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中成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蓝田人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山顶洞人遗址
  • 2. 农业产生后人们筑屋定居。下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 B .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 . 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 D .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3. (2022七上·定远月考) 在远古传说中,黄帝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这说明(   )
    A . 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B . 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C . 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 D . 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 4. 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5.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这一年属于(  )
    A . 公元前11世纪 B . 公元前9世纪 C . 公元前10世纪 D . 公元11世纪
  • 6. (2018·北京)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7. 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
    A . 西周灭亡 B . 三家分晋 C . 诸侯争霸 D . 经济发展
  • 8. 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一项著名水利工程的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记录的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阿房宫 C . 骊山陵 D . 灵渠
  • 9. 某同学整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 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B . 儒家——顺其自然 C . 墨家——主张仁政、礼治 D . 法家——中央集权
  • 10.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 . 统一货币 B . 中央集权 C . 统一文字 D . 修筑长城
  • 1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 武王伐纣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楚汉之争 D . 黄巾起义
  • 12. (2020七上·驿城期末)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实是(   )
    A . 秦统一中国 B . 楚汉战争 C . 西汉建立 D . 文景之治
  •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B . 西汉初年,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C . 汉高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D .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 14.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  )

    时间

    大事

    前136年

    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

    前134年

    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

    前124年

    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

    A . 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 . 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 . 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 . 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 15. 如图资料卡反映了西汉(  )

    A . 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B . 大力开辟海上交通 C . 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D . 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
  • 1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反映了东汉王朝的历史现象,它说明(  )

    A . 母后临朝把持朝政 B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豪强地主控制地方 D .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 17. (2022七上·永兴期末) 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两名大将是( )
    A . 项羽和刘邦 B . 陈胜和吴广 C . 卫青和霍去病 D . 蒙恬和主父偃
  • 18.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一一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书籍:《论语》②图片:五禽戏③人物:张仲景④视频:《圆周率》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2022七上·北京期末) 下列属于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出土的三国吴简 B . 手抄本《史记》 C . 译注本《齐民要术》 D . 白话本《三国演义》
  • 20. 对下列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20余万——约5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A . 马陵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1. 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A . 蜀、吴、魏 B . 魏、蜀、吴 C . 魏、吴、蜀 D . 吴、魏、蜀
  • 22.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③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④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3.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其中,在5世纪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局部统一的政权是(  )

    A . ①蜀 B . ②东晋 C . ③北魏 D . ④陈
  • 24. 想要了解北朝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可以参阅(  )
    A . 《齐民要术》 B . 《水经注》 C . 《九章算术》 D . 《大明历》
  • 25. 魏晋南北朝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司马迁的《史记》

    ②北魏的碑刻

    ③王羲之的书法

    ④顾恺之的绘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先贤的引领】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理论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制度•管理的方法】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四“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 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之后的唐宋元明清,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创造•智慧的结晶】

    材料六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

    材料七 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息。

    ——贾谊《过秦论》

    【改革•强大的动力】

    材料八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材料九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 (1) 材料一中提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法家的韩非提出了什么样的济世良方?
    2. (2) 材料二的言论出自何人之口?结合所学依据材料,说出其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一点即可)
    3. (3) 材料三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天下为家”说明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了?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制度?为此,秦始皇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来管理地方?
    5. (5) 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巩固一统的措施,说明“秦汉是完成”。(政治、经济各举一例)
    6. (6) 这部史学巨著是?地位是?司马迁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点即可)
    7. (7) 请问这套体操叫什么?是哪位医学家所创编的?
    8. (8)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9. (9) 材料九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10. (10) 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公元前256年

    李冰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

    东汉时期

    (人物)?改进造纸术。

    公元280年

    (朝代)?灭吴,统一了全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

    人口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的人物和朝代。
    2. (2) 提取材料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