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3-29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img src="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1/13/e3/fc/e3fc95a55beed1982a2ee6a33431064a.png" width="0px" height="0px"><img src="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1/13/ae/c2/aec2123930cb3c6fe149f86653a4819a.png" width="0px" height="0px">
  • 1. (2020·绥化) 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使用火药    B . 指南针用于航海 C .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 冶炼金属
  • 2. (2023·长沙) 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 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 . 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
  • 3. (2023·白银)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这种方法制取氢气,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加入锌粒 C . 加入稀硫酸 D . 收集氢气
  •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粉末 B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 把洁净的铁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成蓝色
  • 5. (2023·益阳) 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 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 . 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 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 6. 图像是化学实验分析数据的重要依据。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 B . :通电分解水 C . :向二氧化锰固体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 :一定质量的硫粉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7.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烧杯,观察现象


    鉴别镁和银

    分别取样放入稀盐酸中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点燃该混合气体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A . A B . B C . C D . D
  • 8.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能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 .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34分。<img src="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1/13/e3/fc/e3fc95a55beed1982a2ee6a33431064a.png" width="0px" height="0px"><img src="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1/13/ae/c2/aec2123930cb3c6fe149f86653a4819a.png" width="0px" height="0px">
  • 9. 重庆为缓解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实施了限号通行、汽车升级与行动宣传等措施。
    1. (1) 限制汽油车使用可减少拥堵与污染,汽油来自化石燃料中的填“煤”“石油”或“天然气”
    2. (2) 汽车尾气中的等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汽车尾气管加装新型催化器能使这两种气体相互发生反应,生成和一种气体单质 ,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则的化学式为
    3. (3) 汽车车身部分为钢铁,改用复合碳纤材料能减轻车身重量,减少燃油消耗。请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4) 为了使重庆的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填选项字母
      A .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B .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 植树造林,增强绿化
  • 10.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 (1)

      ①4个铵根离子;② 该结构图表示的是

      ③氩气

    2. (2)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种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上图中的字母,下同),可用作燃料的是

      ③该反应中化学方程式为

  • 1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2. (2) 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 ;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3. (3) 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 ,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4. (4) 甲烷(CH4)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12. (2023九上·安陆期末)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有些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等已略去)。其中A、B、C、D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E;A和B都是黑色固体,且A为单质,B为氧化物,两者也能反应生成E;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与E都由2种元素组成,且组成元素种类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C、E的化学式:C;E
    2. (2) 写出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 13.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废液,并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

    1. (1) 该流程中用的过滤操作,实验室里该操作要用到是玻璃容器是
    2. (2) 固体中含有
    3. (3) 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步骤加入足量稀硫酸的原因是
  • 14. 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提出问题】

      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猜想Ⅱ:

    2. (2) 【实验探究】

      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

      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填化学式)。

    3. (3) 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

      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

      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实验结论】

      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

  • 15.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往锥形瓶中加入6克大理石,再加入10克稀盐酸,每隔一段时间称量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锥形瓶中物质质量(g)

    15.4

    14.8

    14.2

    13.8

    13.8

    ①反应结束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克;

    ②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