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1842年,停泊香港的船舶总吨位为136336吨,次年增至180572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造船技术发展 B . 《南京条约》签订 C . 英法联军侵华 D . 英国扩大战争
  • 2.  “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通商口岸和扩展商务来争夺贸易利益……俄国人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而构成一南一北两股钳形之势,掐住清政府。”这种情况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梁启超曾写:“及道、咸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著,而秕政稠叠,国耻纷来,于是一世之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因之而起。”该材料论证了( )
    A . 义和团爆发的缘由 B . 清王朝招揽大批人才 C . 军阀割据政权形成 D . 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 4.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他所指的“西学”主要指( )
    A . 西方政治制度 B . 西方民主思想 C . 西方科学技术 D . 分权制衡思想
  • 5.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的“行动”( )
    A . 展现了英法的大国风度 B . 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 打击了中国的农民运动 D . 属于与中国平等贸易往来
  • 6.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7.  “京师谣言纷纭不可听闻,皆谓康有欲尽废京师六部九卿衙门,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其实康不过言须增新衙门耳,尚未言及裁旧衙门也。”这一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 )
    A . 宣扬优胜劣汰的理念 B . 秉持痛除积弊的决心 C . 采取改革财政的措施 D . 遭到顽固势力的阻碍
  • 8.  1900年,一名英国军官趁乱将《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盗走。后大英博物馆仅花25英镑就从他手中购得此画,并将其剪裁为3段。名画被盗的历史背景是( )
    A . 英法联军入侵 B . 革命党人起义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甲午中日海战
  • 9.  表中的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近代部分历史事件及发生时间

    民国2年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爆发。

    公元1912年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年

    辛亥革命爆发。

    洪宪元年

    袁世凯去世。

    A . B . C . D .
  • 10.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其中列强使馆界“东交民巷”的存续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
    A . 面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B . 面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性 C . 反抗封建专制的革命性 D . 捍卫民主共和的先进性
  • 11.  1912年8月13日,《民权画报》刊发了同盟会成员漫画《环游地球》(见下图)。漫画中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绕地球跑动,作者以虚线大胆推测它又将回到专制的起点。这一漫画预测了( )

    A . 清王朝统治危机 B . 君主立宪制确立 C . 同盟会革命成功 D . 袁世凯复辟帝制
  • 12.  “在他们手里,军队变成了一己私有之物;地方被分割成私有的地盘……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材料描述的是( )
    A . 清末训练新式军队 B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 .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 13.  1918年,汉语有了“她”字,“她”字诞生的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 戊戌变法的实施 C . 新文化运动发展 D . 农民运动的兴起
  • 14.  “小邮票”见证“大历史”,下列邮票是中国人民邮政于1971年和1991年发行的,一枚呈现的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另一枚呈现的是南湖会议会址。他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 . 遵义会议的召开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开辟井冈山道路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
  • 15.  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最早在中国传播这一“宇宙观”的是( )
    A . 蔡元培 B . 李大钊 C . 毛泽东 D . 周恩来
  • 16. (2019·重庆)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17.  2014年7月21日,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是( )
    A . 金田起义地址 B . 遵义会议会址 C . 南昌起义会址 D . 冉庄地道战遗址
  • 18. (2019·广安)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9.  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失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但从抗日局势来看,这场会战( )
    A .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B . 是中国军民与日军的首次正面交锋 C . 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20. (2018·南京) 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
    A . 割占香港岛 B . 火烧圆明园 C . 旅顺大屠杀 D . 南京大屠杀
  • 21. (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回顾历史,甲午战争中被日寇侵占的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
    A . 北伐胜利时 B . 抗战开始时 C . 抗战胜利后 D . 新中国成立时
  • 22.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助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 . 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 .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C . 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 签署了“双十协定”
  • 23. (2020·赤峰) 诗源于史,史印证诗。毛泽东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长征、渡江战役 B . 北伐战争、渡江战役 C . 长征、抗日战争 D .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 24.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秉持的理念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科学 D . 马列主义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 25.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落后中惊醒】

    材料一

    【于蒙昧中启蒙】

    材料二 民国时期教材内容节选

    教材

    课文标题

    课文或内容概要

    《基本教科书常识》计志中(1931年)

    《上海的信》

    “外国军舰停在我国的河道里,是应该的吗?”

    《设立图书馆意见书》

    围绕教室图书馆的设置,同学们开展了激烈的民主讨论。

    《小学初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叶绍钧、丰子恺(1932年)

    《中华》

    中华,中华,我们大众的家!高大的山岭连延南北,广阔的江河滚滚东下……中华,中华,我们爱护它!谁来犯它,我们抵抗他!

    《运动会》《种痘》《谁洗得干净》

    关于体育健康、医疗卫生的内容。

    【在颠沛中坚守】

    材料三 卢沟变后始南迁,三校联肩共八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这三所高校,为了保存知识火种,南下、西迁,辗转大半个中国,最后在云南昆明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培养出了3882名学生,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2位院士,以及上百位名师巨匠。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

    ——整理自纪录片《西南联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措施属于哪一场救亡图存运动的内容。列举这一运动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儿童教育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分析这些理念能够传播得益于当时中国在政治方面的什么突破。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校辗转迁徙的原因。概括西南联大为中国所做的贡献。
    4. (4)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
  • 26.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在中文语境中有独特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部分优秀人物

    人物

    主要事迹

    评价

    林则徐

    ①领导禁烟运动,带领福州百姓抗英;②在浙江协办海防;③在新疆屯田戍边……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

    ——左宗棠《挽林文忠公》(注:庙堂:朝廷;草野:百姓)

    左宗棠

    ①创办福州船政局;②收复除伊犁外新疆领土;③督办福建军务支援中法战争……

    “全城百姓,闻宫保(左宗棠)噩耗,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

    ——整理自岳麓书社《左宗棠全集》、(美)贝尔斯《左宗棠传》

    1. (1)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被人赞为“长城”,请根据表中二人的事迹,概括出“长城”这一比喻中蕴含的精神。
    2. (2) 近代中国遭遇外侮时,涌现出不少具有以上精神品质的人。请列举三位代表人物,并分别陈述其彰显此精神的事迹(表中人物除外)。

      近代中国的“长城”

      人物:①

      事迹:②

      人物:③

      事迹:④

      人物:⑤

      事迹:⑥

  • 27.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对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日报》创刊后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

    木刻版画

    创刊题词

    张谔作刘春安刻《为巩固团结而努力》1939年

    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周恩来

    发动全民的力量,从铁血之中建立新的中国。

    ——郭沫若(时任国民政府三厅厅长)

    鼓动全面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孙蔚如(抗日名将)

    材料二 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沦陷前夕来到报社,口授25日社论,题为《告别武汉父老》,郑重宣告:“我们只是暂时离开武汉,我们一定要回来的,武汉终究要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据杨琳《周恩来与〈新华日报〉》

    材料三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读者来信

    材料四 《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高度评价《新华日报》在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表现,称赞其“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据蔡斐、汤程桑《论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馆图书出版工作的历史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全民族的共同诉求是什么。列举两例不同群体为这一使命所作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什么阶段。分析周恩来强调“我们一定要回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人民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大众传媒应对民族肩负起怎样的使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