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临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A...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年10月4日晚杭州亚运会田径比赛结束后,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了递补奥运奖牌颁奖仪式。此前,国际奥委会于2022年5月19日在洛桑召开执委会,宣布中国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队递补获得东京奥运会铜牌。中国队跑出37秒79的成绩,他们创造了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题中的“37秒79”指的是时刻 B . 4×100米接力赛中,交接棒的两个运动员可以视为质点 C . 四名运动员均跑了100米左右,这里的100米指的是位移 D . 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接力队,其平均速率一定最大
  • 2. 如图是测风速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假设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0向东运动,运动过程中要穿过一段水平向北的风带ab,其余区域无风,假设风力可以看成小球受到水平向北的恒力F的作用,则小球过风带及过后的轨迹正确的图是( )

    A . B . C . D .
  • 3. 某同学将一排球竖直向上垫起,排球仅在重力作用下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又落回到该同学手中。若取竖直向上为正,下列能表示该排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 4.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清洁机器人通过磁铁吸附在斜壁上保持静止。已知机器人(含磁铁)的质量为m,斜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磁铁的吸引力垂直于斜面,则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 0 B . mgcosθ C . mgtanθ D . mgsinθ
  • 5. 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AB底端A点正上方O点以某一速度正对倾角为θ=30°的斜面水平抛出,小球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是间距均为20m的5个路灯。当还有40s停止供电时,李志同学由静止开始从第1个路灯依次通过这5个路灯,李志同学的运动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停止供电时正好到达第5个路灯,则李志过第2个路灯时的速度大小是( )

    A . 2m/s B . 2.3m/s C . 2.5m/s D . 2.8m/s
  • 7. 放置在固定斜面上的空储物箱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则当储物箱中塞满物品后,仍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能静止在斜面上 B . 沿斜面加速下滑,加速度小于a C . 沿斜面加速下滑,加速度仍为a D . 沿斜面加速下滑,加速度大于a
  • 8. 水平细杆上套一环甲,环甲与球乙间用一轻质绳相连,球乙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此时环甲与球乙处于静止状态。保持拉力F始终沿水平方向,将其大小缓慢增大,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将增大,这一过程中环甲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环甲受到水平细杆的摩擦力增大 B . 环甲对水平细杆的压力增大 C . 球乙所受的合力增大 D . 球乙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9. 甲、乙两机器人送餐时同向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t=0时,两机器人并排,0~2s内甲匀速运动,之后匀减速直至停止,乙一直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机器人在0~8s的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为3∶5 B . 甲、乙两机器人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2 C . t=8s时两机器人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0.8m D . t=2s时两机器人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0.2m
  • 10. 某快递公司为了提高效率,使用电动传输机输送快件,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θ=30°,底端由一小段光滑圆弧与水平传送带平滑连接,某快递物件(视为质点)质量m=1kg,从高h=1.28m处由静止从斜面上滑下,物件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长度L=3m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匀速顺时针转动,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件刚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3.2m/s B . 物件滑上水平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 C . 物件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0.3s D . 物件相对于皮带的位移为0.18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 11.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图甲                   图乙                       图丙

    1. (1) 在图甲中用小锤敲击铁片,观察到a、b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运动。
    2. (2) 在图乙中将相同的两个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切断电源,P、Q同时沿着相同的斜槽滚下,观察到P、Q两个小球撞在一起,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运动。
    3. (3) 利用频闪相机拍摄图甲中a小球运动过程,经处理后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点迹图像。图中O为坐标原点,B点在两坐标线交点,坐标xB=40cm,yB=20cm,A、C点均在坐标线的中点。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平抛小球在B点处的瞬时速度大小vB=m/s(结果保留根式)。
  •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进行如下操作:

                       图甲                                                                   图乙

    ①调节砂桶中砂的质量,轻推物块。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记下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

    ②加大砂和砂桶的质量,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记录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继续加大砂和砂桶的质量,多次重复步骤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 (1) 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请选出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 . 防止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痕不清晰 B . 保证小车运动中所受合力不变大 C . 防止小车在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2. (2) 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所挂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 (3) 图乙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测得0、3两计数点之间距离为x1=7.50cm,3、6之间距离x2=11.10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若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下列四幅图中,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 . B . C . D .
  • 13. 延时摄影可以捕捉到一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和变化效果。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延时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自由落下的一颗小石子拍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1s。测得照片中石子运动轨迹的长度为1.5cm,经测量发现,实际高度为1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5cm,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为了方便计算,在曝光的0.01s极短时间内,石子的运动可当成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求:
    1. (1) 曝光时石子运动的速度大小;
    2. (2) 石子开始下落处离开始曝光时所在位置的高度;
    3. (3) 石子在曝光前1s内的位移大小。
  • 14. 如图所示,三条轻绳结于P点,物块A用绳悬挂在结点P上,PQ绳与竖直墙角度β=37°,由P点通过定滑轮C连接物块B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53°,PC部分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mA=4kg,物块B的质量mB=8kg,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有绳及光滑滑轮的质量不计。cos53°=0.6,sin53°=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求:

    1. (1) PQ绳的拉力大小和PC绳的拉力大小;
    2. (2) 地面对物块B的支持力大小和地面对物块B的摩擦力大小;
    3. (3) 如果仅改变物块A的质量大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轻绳不会崩断,整个装置仍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A质量的最大值。
  • 15. 如图所示,一质量M=5kg、长度为L=5.4m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置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一质量m=3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的最左端,与长木板间、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不计空气阻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 (1) 若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向右推力F1=10N,作用一段时间后,滑块仍未脱离薄木板,求滑块运动过程中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2. (2) 若对木板左端施加一水平向右推力F2=52N,作用时间t0=10s后撤掉,求:

      ①物块从木板上滑下时物块与木板各自的速度大小;

      ②最终滑块离木板右端的距离(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