。”这里“蜀首冰 ”的主要贡献是( )

    图 2 李冰石像

    A . 改进造纸术 B . 修筑长城 C . 修建都江堰 D . 开凿灵渠
  • 10.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图 3 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图 3

    A . 东周的建立 B . 长平之战 C . 秦朝的建立 D . 楚汉之争
  • 11. “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仇怨,遂用溃畔。 ”该材料描 述的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 )
    A . 原因 B . 内容 C . 特点 D . 影响
  • 12. 图 4 为汉景帝汉阳陵出土的陶猪,栩栩如生,极富生气,再现了西汉时期六畜兴旺 的场景,这可以反映当时的统治政策是( )

    图 4 汉阳陵出土的陶猪

    A . 奢侈浮华 B . 休养生息 C . 奖励军功 D . 以德化民
  • 13.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该材料体现了 汉武帝时( )
    A . 提高儒学地位 B . 减轻人民负担 C . 禁锢人民思想 D . 加强经济管理
  • 14. 汉武帝闻讯汉军大获全胜,授卫青和霍去病大司马,所从将士一律论功行赏。卫青 和霍去病立下的功劳是( )
    A . 出使西域 B . 平定叛乱 C . 修建长城 D . 北击匈奴
  • 15.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 ”“蚕麦善收 ”“吏 称其官,民安其业 ”,出现了“天下安平 ”的景象。历史上称这一景象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6. “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 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 而已 ”。该材料体现了东汉中后期( )
    A . 军阀割据混战 B . 黄巾军起义 C . 外戚宦官专权 D . 匈奴的入侵
  • 17. 今日中国疆域是在历朝历代有效管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汉朝时期设立的管理今 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
    A . 南海郡 B . 西域都护 C . 桂林郡 D . 伊犁将军
  • 18. 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图 5,下列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图 5

    A . 结束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 B .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 . 促进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 19. “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这里的“夷 洲 ”指的是( )
    A . 西藏 B . 新疆 C . 台湾 D . 成都
  • 20. 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材烧;王恺用紫 色丝绸做成长 40 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 50 里。这充分说明了 西晋( )
    A .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手工技术的发达 C . 统治阶级的腐朽 D . 思想文化的繁荣
  • 21. 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城除了城内官立的大市、北市、东市、公市等外,沿着秦淮河 东北岸一线,又置有官市征税的大市及十余所小市。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 )
    A . 农业的发展情况 B . 商业的发展情况 C . 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D . 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 22. 成语典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与结晶。与“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 等成语相关的战争是( )
    A . 淝水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楚汉之争
  • 23. 出身游牧民族的北魏皇帝在冯太后和众大臣陪同下于春耕日籍田,勤耕农田,表明 推进汉化改革的决心。这说明了( )
    A . 农业的发展 B . 文治的出现 C . 民族的交融 D . 江南的开发
  •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继承了秦汉的艺术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代表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 25.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深耕细作】

    材料一

    图 6 铁制农具

    图 7 穿有鼻环的牛尊

    【巩固统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及至秦, 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 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对外贸易】

    材料三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

    ——摘编自汉武帝《西极天马歌》

    【交流发展】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区域之 内,宴(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沈约《宋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时期到达“西极 ”的人物以及开辟的交通 要道的名称。分析开辟这条交通要道的历史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你家乡的实际情况,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 26. 思想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 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2 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人物

    孔子

    蔡伦

    张仲景

    祖冲之

    韩非

    扁鹊

    华佗

    司马迁

    荀子

    孟子

    钟繇

    庄子

    王羲之

    老子

    顾恺之

    贾思勰

    墨子

    刘徽

    从表格中任选三人,确立一个主题,并分别写出该人物与主题相关的史实。

    主题:

    选取的人物

    相关的史实







  • 27.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构成中华文明制度体系的 核心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统治】

    材料一

    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一山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 当此之时,即有强大的部落,亦 不过能征服他部落,使之服从于我,来朝或进贡而已……后来强大之国更强大了,交通 亦渐方便,征服他国后,可以废其酋长,而改封我的子弟、亲戚、功臣、故旧。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大历史》

    【制度创新】

    材料二

    图 8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权力集中】

    材料三

    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 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 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摘编自班固《汉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政治制度。分析该制度实施的依据 。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概括秦朝地方制度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削藩的原因。指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
    4.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