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燃料及其利用(一)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29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3·阜新) 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 B . 石油 C . 风能 D . 天然气
  • 2. (2023·丹东)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
    A . 星火燎原 B . 火上浇油 C . 破釜沉舟 D . 死灰复燃
  • 3. (2023·哈尔滨) 大美龙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在龙江发展的进程中,化学一直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森林广袤,氧气充足 B . 合理施肥,不能增产 C . 矿产丰富,产业多元 D . 科学防治,生态优化
  • 4. (2023·滨州)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 . 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 . 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5. (2023·苏州) 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 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 . 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 C . 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 . 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6. (2023·扬州) 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

     

    A . 地热能 B . 太阳能 C . 水能 D . 化石燃料
  • 7. (2023·云南)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 石油 B . 潮汐能 C . 太阳能 D . 地热能
  • 8. (2023·广安)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 家中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 .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 D . 为预防森林火灾,常在进山路口处张贴含如图所示的图标
  • 9. (2023·金昌) 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B .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 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 10. (2023·安徽)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 . 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 . 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 . 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 11. (2023·阜新)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 . 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 . 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 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 12. (2023·长沙) 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丝只需与空气接触就会燃烧 B . 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 .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D .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 13. (2023·怀化) 现代社会,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某些商贩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这样的海鲜可放心食用 B . 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C .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D .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当今社会使用的三大合成材料
  • 14. (2023·益阳)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措施与此报告精神不符的是(  )
    A .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 B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充分利用资源 C .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 工业废气、废水可任意排放
  • 15. (2023·咸宁) 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 . 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 . 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D . 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 16. (2023·南充)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B . 进入沼气池之前,先做灯火试验 C . 蔗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 D .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17. (2023·恩施) 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A . 燃烧需要可燃物 B . 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 . 燃烧需要有氧气 D .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 18. (2023·抚顺) 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 . 纸的着火点变低 B . 水隔绝了氧气 C . 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 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 19. (2023·宜宾)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 . 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C .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 . 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 20. (2023·重庆) 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 . 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 . 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 . 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