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学社将举行“秋意”主题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27分)
  • 1. 诗歌鉴赏

    秋晨

    凉爽的早晨

    太阳刚升起来的早晨

    可怜的乡村的早晨

    一只白色眼圈的小鸟

    站在低矮的房子的黑瓦上

    像在想着什么似的

    看着彩云满布的高空

    秋天了

    我来南方已一年了

    此地没有热带的呼吸

    看不见参天的椰子林

    心里早已有难言的结郁

    但今天,当我要离去时

    我的心竟如此不安

    ——中国的乡村

    虽然到处都一样贫穷、污秽、灰暗

    但到处都一样的使我留恋

    一九三九年九月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shuò____的瓜果。

    秋天qī____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A.zǎiB.zài)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A.bóB.pō)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hé____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一九三二年九月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肥shuò ②qī息 ③枯hé

      ④归(A.bóB.pō)     ⑤满(A.zǎiB.zài)

    2. (2) 从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角度对画横线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设计理由。
    3. (3) 你认为上面两首诗哪一首是艾青的作品?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和你对《艾青诗选》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写作风格、意象、语言、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 2.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并完成探究结果。

    写秋天,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他借用白露这一节气,以“明月”这一意象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写了;刘长卿在秋天路过谪居三年的地方,看着眼前的斜阳、衰草、寒林等意象,联想斯人已去,留给后人的只有叹息,因此写下。(《长沙过贾谊宅》);温庭筠晨起早行,故乡渐远,但是随地飘洒的槲叶等意象,冲淡了羁旅辛苦,借由内心的喜悦下写了(《商山早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选取了琅琊山风、霜等意象,表达了对琅琊山四时之景的喜爱。其中描写秋冬之景的是:,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在中秋这日举杯思念远方的胞弟,借明月这一意象表明虽身处两地但可以举头赏月共同团圆。(《水调歌头》)

    探究结果:同样是写秋天,

二、阅读下文,完成任务。(20分)
  • 3. 现代文阅读

    人应该有涵养

    利哈乔夫

    人应该有涵养!但是,万一职业对有没有涵养并不苛求呢?假如一个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社会环境不具备那种条件,还能要求他奢谈涵养吗?要是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成为有涵养的人呢?如果涵养使得他在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变成了一只“白乌鸦”,从而妨碍他跟别人接近,岂不事与愿违?

    不对,不对,不对!涵养——适用于各种社会场合的需要。涵养,不仅周围的人需要,而且也是人自身的需要。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渴望生活幸福、渴望长寿的人来说,的确,我说的是长寿!要知道,涵养就是精神健康,要长寿就得健康,不仅身体健康,还要精神健康。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这句话既是对每个人说的,也是对整个民族说的。这句格言充满了智慧。

    不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涵养,然后来说明为什么涵养和长寿有关系。

    许多人会想:有涵养的人必定读过很多书,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多半受的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曾经去很多地方旅游,还掌握几门外语。

    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但是不具备这些条件,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内心深处很有涵养的人。

    一个真正有涵养的人,倘若完全丧失了记忆,比如说,他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再也记不住那些经典作家,记不得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忘记了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与此同时,他在潜意识里还保存着某种程度的反映能力,比如见到有价值的文物或艺术品,会由衷地喜欢,仍然有审美的愉悦感,他还能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什么是哗众取宠的粗俗“玩意儿”,面对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他会情不自禁地给予赞叹,他能够理解另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性格,设身处地为那个人着想,了解那个人,帮助那个人,而不是流露出粗鲁、冷淡、兴灾乐祸或嫉恨,对另外一个人做出应有的评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他依然是一个有涵养的人……涵养不仅仅在于知识,而在于理解别人的能力。涵养表现在数不胜数的生活细节当中: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

    我知道俄罗斯北方有一些农民是真正有涵养的人。他们的家里出奇地整洁,他们对优美的歌曲特别具有鉴赏力,他们还特别擅长讲“故事”(讲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他们过日子有条有理,他们热情好客,彬彬有礼,既同情别人的痛苦,也理解别人的欢乐。

    涵养——其实就是善于理解、善于接受的能力,是对世界、对其他人保持容忍的态度。

    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涵养,不断锤炼——如同锻炼自己的体力一样,锤炼心灵的精神力量。在任何条件下,这种锤炼都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锻炼身体有益于延长寿命——这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说到为了长寿必须增强心理和精神力量的锻炼,就未必有那以多人能够理解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周围的事物怀有怨恨情绪,对别人粗鲁,缺乏谅解——这都是精神力量薄弱的表现,是人缺乏生活能力的表现……在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上挤挤撞撞的人,往往脾气暴躁,身心疲惫,对周围的一切容易作出不良的反应。常常与邻居吵架的人,通常都缺乏生活能力,心理比较阴暗。缺乏审美情趣的人——一般说来也是不幸的人。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总是抱怨,总觉得吃亏,受了别人的委屈,这种人的生活非常贫乏,而且常常会妨碍别人的生活。心灵的缺陷导致身体的衰弱。虽然我不是医生,但对这一点深信不疑。长寿的经验使我确信这个道理。

