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6</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48.0</span></strong>分)
  • 1.  考古学家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受二里头文化、齐家文化的影响,并与成都平原本土文化结合而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商文明的影响,却迥异于商文明。这说明三星堆文明具有的特点是(  )
    A . 交流交融 B . 独立发展 C . 对外辐射 D . 源远流长
  • 2.  明朝后期,出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军事著作:有最早提出海防战略理论和绘制沿海地图、海防图的《筹海图编》,以练兵、教战、用器、布阵见长的名著《纪校新书》,军事百科全书性著作《武备志》,传播西方火器技术的《西法神机》等。这反映明朝后期(  )
    A . 中外科技交流密切 B . 重视培养科技人才 C . 边患危机不断加剧 D . 军事实力发展迅猛
  • 3.  鸦片战争后,广州港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化的港口。英国等西方列强在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五口通商的冲击 B .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西方列强的入侵
  • 4.  1911年11月11日,时任山东巡抚孙宝琦致电清政府:“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材料反映出(  )
    A . 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B . 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C . 四川保路运动影响力大 D . 南京临时政府已得到普遍认可
  • 5.  如表是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刊登的《预备兵政治教材》目录。这反映出八路军重视(  ) 
    《预备兵政治教材》的章目​ 

    标题

    刊登时间

    标题

    刊登时间

    第一课

    什么是预备兵?

    1942.7.17

    第六课

    俱乐部

    1942.11.21

    第二课

    预备兵要做什么事?

    1942.8.11

    第七课

    遵守纪律

    1942.12.10

    第三课

    子弟兵的来历怎样?
    为什么叫子弟兵?

    1942.9.1

    第八课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42.12.22

    第四课

    团结友爱

    1942.11.1日

    第九课

    灵活巧妙的战法

    1943.1.13

    第五课

    努力学习力求进步

    1942.11.13日

    第十课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1943.1.22

    A . 培养反攻阶段士气 B . 树立子弟兵英勇形象
    C . 士兵思想政治教育 D . 提高士兵的军事技能
  • 6.  如图为1952年某画家绘制的宣传画《增产节约巩固国防》。该作品旨在宣传(  )

    A . 劳动竞赛激发工人积极性 B . 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显著
    C . 改造工商业保障国防物资 D . 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高涨
  •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四川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40个工业门类,四川有39个;全国的主要工业行业约有160个,四川占了95%”。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四川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 .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C . 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D .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 8.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1980-1992年),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大胆利用中央赋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到积极引进外资,创办企业,迅速启动了特区的工业化进程。深圳在这一阶段呈现的主要特征是(  )
    A . 深圳加工 B . 深圳质量 C . 深圳创造 D . 深圳智造
  • 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到2020年年底,我国9 899万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历程主要体现了(  )
    A . 国际影响力扩大 B . 社会主义的本质 C . 现代化全面建成 D . 改革开放的深入
  • 10.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早期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其中有一文明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和计算粮食产量。该文明在如图中位于(  )

    A . B . C . D .
  • 11.  1296年佛罗伦萨政府决定修建一座大教堂。历时百余年,但穹顶无法建成。1420年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研究古罗马遗迹基础上加以创新,设计了大穹顶,并设计垂直运输机,解决了高空作业难题。佛罗伦萨市民将高耸的大穹顶看作新时代的象征。因为它(  )
    A . 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B . 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
    C . 意味着教会势力加强 D . 标志着科学革命到来
  • 12.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1878年,恩格斯认为“现代的大工业……造成了资产阶级这样一个享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垄断权的阶级,但(危机表明)它已经无力继续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控制力量的生产力……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材料认为工业革命 (     )
    A . 推动了西欧福利国家形成 B . 促进了劳资关系改善 C . 客观上加快社会革命步伐 D . 促使了垄断组织形成
  • 13.  如表为20世纪某时期,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情况。这些运动共同体现了(  ) 

    国家/区域

    内容

    中国

    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印度尼西亚

    共产党领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印尼民族党实行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

