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15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潇洒的美感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屏声敛息,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由①____赞叹;街头驻足,银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②____地走过。这些美都刻在我们心头。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jùn    钟 B . juān    忠 C . juān     衷 D . jùn      中
    2. (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神采奕奕 B . 愁眉苦脸 C . 慷慨激昂 D . 心不在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我雕琢需要恒心。正如《劝学》中所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____,都要经过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内心丰盈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拥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内心丰盈、知识积累的过程 B . 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 C . 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是内心丰盈的 D . 自我雕琢是漫长的,是内心丰盈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2. (2)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 . B . C . D .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 B . 盛开任何一朵鲜花 C . 任何一朵鲜花的凋谢 D . 凋谢任何一朵鲜花
  • 3. 某班围绕“人无信不立”展开讨论,下列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了“信”这个议题的一项是( ) 
    A . 甲:我认为“信”是立身之本。现代社会,诚信是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旦失信,便难以补办。 B . 乙:我认为“信”是交友之道。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 . 丙:我认为“信”要从平常事做起。借钱不还,失信于人,考试舞弊,自欺欺人。 D . 丁:我认为“信”可以感动他人。不慎撞坏了别人的车子,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留下联系方式,最终感动了车主,也感动了社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②孤亭:这里指螺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螺川风光,为后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 B . 颔联中“梦”“星”既说明行舟时辰之早,又体现了诗人是在睡眼蒙胧中离别螺川的。 C . 颈联承上联扩大视野,放眼天际水涯,写舟中近看的赣江秋晓。 D . 这首诗融情入景,描景成画,意境清峭。
    2. (2)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歌尾联写船行之后,诗人回首眺望的情景,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之情。

  • 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 , 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市。②相:察看。③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医道高,写了不少医学著作。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闻( ) 遂( ) 是( )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②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3. (3) 本文通过叙事、写景、抒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2. (2) 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善读无字之书

    齐夫

    ①周恩来早年曾题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他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要选良友、诤友;读书要注重实践,会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

    ②书分有字书与无字书。有字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字书是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会读书的人,读有字书,也读无字书,既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也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常有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不能经世致用,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只会读有字书而不会读无字书,就好比单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远。因此,要善读无字之书。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良友既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的管鲍之交、高山流水、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友谊的珍贵。现代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④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死书。读死书,不易消化,更难吸收。李白在《嘲鲁儒》诗中写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其中的鲁叟就是读死书之人。走遍天下,广接地气,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这书就算读活了。王阳明也是读书人,可他年轻时就遍走四方,留心地势地貌,了解民风民情,后来屡立战功,所向披靡。

    ⑤多经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会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有方。

    ⑥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也是一部无字大书。读书人只有主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拥抱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其裹挟。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每到一处,必进行社会调查,开座谈会,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其实是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把有字书和无字书融会贯通,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⑦如此,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读无字书时遇到的困惑,要通过有字书解惑、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驶万年船。人生当如此。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第②段把事业成功者和不善读无字书者作对比,突出了前者比后者更善于读有字书。 B . 若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死书,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书就算读活了。 C . 会交友、善游历、多经事均是读无字之书的表现。 D .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2. (2)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从自然生活里、社会实践中,也能读出甚至穷尽万事万物的道理。 B . 战国时的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照搬兵书,不知灵活应变,被秦军打败。 C .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D . 张之洞认为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一个人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只知埋头苦读,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3. (3) 小聪所在学校将到外地与某中学联合开展“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他担心参加活动影响学习,不愿意参加。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请结合选文内容,劝他参加此次活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ChatGPT,是2022年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展开的,就是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文案、翻译……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摘编自《ChatGPT挑战人类教师?教育中的这些东西AI难以替代!》,《人民教育》2023年2月11日)

    材料二:

    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一方面革新了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因技术尚不成熟、相关规则制约的欠缺而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比如在学术领域,已出现利用AI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等现象。眼下,探索制定A1在学术领城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

    ②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通过使用智能工具可以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但是这种跳过思考过程、直接索取答案的行为,显然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过度依赖智能工具,也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更遑论原创性,将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明确可以使用AI写论文,但限于辅助工作,诸如搜集参考材料、错误更正、常规结构撰写等,并禁止直接复制、抄袭、剽窃、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摘编自庄得宝《ChatCPT来袭,学术研究如何自处》)

    材料三:

    ①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只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

    ②在余胜泉看来,判断ChatCPT该不该用,就在于用它时有没有认知投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大胆用。“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尤其是学生。”余胜泉表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促进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如果使用ChatGPT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那就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支架,使学生能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思考以前无法思考的内容,站到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这种应用就是积极的,应该鼓励。

    (摘编自袁秀月《ChatGPT为何引教育界“封杀”?》,中国新闻网2023年2月12日)

    1. (1)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ChatGPT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ChatCPT是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它能与人聊天,解决人们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 B . 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它革新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 C . 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知识生产,它能用自编码器创造出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 D . ChatC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它能根据文字间序列的概率关系输出最优序列词句。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人工智能革新在不断带来价值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B .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彻底颠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 C . 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无法完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D . 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应过度依赖。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留一树柿子点缀冬天