    和蔼与善良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他变得更有风度。的确,可以变得更有风度。

    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假装出来的优雅,而源自本性的、自然的优雅却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这是人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个人幸福的保证,也是围绕幸福、走向幸福的“美好先兆”。

    我在《善与美书简》这本书里跟年轻读者所讲的,其实都是一种呼吁——提倡有涵养,推崇健美,推崇身体健康,精神健全。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都健康长寿!而尊重我们的父母,应该理解得更广泛——那就是尊重我们历史上的一切优良传统,历史,是我们当代的父母,我们伟大的时代是历史的延续,伟大的幸福应当属于这个时代。

    (选自《善与美书简》)

    1. (1) 请根据文意补充完成本文的思维导图。

    2. (2) 恰当运用生活实例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为文章补充一句论据。
    3. (3) 请分析以下语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这句话既是对每个人说的,也是对整个民族说的。这句格言充满了智慧。

      ②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假装出来的优雅,而源自本性的、自然的优雅却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4. (4) 班级将举行“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主题班会。请你为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50字左右)

      小贴士

      开场白写作技巧:称呼(问候语)+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过渡语(活动预期)

三、阅读以下两则诗文,完成任务。(23分)
  • 4. 文言文阅读

    [甲]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乙]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 ,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 ,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 ,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 亦何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①浅碧深红色:宋代时期,花以红为美,以花为贵。②画阑开处:直接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③骚人:指屈原。④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⑤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⑥鏦(cōng)鏦铮(zhēng)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⑦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⑧烟霏云敛:烟气飘散,云雾密聚。⑨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⑩戕(qiāng)贼:残害。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序号

      方法借鉴

      句子

      释义

      查阅字典法:

      恨:A.遗憾;B.怨恨,仇恨。

      亦何乎秋声

      恨:(填选项)

      联系成语法:“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中的“及”可依据成语“始料未及”中的“及”推测为“到”的意思。

      衔枚疾

      走:

      课内迁移法:“但闻人马之行声”中的“但”,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可理解为“只是”的意思。

      万事其形

      劳:

      语境推测法:“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可推断,“夷”是“杀、杀戮”的意思。

      故其在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乐: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3.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①作者感慨“亦何恨乎秋声”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欧阳修是否能成为范仲淹笔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4. (4) 有人评价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5. (5)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不会轻易被外物左右自己的情感”,面对秋景,你觉得李清照和欧阳修谁更符合这样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甲乙两篇选文和【材料链接】进行比较分析。

      【材料链接1】《鹧鸪天·桂花》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刚成婚,居住在青州之时,但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材料链接2】《秋声赋》创作之前,在宋仁宗时,欧阳修和范仲淹一起进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亦因此两度遭贬谪。到作《秋声赋》时,作者的官位虽又晋升为翰林学士,但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政局却江河日下,他回首往事,屡次遭贬,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时期。

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 5. 现代文阅读

    ____

    【材料一】用“小球”载起“大国梦”

    严开祺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和团队研制出能抵挡万米深海压力的新型浮力材料,为深海征程贡献青春力量。这个国庆假期,严开祺和团队对刚刚取样回的深海浮力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和数据采集。深潜器在水中上下自如,浮力材料功不可没,“奋斗者”号结构中七成为浮力材料。一瓶看上去像是牛奶的物体其实是由100亿颗固体的空心玻璃微球组成,它们的直径和人的头发丝直径差不多,空心玻璃微球和聚合物基材组合在一起便成为耐高压的浮力材料。

    服务大国重器,严开祺要保证每一颗微如发丝直径的玻璃微球都稳定可靠,他要挑战的是让“奋斗者”号顶得住万米深海的压力,这个压力相当于2000多头大象压在人的身体上。历经数千个调整参数,从头再来。为了检验实验室结果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差异,严开祺还三次前往海南,在海上漂了40多天,收集到实验关键数据。为了国家需求敢于扛下难题,是求学时期的严开祺就在心中埋下的“种子”。日夜的奋战,其间,面对玻璃微球抗压实验两年的停滞期,严开祺和团队没有放弃。

    从参与“深海勇士”号的浮力材料的研发,到担当“奋斗者”号结构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严开祺一次次接受挑战。在他看来,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广阔的舞台,面对科研挑战,青年人要勇当先锋、不负众望。

    (选材自人民网,有删减)

    【材料二】唐胜杰:圆梦“天宫”最年轻的航天员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此次任务的分别是:重返太空间隔时间最短的指令长汤洪波、实现飞天梦想最年轻的航天员唐胜杰、既会开坦克也能驾飞机的航天员江新林。

