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内心有阳光的人,必是一个温暖rè chén( )的人,必然有着宽广的胸怀,博爱而明朗。犹如一束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又似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____,____。总有人比你优秀,也拥有更多。善良的人,虽然仰望羡慕,但心中纯粹,就算不及,也傲娇努力;心理阴暗的人,无论怎样粉饰diāo zhuó( ),终究欺不过天长日久。当善良成为生活习惯,快乐就如涓涓细流,时时在眼眸里流溢 , 愉悦自己,也快乐别人。

    1.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rè chén diāo zhuó 慰藉流溢

    2. (2) 文段中的“博”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3. (3) 结合语境,仿照“犹如一束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又似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这一句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 2. 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不能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别人。 B . 人生就是因为无法随心所欲 , 所以才有意义。 C .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 . 旅途中,导游给我们讲了许多怪诞不经的人和事。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D .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雪”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 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 (1)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3)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借月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
    5. (5) 刘禹锡的《秋词》这首诗中不仅表现秋天的生机和素色,也表现了诗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的两句诗是:
  • 5.  七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图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作出的统计表,请写出你的结论。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漫画

      112

      56%

      武侠小说

      62

      31%

      文学名著

      26

      13%

      我的结论:

    2. (2) 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甲同学说:“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乙同学说:“我会拿出一个笔记本做摘录。”你认为谁的读书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
    3. (3) 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二、阅读理解.(45分)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 诗中的“僵”“孤”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2.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非宁静无以远 致:

      年与时 驰:

      四十而不 惑:

      三军可帅也 夺: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 (3) 【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4. (4)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根据你对《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两篇课文的理解,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 ”“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2. (2) 请分析第②段中“笑”的原因。
    3. (3) 请概括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4. (4)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材料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 9. (2020·淮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⑫这咋办呢?阿健说。

        ⑬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输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⑰二佰的办法失败了。

        ⑱怎么办?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㉒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㉓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㉔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㉕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㉖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 , 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㉗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㉘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㉙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㉚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㉛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 (1) 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

      扔土块,赶鸟儿过来→→移鸟蛋,招鸟儿过来→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㉖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 (4) 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理解。
  • 10.  阅读《西游记》选段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 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 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 “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

       ②

    2. (2) 《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
三、作文(50分)
  • 11.  题目:那一次,我真    ▲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下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内容新题,表达有创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