    印度

    甘地和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

    民族独立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A . 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 B . 无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者
    C . 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 D . 斗争形式与国情密切相关
  • 14.  1933年,英国牛津大学俱乐部通过“不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而类似的决议也在随后相继出现在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20多所大学中。当年秋天,工党大会也表示“一旦出现战争或战争威胁即以总罢工相胁迫”。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 . 大学主导社会舆论 B . 民众期望和平局面 C . 国王失去昔日威望 D . 思想走向极端主义
  • 1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说,我们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 . 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 . 俄罗斯试图建立新型世界模式 D . 世界多极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 16.  2023年4月,美国多家社交媒体曝光一批美军秘密文件。文件显示美国政府持续密切监视监听盟友。而这早已不是美国第一次被曝出监听盟友丑闻。如图为针对该事件的时事漫画。该漫画旨在揭示美国(  ) 

    A . 利用技术优势打压他国 B . 霸权主义的行径
    C . 严重威胁各国信息安全 D . 热衷于地缘政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52.0</span></strong>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示意图 
    ​ 
    材料二:这一时期的长城建筑技术和沿线防御体系建设都超过前代,修筑有统一规划,有些地方设置两重复线,墙体虽仍为夯土砌筑或石块垒砌,但比前代高而厚。西北地区就地取材,在墙体中加入芦苇和红柳,以增加其坚固性。平坦地方先在城墙外侧挖掘一道壕堑,掘出土用来筑墙。有些地方根据地形,巧妙利用山川险阻,不筑连续的长墙,而以相隔不远的烽台构筑防御和报警系统。长城沿线附属设施增多,关城、坞堡、障城、亭燧遍布长城沿线,与边地郡县紧密结合。屯田制度广泛推广,保障长城沿线驻军和边民的后勤生活,避免了长途运输带给内地的巨大负担。 

    ——摘编自李文龙《中国古代长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1. (1)  据材料一判断这是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疆域图,并依据地图和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的理由。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长城修筑和维护的特点及其作用。
  • 18.  18世纪,法国在进行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同时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家在开展着另一种启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实现了合并,面对着英格兰地区更高层面的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英格兰工业革命逐步启动,如何融入英格兰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文明”社会,促使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着力思考这一问题。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一味对理性的高扬,他们认为在此之外,还应该尊重社会既有的习俗和习惯,理性本身在驱动或实现社会变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社会的变革并非完全出于理性的设计,习惯和习俗在塑造行为方面比理性更有决定性。 
    材料二: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出了基于市场交换基础之上的“商业社会”。在亚当•斯密这里,商业社会是指与政治社会或者公民政府相分离,是在交换的基础上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领域……政府不要用“理性”设计的方式来进行干涉,由于劳动分工的缘故,每一个人都参与市场交换,每一个人都依桢市场交换,并且每一个人都用自己多余的生活品去参与市场交换,既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繁荣,又使每个国民的个人财富得以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不同背景。
    2. (2)  据材料二概括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商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 19.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回望1929:苏联何以成大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 

    ——摘编自[美]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 1930-1945 年)》

    材料三: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还在1928年时联共(布)中央就提出要有系统地吸收外国专家到我国企业中工作利用外国的技术帮助来解决某些任务……扩大并改进不断派遣我们的专家出国学习最新技术成就的工作,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璃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姚海《1929-1933 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经济差异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实行的对外经济举措。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能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简表 

    次序

    第一次技术革命浪潮

    第二次技术革命浪潮

    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

    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

    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

    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一

    流行名称

    产业革命

    蒸汽和铁路时代

    电力和重化工业时代

    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时代

    信息和远程通讯时代

    智能工业化时代

    重大突破

    阿克莱特在英国克罗福德开办世界上第一个水力棉纺纱厂(1771年)

    蒸汽动力机车在英国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上试验成功(1829年)

    卡内基酸性转炉钢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开工(1875年)

    第一辆T型车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福特工厂出产(1908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英特尔的微处理器问世(1971年)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机器人、信息物理系统;可再生能源(21世纪以来)

    基础设施

    运河、收费公路、轮船

    铁路、电报、蒸汽船

    钢轨、钢制舰船

    高速公路、机场、无线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

    物联网、智能电网、通信基础设

    核心国家

    英国

    从英国扩散到欧洲、美国

    美国和德国赶超英国

    从美国扩散到欧洲地区

    从美国扩散到欧亚地区

    中、美、德、日等国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涉及的“六次技术革命浪潮”合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并解释划分的理由。(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