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21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踏歌寻路,走在桃园的小径,沐浴这微醉的清风,此刻正值五月,huā tuán jǐn cù的时节已过,拇指大的蟠桃也已展现出婀娜的身姿,一个个蟠桃像淘气的孩童聚在一起,两个,三个……散发着一种清新,一种生气。娇绿的桃叶则像桃儿的守护神一样,为桃儿zhē bì风雨,相依相偎,绝不吝啬自己的爱。明月朗照,清风微拂,闭上眼默默感受这一份自然的礼物,漫步于桃园的小径,不要说话,只需柔柔的轻闻,悠悠的享受,享受这绿色的清香,享受这果实的成长,一种淡淡情思会从心底泛起。

    1.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uā tuán jǐn cù)②(zhē bì)

    2. (2) 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沐浴②吝啬

    3. (3) 说说你对文段中加线词语“生气”的理解。
  • 2.  仿照下面加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生活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帆,助你远航四方;自律是云,伴你畅游天地;(2);自律是花,陪你绽放冬夏。自律是优秀而美好的品质,愿自律成为你飞翔的翅膀。

  • 3.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古诗文、作者或篇名,使句子通顺完整。

    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文的滋润。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①,不舍昼夜”,教导我们要有“乐学”的积极学习态度,提醒我们珍惜宝贵的时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②”激励我们树立强烈的报国之志;诸葛亮《诫子书》中的“③,④”告诫我们淡泊宁静乃人生之大境界;李白⑤《》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告诉我们友情的可贵;⑥(人名)《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启迪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谭嗣同《潼关》中的“⑦,山入潼关不解平”,激发我们要充满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 4.  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 (1) 在“读书写作交流会”活动中,要求每位同学为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请把你的书目和推荐理由写下来。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2. (2) 活动中班级拟办一期“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班刊,有同学已拟好“名人读书故事”“书海拾贝”两个栏目,请你为班刊再策划一个栏目。

      名人读书故事 书海拾贝

    3. (3) 为了让同学们对文学更加感兴趣,学校打算邀请市作家协会王老师于下周五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为大家进行一次文学方面的讲座,并委派你去邀请他。见面后你会怎么说呢?(不超过100字)
二、(39分)
  •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马致远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 (1)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 . 《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 . 《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 . 《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示的画面。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实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注】:①或:有人。②谓:说。③信:言语真实。④悉:都。⑤志:记。⑥但:只。⑦何以:凭什么。⑧益:更加。⑨还走:转身就跑开。

    1. (1)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吾日三吾身 省

      ②王生不说 

      ③王生益愠 

    2. (2)  翻译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3. (3)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如果要从选文《论语》部分选一句话送给父亲和友人,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4. (4)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善学者”?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忆姥姥家的泥火盆

    ①“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季节更迭,转眼又是冬天。每到冬日,最忆的还是姥姥家那温暖的泥火盆。

    ②火盆最初应是用泥制成的,后来才出现了铁、铜制成的。冬天,东北的农户人家做完饭,趁灶膛里的炭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们扒出来,放到火盆里;用灰耙装满、压实,就可放在室内取暖。

    ③我出生在东北的农村。那里的冬天特别冷,大地都能被冻出裂缝,北风“嗖嗖”地吹,像刀子般割人的脸……四十多年前,我们姐弟三人每到放学被冻得瑟瑟发抖时,总是先跑到住在前街的姥姥家取暖。姥姥常年在家,火炕总是烧得热乎乎的,炕上还放着一个泥火盆。她会立刻招呼我们:“快上炕,焐焐脚。”我们几个人迅速脱鞋上炕,围着火盆坐下,在离炭灰一指高的地方烤手,小脚丫则贴近火盆外侧。姥姥拿出铁质的扒火铲,把烬化的灰拨开,露出红红的火炭来。她的嘴里还会叨咕着:“小心,别烫着!上学娃,最不易,好好学习,才会有出息……”不用多大工夫,我们手热了,脚暖了,心也暖了。

    ④火盆,也是姥姥给我们做零食的“烤箱”。姥姥会拿来小土豆、玉米粒、黄豆,放在火盆里烤给我们吃。土豆是最不好烤的,姥姥却很有经验,用铲子把土豆埋在火盆的炭火中,然后要我们耐心地等着。不一会儿,几股灰粒从火盆里升起,接着会听到“嘭嘭”的声音。姥姥熟练地把炭火中的土豆翻个身,再埋好。等到再听到一声响时,姥姥就把土豆拨拉出来,放在盆沿儿凉一会,再两只手颠来倒去地剥去带灰的外皮,递给我们。接过土豆,一股烤香味迎面扑来,咬一口,热腾腾的,绵甜不绝。我们姐弟边吹边吃,姥姥则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慢一点,别烫着了!”这声音、这场景,如今只在梦中。

    ⑤每到冬天,姥姥家里就有很多婶子大娘们来串门。大家围坐在火盆旁,让姥姥帮她们剪鞋样、裁衣裤。远远听到姥姥家传出来的说笑声,已让人觉得那小屋里格外温暖。

    ⑥姥姥的手很巧。我们围着火盆坐时,姥姥还会教我们剪窗花。一张纸片,在姥姥的手里没多久就会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在我们的手里似乎就失去了灵性,剪出来的图案,总是少了些什么。姥姥便笑着说:“不急不急,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熟能生巧,多剪几次就会更好的……”终于,我们也会剪出红红的窗花贴在那印满霜花的窗户上,简陋的屋子顿时多了几分喜庆与祥和。

    ⑦“风寒忽再起,手冷重相亲。却就红炉坐,心如逢故人”而今,姥姥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那泥火盆早就被恒温、干净的暖气取代了。但儿时的记忆,却如那泥火盆中红红的炭火,不曾熄灭,带给我永远的慈爱和温暖,教会我勤勉、善良和感恩。

    1. (1) 文章题目“最忆姥姥家的泥火盆”有什么作用?
    2. (2)  选文围绕“姥姥家的泥火盆”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 (3) 请对下列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那里的冬天特别冷,大地都能被冻出裂缝,北风“嗖嗖”地吹,像刀子般割人的脸

    4. (4) 选出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文中对姥姥的描写运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每到冬天,姥姥家里就有很多婶子大娘们来串门。大家围坐在火盆旁,让姥姥帮她们剪鞋样、裁衣裤”就是侧面描写。 B . 在现代化的今天,泥火盆已经被暖气取代,因此关于泥火盆的记忆也慢慢消散了。 C . 本文选取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了祖孙之间的温馨场面。 D . 文章开头运用诗句引出冬天,进而引出“姥姥家那温暖的泥火盆”。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 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鼓励,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竞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 (1)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重拾希望→②→十分感激

    2. (2)  第⑥段加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至少两点)
  • 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 (1) 以上文字选自文学名著《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2. (2)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4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风景好。一路与老师同行,在老师的教诲下我们受益匪浅,茁壮成长;一路与朋友同行,在朋友的影响下我们取长补短,携手并进……一路与书籍同行,在书籍的滋养中我们获取真知,提升品位;一路与拼搏同行,在拼搏的历程中我们砥砺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一路与     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规范。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