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初测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4-02-19 浏览次数:2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上·期中)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梳理的太平天国兴起示意图,据图可分析得出太平天国 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 鸦片战争的影响 B . 自然灾害严重 C . 阶级矛盾的激化 D . 土地兼并加剧
  • 2. (2024八上·期中) 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决定其“ 旧式 ”的本质是( )
    A . 阶级属性 B . 革命纲领 C . 组织方式 D . 产品分配
  • 3. (2024八上·期末)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 . 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 . 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C . 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 D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4. (2024八上·期末)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 .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 5. (2024八上·期末) 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民族英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是( )
    A . 杨靖宇 B . 赵登禹 C . 张自忠 D . 左权
  • 6. 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 8 4 1 年 2 月

    广东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 8 4 1 年 1 0 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 8 4 1 年 1 0 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 8 4 1 年 6 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 . 甲午中日战争十分激烈 B . 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 清政府求和并签订不平等条约 D .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7.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其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 8. 下列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事变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颁布《资政新篇》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③①④
  • 9. 某班同学为排演的历史剧拟定了各幕题目(见下图)。据此推断居本名称应该是( )

    A . 师夷长技 B . 君主立宪 C . 走向共和 D . 军阀割据
  • 10.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以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指( )
    A .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B .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尚未终结 C . 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尚未推翻 D .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尚未创建
  • 11.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 . 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B .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12.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 . 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B .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 13.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候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大众传媒的普及 B . 男女实现了平等 C . 西方思想的影响 D . 封建思想的根除
  • 14. 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

    A . 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 .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 .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 15. 1899年,几个北京的熟人见面聊天,陈某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某说:“我在京师大学堂念书。”张某说:“我照了相,等会给你们看看。”王某说:“我刚刚看了电影《定军山》。”他们的说辞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 陈某 B . 李某 C . 张某 D . 王某
  • 16. 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的畅销( )
    A . 使宣传西方思想成为主流 B . 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 C . 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 使变法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 17.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120多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18. 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胜利的意义在于( )
    A . 消灭了蒋介石的主力 B .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19.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④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0. 面对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抗日军民积极投身生产,从1943年起,敌后各根据地的机关一般能自给至少两个月的粮食和蔬菜,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要求。这体现了我党 ( )
    A .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B .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C . 科学民主、自由创新的精神 D . 高瞻远瞩、争取和平的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八上·期末) 中国近代不同阶级先后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国共十年对立时期,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材料四】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1. (1) 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场运动颁布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该土地纲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同。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没有达到其目标。
    5. (5)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不同阶级提出土地纲领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些土地政策的制定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 22. (2024八上·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 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他 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 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 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 ”、“西洋式的国家 ”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什么?革新的途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据 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有哪些异同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