    1989年12月,唐胜杰出生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小村庄。母亲除了照顾孩子们外,还一年四季在农田里忙碌。只有到了农忙时节,在县城工作的父亲才能请假回家帮忙收割庄稼。目睹母亲的辛劳,年幼的唐胜杰放学回家总是先干农活,个头还没有毛驴高的时候,他就已经会扶犁耕地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离家很远。6岁的唐胜杰挎着帆布书包,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路上,书包里除了书和作业本之外,还有几块高粱馍,那是他的午餐。唐胜杰的家乡一直就有从军报国的传统。从小受两个当兵的堂兄影响,参军入伍一直是唐胜杰的梦想。

    高三那年,空军飞行员招录,他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上百项严格体检和层层筛选后,如愿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20年9月,经历过几次选拔失利后唐胜杰再次报名,这次终于成功入选第三批航天员,实现了从天空到太空的梦想升级。

    专业技能训练是唐胜杰的强项。打小,他的动手能力就很强,家里买来一个新电器,他都要拆开捣鼓一遍,以至于后来村里谁家电器坏了都找他修理。因此,每每遇到操作性的课程,唐胜杰都很兴奋。就拿失重水槽训练来说,虽然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进行模拟失重训练五六个小时,上肢要进行大量操作,训练结束后累得手握不住筷子,他也乐此不疲。

    两年的刻苦训练使他拿到了通向太空的入场券。2022年6月,唐胜杰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广阔的舞台,面对国家召唤,青年人要勇当先锋、不负众望。

    (选材自央视网,有删减)

    【材料三】亚运中的青春风采

    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除了激烈的比赛,各个场馆的现场音乐秀频频出圈引发关注,被网友们评为“没有一首曲子是白放的”。而音乐背后的体育展示团队还被亚组委官方点赞:年轻人更懂年轻人!10月1日夜晚,杭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团体决赛在滨江体育馆举行。当中国男团大比分0比2落后印度时,赛场响起了一首鼓励逆流而上、不放弃的歌曲《逆战》。关键时刻,中国运动员李诗沣顽强拼搏,在一度落后的局面下奋起直追,为中国男团扳回一分。最终,中国男团以总比分3比2逆转战局,战胜印度队,夺得金牌。男团拿下决胜局的瞬间,一首《我爱你中国》,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

    为了呈现精彩的场馆音乐秀,体育展示团队不只紧扣竞赛本身,也围绕参赛的各代表团和出场选手的特点做足了功课。在亚运会男篮B组中国香港队对中国台北队的比赛中,体育展示团队在中场休息时间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动人的旋律立即引起全场共鸣,现场观众能够齐声合唱的这些。

    而除了传递青春力量的音乐,体育展示团队中还包括评论员、中英文播报、导演、啦啦宝贝等各类分工,观众在现场听到的比赛信息播报、比赛解说、现场互动,包括开赛前的灯光秀,都来自这个团队。这些年轻人们用富有创意的行动,让观众在观赛中与亚运心心相融,也得到了亚田联主席达兰的高度肯定。首先就是灯光秀令人震撼,其次对于全场观众的鼓舞,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大家的欢呼不仅针对中国运动员,更是在支持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广阔的舞台,面对科研挑战,青年人要勇当先锋、不负众望。新时代给了青年更多的展现机会,面对国家需要,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不负时代。

    (选材自央视网晚间新闻,有删减)

    1. (1) 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个场馆的现场音乐秀频频出圈引发关注,被网友们评为“没有一首曲子是白放的”。本次亚运的主题口号是“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亚运中的年轻人们用富有创意的行动,让观众、运动员之间心心相融。 B . 为了呈现精彩的场馆音乐秀,体育展示团队在中国香港队对中国台北队比赛的中场休息时间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等歌曲,鼓舞了士气也表现了两岸一家亲的思想。 C . 虽然唐胜杰需要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进行模拟失重训练五六个小时,但他也乐此不疲。两年模拟失重练习使他拿到了通向太空的入场券。 D . 严开祺让“奋斗者”号顶得住万米深海的压力,为了检验实验室结果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差异,严开祺三次前往海南,在海上漂了40多天,终于收集到实验关键数据。
    2. (2) 有人认为材料二划线部分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3. (3) 将三则材料组成一篇公众号推文,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大标题。请从备选的大标题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并阐述理由。

      (备选:A.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B.梦想的力量)

    4. (4) “秋意品读”主题系列活动已进入尾声,小淳同学写一首小诗总结自己的收获,请你补充完整。

      秋之感悟

      品秋意,悟生活

      秋天的魅力尽在其中。

      你不仅有簌簌的落叶,金色的稻田;

      还有①

      李清照的桂花,

      欧阳修的②

      更有年轻一代的成长硕果。

      所以

      我懂得了,秋天也不只有肃杀和凄凉,

      我懂得了,③

      四时之景皆美,秋则韵味更甚。

五、写作(40分)
  • 6. “秋意”主题系列活动后,学校校刊决定开设一个“秋意”板块供同学们发表文章。请你根据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和启示进行写作,积极参与投稿。可讲述经历或见闻,也可发表见解,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字数600-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