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2023-2024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 . 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 C .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 . 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
  • 2.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乡约( )

    朝代

    制定者

    名称

    主要内容

    北宋

    “蓝田四吕”

    《吕氏乡约》

    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规定了乡人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明朝

    王阳明

    《南赣乡约》

    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

    清朝

    陈秉苴

    《上谕合律乡约全书》

    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品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谏律”(讲解律法)。

    A . 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B . 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 . 旨在弘扬传统的儒家思想 D . 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
  • 3. 如表为清雍正时期按各级官员的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给地方官制定的养廉银标准。据此可知,养廉银制度( )

    清雍正时期河南、直隶、山东三省官员的养廉银及其占原俸的倍数表

    河南

    直隶

    山东

    官职

    原俸

    养廉

    倍数

    养廉

    倍数

    养廉

    倍数

    总督

    180

      

    20000

    111.1

      

    巡抚

    155

    28900

    186.5

      

    20000

    129

    布政使

    155

    24000

    154.8

    10000

    645

    10000

    64.5

    按察使

    130

    10000

    76.1

    8000

    61.5

    10000

    76.1

    知府

    105

    3000—4000

    28.5—38.1

    2000

    18.5

    6000

    57.1

    A . 扩大了养廉银制度的覆盖范围 B . 减少了京官与地方官的收入差距 C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D . 缓解了官员因低俸而贪腐的现象
  • 4. 下表是《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耕地面积(万公顷)

    人口(亿)

    1661年

    549

    0.2

    1685年

    608

    1.2

    1724年

    683

    1.5

    1812年

    791

    3.6

    A . 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 人地之间的矛盾逐渐走向缓和 C . 农业生产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 D . 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并得到推广
  • 5.  1910年,清政府由载泽主管的度支部,要求各省在清理财政的基础上,由清理财政局编制省预算,然后经督抚核准上报度支部,再由度支部汇总中央各部院的预算经费,编制全国预算草案,最后提交资政院审核。此规定( )
    A . 缓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 .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推动了财政体制的近代化 D . 增加了清政府财政的灵活性
  • 6.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由此可见( )
    A . 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 B . 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 .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 D . 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 7.  1930年,国民政府《土地法》规定:土地属于国民全体,分为公有土地和私有土地两类。1931年,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乡村学校”“乡村自卫组织”和“合作社”。1935年,山西军阀阎锡山提出《土地村公有办法大纲》: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收买全村土地为村公有。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对农村问题的解决符合实际 B . 农村问题引发社会多方面关注 C . 未找到解决农村问题的途径 D . 改革土地所有制成为社会共识
  • 8. 下表是1984年和1989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饮食业

    1984

    24.84

    481.22

    8.04

    12.96

    79.46

    1989

    22.68

    736.47

    92.55

    379.88

    63705

    A . 农村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 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D . 城乡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 9.  下面的叙述与图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处诞生了佛教,出现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B . ②处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 ③处为统治者修建了外形似汉字“金”的陵墓 D . ④处诞生了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历史人物
  • 10. 在中世纪的法国,教会长期享有免税特权。1296年,国王腓力四世考虑到对英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决定向本国教士征收“收入的十分之一税”。这一举措遭到了教皇卜尼法八世的反对。腓力四世通过禁止金银币出口等最终迫使教皇承认法国国王对本国教士的征税权。这表明当时法国( )
    A . 世俗王权呈现加强的趋势 B . 政权与教权开始分离 C . 新兴阶级的利益得到维护 D . 议会君主制正式确立
  • 11. 13世纪晚期,佛罗伦萨开始建筑城墙;两个世纪之后,它圈占的面积是之前的15倍。到了1575年,威尼斯的人口接近20万,达到1348年黑死病爆发之前人口数量的两倍。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全球商业贸易的扩展 B .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 .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 .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 12. 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 )
    A . 保证了政治和管理结合 B . 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 . 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 D . 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选用与管理
  • 13. (2023·宁波模拟) “亚洲的觉醒”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一系列民族民主运动,被列宁称为“开创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一“觉醒”( )
    A . 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 . 与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亚洲各国民族危机加深有关 C . 过程中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D . 在印度和中国分别表现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辛亥革命
  • 14.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不仅将商品、货币、资本和市场等要素都当作经济发展手段,而且把它们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分离。苏俄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各项中长期建设计划,如国家电气化计划、运输计划、粮食计划、燃料计划、财政计划和货币发行计划等。这( )
    A . 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 . 使得计划和市场手段长期并用 C . 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发展 D . 配合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 15. 下表是二战后西方五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根据此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国家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981—1987年

