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5</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45.0</span></strong>分)
  • 1.  如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A . 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 . 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 2.  中古时期的欧洲,国王把土地封赐给公爵或伯爵,成为其领主;公爵、伯爵作为大封建主,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分封给男爵或子爵,成为这层关系中的领主;男爵或子爵又可划出一部分土地分给骑士阶层,骑士阶层则成为其附庸。这体现该制度(  )
    A . 强化国王绝对权威 B . 以分封土地为纽带 C . 冲击社会等级秩序 D . 建立君臣平等关系
  • 3.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等农作物;中国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等农作物。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
    A . 美洲文明水平领先世界 B . 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 . 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物产 D . 各洲之间的文明交流频繁
  • 4.  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卡伯特及英、法两国的船员向西航行,使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这说明(  )
    A . 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此开辟 B . 国家力量推动航海事业发展 C . 私人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D . 欧洲国家间的航海竞争激烈
  • 5.  中世纪的绘画中,人在神面前如蝼蚁一般卑微,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如图所示)一改以往绘画理念,画中人物自信、端庄,仿佛“仙女”一般,甚至体现了古希腊工匠的“黄金螺旋比例观念”。由此可见,该作品(  ) 

    A . 把神灵的形体赋予人 B . 凸显了人的个性特征 C . 缺乏精神活力和激情 D . 推动了神学的世俗化
  • 6. (2024高三上·新民开学考)  《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人权宣言》中写道:“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否则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这两个文件都( )
    A . 促使封建专制束缚被打破 B . 体现出启蒙运动弘扬的理性精神 C . 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 奠定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 7. 如图展示了巴黎博览会大厅里照明技术的进步,“爱迪生的电灯像星星一样从天花板向下照射,使大厅和楼梯一片灯火通明。”这反映了(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 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C .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D . 科学与生产相结合
  • 8.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评论说: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他们的政治理智弄得他们认不清社会贫困的根源,歪曲了他们对自己真正目的的认识。这表明(  )
    A . 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B .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C . 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D . 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提上日程
  • 9.  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 .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 . 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 . 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 . 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 10.  20世纪50年代初,苏共中央规定集体农民有权经营私人副业,降低农庄的义务交售定额,提高马铃薯、蔬菜和牲畜的收购价格。1954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又通过决议,免除有宅旁园地的农庄庄员向国家交售谷物的义务。这表明当时苏联(  )
    A . 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B . 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得到纠正 C . 工业企业活力有所增强 D .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1.  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这一规定体现了雅尔塔会议(  )
    A . 以加强战后中苏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宗旨 B . 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延续 C . 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D . 是以苏联为主导的国际会议
  • 12. 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贷款

    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

    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 . 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 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 . 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 . 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 13.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美国政府设立了联邦能源办公室和能源保护办公室,提出到1980年取得能源自给自足的“独立计划”。对此,专家们说,1980年达此目标是不现实的,不过认为这个目标值得称赞。专家的评论折射出美国(  )
    A . 福利国家规模扩大 B . 自然资源十分匮乏 C . 主动承担大国使命 D . 亟需调整经济政策
  • 14.  观察如图两幅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西方国家一直主导着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B . 太平洋贸易造就亚太地区经济持续繁荣 C . 亚洲是20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 15.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余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上海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
    A . 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 B . 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 . 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D . 有利形成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55.0</span></strong>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现的角度评价“破晓状”这一文化现象。
  • 17. (2023高二上·雷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 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饮食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饮食变化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工业产量排名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排名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排名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2

    4

    5


    1926和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材料二 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正在孕育: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使世界形成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 

    ——摘编自《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与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这一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德国及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西柏林,“柏林危机”爆发。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9月联邦德国成立,10月,民主德国成立。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苏联也没再要求西方驻军离开柏林。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筑“柏林墙”达到顶点,也以此基本画上了句号。 

    结合材料,以“柏林危机与国际格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