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袁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后 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 1.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 6 月 3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 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 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A . 左宗棠 B . 关天培 C . 林则徐 D . 邓世昌
  • 2.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 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 获得大量赔款 D . 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 3.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个歌谣描述的情形是 ( )
    A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 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 C . 太平天国天京陷落 D . 八国联军攻入南京
  • 4.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
    A . 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 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 C . 鼓吹变法,并实行君主立宪 D . 提倡“民主”“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 5. (2022八上·农安期中)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 B . 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 . 历史剧《戊戌变法》 D . 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时务报》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 7. 时至今日,中国各处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 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

    ①建立了同盟会 ②提出倡行三民主义主张   ③创办《新青年》 ④创立了中华民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8. 下列是李大钊发表的文章,其中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 《青春》 B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 《庶民的胜利》 D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9. 在沈阳九一八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石碑一侧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悲痛的日 子— 1931 年 9 月 18 日,另一侧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此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
    A . 局部反攻阶段 B . 全面抗战阶段 C . 局部抗战阶段 D . 大反攻阶段
  • 10. 1937 年 9 月,《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战创作 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 了”。这一修改的时代背景是( )
    A . 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 B . 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 . 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
  • 11. 2020 年 8 月,电影《八佰》热映。该片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区 88 师 524 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 军队正面战场的哪次会战( )
    A . 武汉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淞沪会战
  • 12.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百团大战的动机是促使游击队正规化,及确立军政统一指挥,在军事上跨 越其实力,并随扩军发展而走上正规战的里程,是以牵制日军、破坏交通、占领根据地近边据点为目的的游击战的战略进攻。可见,百团大战的重要意义是( )
    A .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 .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 . 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D . 推动了人民军队正规化的进程
  • 13.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渝来谈判。”根据所学知识,对“蒋介石 的邀请”正确理解应是( )
    A . 一心一意谋发展 B . 两党合作共为民 C . 假戏真演为内战 D . 真心真意谋和平
  • 14. “1947 年 7 月至 9 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 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孟良崮战役 B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渡江战役 D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 15.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 .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 .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 .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 .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 ,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黄 鸦片战争则不然 黄 它是中国历史的 转折 ,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黄 中国的现代化一 日未完成 ,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 减 黄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从 1840 年开始 ,在炮口的逼迫下 , 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 ,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 ,外国人

    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 ,改道变形 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 , 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 ,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 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黄 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 ,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 国旗黄 一时间 , 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黄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 ,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 过如此屈辱 ,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黄

    摘编自《复兴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中国开始“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事件?“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该事件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 … …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 … … 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 …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 制 , 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 …

     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 , 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 ,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 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 ,上下求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正确革命道路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黄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 , 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 口号 ,… …6 月 5 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 ,上海工人举行罢工 黄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黄

    摘选《中国近代史》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当时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请列举两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认为“1921 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这件事情的发生 有何意义?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 如何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材料二: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 … … 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也不

    是 …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 以民众的总动员 ,去抗日救国 。”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 , 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1945 年 4 月 … …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 大会确 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摘自《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写出了红 军的哪些精神?(至少举出两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 意义时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毛泽东思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