    1988—1990年

    日本

    8.0

    10.6

    4.9

    3.8

    4.7

    美国

    3.3

    3.9

    2.8

    2.7

    2.8

    联邦德国

    7.3

    4.6

    2.8

    1.5

    3.1

    法国

    4.8

    5.6

    3.7

    1.6

    3.1

    英国

    2.8

    2.8

    1.9

    2.5

    3.1

    A . 日本经济实力已赶超欧美国家 B . 战争严重削弱了美国实力 C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适时调整 D . 凯恩斯主义始终占据主导
  • 16. 从1970到1980年,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总额增加了2.6倍,经济以年均7.8%的高速增长;然而八十年代以后,外资从62%急剧下降到30%,经济严重受阻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马来西亚的经验教训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减少外资 B . 政治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 . 第三世界要根据本国国情发展 D . 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需承受风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在《政府论》中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等概念。在早期的政府职能讨论中,政府的职能是相对于人的自然权利来引申的,政府被看作是接受人民授权的权威中心。在洛克的观点中,政府的唯一职能,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将政府职能总结为三点:“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1772—1823)在政府的职能上仍然延续之前的传统,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强调国家在保障私人财产、振兴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敏锐地指出了危机的解决途径,即促进有效需求。而为了促进有效需求,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消除市场的不稳定性。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爵士发表《贝弗里奇报告》,提出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20世纪70年代,福利危机使得沉寂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改革的主要理论支持。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成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行动代言人。西方各国开始紧缩福利,将公共服务的职能陆续民营化,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出去,用更多的理性对待公共服务职能的分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超越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对立而走向对待市场与政府的一种平衡立场。一方面,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重新得到重视,合同外包、倒合同外包、政府间合作与公私混合提供将并存,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除了企业之外,政府在公共服务上与社会组织也展开了更多的互动。

    ——摘编自万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理论考察:三个阶段的划分》

    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演变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教育平民化

    材料一 自中世纪起,英国贵族就是社会的主导阶级,只有贵族、高级教士等社会上层的子弟才能接受正规教育,社会下层被排除在教育之外,他们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然而,16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带来的商业、贸易、管理等职业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由私人捐资创办的慈善学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教育的阶层,使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据杜冰川《英国贵族精神与精英教育传统探析》等整理

    材料二 明治五年(1872年)8月3日正式颁布《学制》,它与日本近世教育相比,它打破身份限制,推出四民平等(四民指日本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等级)的全民教育理念。允许平民进入各类学校,明确否定了过去教育“把学问当作士人以上之事”,做到“从现在起教育应普及全体国民(贵族、前武士、农民、手艺人、商人和妇女),要使农村中没有文盲家庭,家庭中没有文盲成员”。

    ——摘编自杨洋《明治前期教育改革再思考:兼论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之个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教育平民化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平民化的看法。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92年不同类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国家类型

    人均GNP(美元)

    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1992年

    1980年

    1992年

    低收入国家

    530

    2%

    7%

    中等收入国家

    1040

    1%

    1%

    撒哈拉以南非洲

    310

    1%

    6%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2080

    9%

    8%

    南亚

    760

    1%

    4%

    欧洲和中亚

    1950

    1%

    1%

    中东和北非

    2690

    4%

    2%

    北美洲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2408

    6.7%

    9.1%

    高收入国家或地区

    2216

    9.1%

    4.3%

    注: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根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编制

    结合材料,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新问题”为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