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表明,当时欧洲(   )
    A . 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B . 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C . 热衷于探索新航路和“三角贸易” D . 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 2. 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文艺复兴的(   )
    A . 背景 B . 性质 C . 过程 D . 意义
  • 3. 如图所示史实(   )

    A .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 . 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洲 C . 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D . 造成了西欧各国力量的衰落
  • 4.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以上材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 “三角贸易”的残暴 B . 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C . 鸦片贸易的罪恶 D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5. “光荣革命”把困扰了英国近百年的主权“在君”还是“在民”的问题解决了。英国摆脱了君主专制制度,用“法治”代替了“人治”,走向民主化道路。据此推断,“光荣革命”(   )
    A . 导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B . 造成了君主地位在英国的消失 C . 以武装斗争手段推动社会进步 D . 开启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 6. 消息传到法国的时候,法国人也被鼓舞了;常年的对手终于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吃了个瘪。法国因此毫不犹豫地决定承认美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决定加入战事,当美国人的同盟。“消息”指的是(   )
    A . 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 B . 萨拉托加大捷 C . 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D .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7. □□□的天才使这场战争大放光彩。……法国不仅打败了那种想要把它置于死地的联合势力,而且在革命以后形成了对欧洲其他各国的严重军事威胁,并且最终成了主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主人翁。“□□□”应是(   )
    A . 伏尔泰 B . 华盛顿 C . 拿破仑 D . 斯大林
  • 8. 下图所示内容可以用来印证(   )

               16世纪纺织工场                                    19世纪纺织工厂

    A .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 工业革命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C .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D .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9. 它从19世纪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中的一个小小学派,发展到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信奉者最多、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根本原因在于它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它”是指(   )
    A . 人文主义 B . 启蒙思想 C . 马克思主义 D . 三民主义
  • 10. 下表显示克里木战争中英、法军队装备水平远远领先俄军,其直接原因是(   )

    项目

    军备、射程

    主要交通方式

    汽船/艘

    英法军队

    新式步枪、1000码

    铁路、汽船

    281

    俄国军队

    老式枪炮、200码

    牛车、马车

    24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三角贸易”的进行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11. 南北战争期间,奴隶制的废除导致黑人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黑人获得了公民权,但他们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压迫。上述内容是对南北战争在某方面的影响的阐述。“某方面”指的是(   )
    A . 社会影响 B . 教育改革 C . 经济影响 D . 政治建设
  • 12. 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了《教育敕语》,其核心思想是“造就忠孝良民”。此后每当节日庆典,全国学校都需集体宣读《教育敕语》,播放歌颂天皇统治的歌曲,同时向天皇、皇后的“御影”(照片)鞠躬行礼。以上材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 明治维新成果显著 B . 明治维新保留了旧制度残余 C . 明治维新缺乏群众基础 D . 明治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
  • 13. 据下图可知,卡尔·本茨发明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械是(   )

    发明的过程比发明的结果美好千倍。

    ——卡尔•本茨

    A . 电焊机 B . 发电机 C . 蒸汽机 D . 内燃机
  • 14.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以大公司之间的各种联合为特征的垄断组织大量出现,迅速遍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工业部门,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同时跨国公司大量出现。据此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变革 B . 使所有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 C . 使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 标志着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 15. 在某一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是一个物理现象。与材料所述现象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牛顿 B . 巴尔扎克 C . 贝多芬 D . 梵高
  •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英国的大臣说:“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俄国外长也强调:“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这两位大臣的言论可以直接用来(   )
    A . 分析一战的非正义性质 B . 展现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C . 介绍一战中西线的战况 D . 说明一战产生的深远影响
  • 17. 下图所示内容可以用来印证(   )

    A . 士兵是俄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B . 革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 俄国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俄国革命
  • 18. 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在凡尔赛体系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20年代,欧洲基本上保持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凡尔赛体系的(   )
    A . 历史背景 B . 建立过程 C . 历史影响 D . 参与国家
  • 19. 1920年至1922年瞿秋白在俄国工作和生活,他曾描述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黑面包是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这一情景的出现是由于(   )
    A .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两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D . 苏联模式的形成
  • 20.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下列史实中能印证该观点的是,这一时期(   )
    A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B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 C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 纳米比亚实现了独立
  • 21.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此时美国人民“恐惧”的是(   )
    A . 持续的经济危机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 . 珍珠港事件爆发 D . 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
  • 22. 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指出:“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他旨在强调诺曼底登陆的(   )
    A . 规模 B . 性质 C . 结果 D . 影响
  • 23.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表示,如果中美之间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冷战危险得多。他认为,在防止“灾难性的冲突”方面,美国和中国有着“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第一次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北约的成立 D . 华约的成立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这表明这些国家致力于(   )
    A . 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主导地位 B . 加强欧洲各国的联合 C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D .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25.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它解体的直接影响就是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感到不安。中国应该以此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段话是针对苏联解体对我国某方面的影响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
    A . 执政党的建设 B . 经济发展 C . 国家安全 D . 领土主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9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600年

    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年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1757—176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但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工厂都必须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的山谷等处。这些地区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人们都希望找到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不同机器。

    1.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2. (2) 据材料二,指出英王成为“国家象征、统而不治”源于哪一政治制度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确立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技术创新解决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阐述这一技术创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推动英国崛起的因素。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则力图以对外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总结从一战爆发到二战结束对德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一战爆发到二战结束整个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 28.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独立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权方面只设有国会,没有总统,没有最高法院,而国会本身也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力。独立后的13个州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曾经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据材料一、二,判断上述内容分别和哪两部法律文件有关。
    2. (2)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在面对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采取的措施。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列举出一例现代史上欧美国家通过上述措施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史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