    ①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都结很多柿子。村里人都说收获的时候要留几个柿子在树上,可母亲一个也舍不得留。食物匮乏的年代,柿子是味道甜蜜的美食,深秋时节全部落树,吃一部分,剩下的晒成柿饼。不过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水果应有尽有,人们都不怎么爱吃柿子了。

    ②前几年,因为院子里的老柿子树太过茂盛,已然遮天蔽日。父亲把老树刨掉,种下了一棵新的柿子树。这棵柿子树亭亭的,像风华少年,三年之后就结果了。这棵柿子树上的柿子不多,结出的果子也不是那种个头巨大的磨盘柿。柿子鹅蛋大小,比较瘦长,玲珑小巧的模样,母亲说它们长得俊模俊样的。

    ③去年柿子收获之季,我摘下一个变软的柿子尝了尝,味道依旧不错。我打算把柿子全摘下来,母亲却说:“算了,把这棵柿子树当风景看吧。家里也不缺这些柿子,把它们留在树上,到了冬天,院子里就显得有光彩了。有鸟儿来吃,就让它们随便吃。鸟儿吃剩下的,就让它们落到地上,让鸡鸭吃!”

    ④母亲这样一说,我方觉柿子树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忽然想起一幅叫作《六柿图》的画,想来柿子真是可以入画的。霜降柿子红,柿子变红之时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得精光。一棵柿子树,片叶未留,只有枯瘦的枝枝干干,仿佛墨笔勾勒出来的一般。而鲜艳红润的柿子点缀在枝干之上,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无限生动。这显然是一幅韵味十足的国画,墨色勾勒,彩色点染。我觉得柿子的红特别生动,不是山楂那种在扑扑的深红,也不是橘子那种跳脱的黄色,而是清亮亮的红黄色,特别明快。

    ⑤去年的柿子树,在母亲的坚持下,完成了它原生态的一生。没有人的参与,就让它自由生长,自由结果,自由落果。北方的冬天,草木调零,所有的色彩都无处可寻。简单朴实的农家小院里也是一派冬之寂寥,而有这样一树柿子点缀,真的有蓬荜生辉的效果呢。柿子树在南墙根,妨碍不到我们。外人一进院门,最先留意到的是柿子树,人们总要啧啧赞叹一番。柿子树上挂着的红柿子,仿佛一盏盏小灯笼,明晃晃的,在湛蓝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⑥平时我家院子里就经常有鸟儿来光顾,冬天到了,因为有这棵挂满果实的柿子树,鸟儿们来得更勤了。它们啄食柿子甜蜜的果实,享受冬日里难得的美餐。人们把幸福留给了自然界的生灵,自己也会获得幸福感。到了一定时候,柿子还会自然落地。一阵寒风吹过,一个柿子忽然吻别枝头,坠落在地。柿子摔烂,浓稠的果肉涌出。我记得到了小雪时节树上还有柿子呢,一树红彤彤的柿子,仿佛是火红的希望,把枯寂的日子点亮,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生趣盎然。

    ⑦今年的柿子树上又挂满了红柿子,母亲依然决定留一树柿子点缀冬天。我攀上南墙根,小心翼翼地掰下一枝柿子。这枝柿子形态美观,上面有六只红柿子,俨然一幅“六柿图”。我要把它带回城里,插在瓶子里当花看,相信它也能把我的冬天点亮。
            ⑧我们的生活,在烟火凡尘之上,已然开出诗意盎然之花了。                                 

    (有删改)

    1. (1) 第④段中写道“母亲这样一说,我方觉柿子树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柿子树给家中带来了怎样的风景。
    2. (2) 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主要写了母亲执意留下的一树柿子,点缀了一家人冬天的生活。 B . 母亲贯串文章始末,是文章的主要线索。 C . 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 文章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行文,介绍了对柿子态度的变化。
    4.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 .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 .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 . 《昆虫记》中蝉和蚂蚁的事实恰好相反,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其实是蝉。
  • 11. 试判断下面哪一段文字选自《昆虫记》,并简要说明理由。

    语段一:松树鳃角金龟是一种松树害虫。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据说其幼虫是乳白色,成虫呈灰黑色,翅膀上有斑点,体末有四个突起。幼虫及成虫还可能蛀食树干和树皮。

    语段二:松树鳃角金龟仪表堂堂,可与葡萄根犀金龟媲美。它的服装如果说没有金步甲、吉丁、金匠花金龟的金属外衣那么豪华的话,那至少也是罕见的高雅。在一种黑色或栗色的底色上散布着一层厚厚的散花白绒点,既朴素又大方。

  • 12. 阅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认识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满人性光辉的昆虫世界。阅读美国作家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们感受到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请从这两部作品中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的认识或感受。
五、写作(50分)
  • 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你会遇见春夏秋冬,那里诉说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景;你会遇见亲情友情,那里流淌着小日子赤诚相伴的温馨;你会遇见自己,那里安放着单纯、童真等美好的事情……

    请以“与你相遇”为题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