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更新时间:2024-02-27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梅花凌风雪更妖    ①    。君子不忘初心,守准则,心无旁    ②    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像范仲淹断齑画粥、欧阳修画获学书的事例,历史上数不数。生活的惊涛,    ③    浪,磨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面对挫折,不屈不挠,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这就是自强的精神内涵!

    1. (1) 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kè shēng B . hè shèng C . kè shèng D . hè shēng
    2. (2) 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饶 ②鹜 ③骇 B . ①娆 ②骛 ③赅 C . ①饶 ②跨 ③赅 D . ①娆 ②骛 ③骇
  • 2. 古诗文默写。
    1.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2. (2) 自强不息、乐观豁达是积极豪迈的浪漫主义情调:是李白即使遭遇仕途艰难,依然发出“”的坚定信念(《行路难》其一);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表达“”(《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的美好祝福;是欧阳修贬谪滁州还能抒发“”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
  •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常晒太阳是既廉价,又能够有效补充人体维生素D的最好途径

    ①我国不少地区食用的维生素D强化牛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维生素D缺乏症。

    ②每天在上午9~10时或者下午4~5时的阳光下晒10~20分钟即可。

    ③在膳食补充方面,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

    ④人奶和普通牛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蔬菜、谷类及其制品和水果中也只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

    ⑤成年人只要经常接触阳光,便可大大降低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率。

    A . ②⑤③④① B . ①②④③⑤ C . ②⑤①③④ D . ①④③⑤②
  •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这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雪”是词牌名,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主要是议论抒情。 C .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并远调。如“膝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D . 《乡愁》借助四个意象分别表现了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痛、家国之思,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到故土难回的情感。
  • 5. 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1. (1) 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两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2. (2) 班级正在征集一幅图片作为本次活动的背景图,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布挎包·小马扎·针线盒

    ①在我们家,一提起母亲的“老三样”布挎包!小马扎!针线盒!无人不知。这是我母亲的遗物,也是我家的宝贝。

    ②据母亲说,这布挎包、小马扎和针线盒是抗战逃难时从老家带出来的,从东北到西南,流浪了大半个中国。布挎包用早年流行的阴丹蓝布头拼接缝制,肥肥大大。小马扎的木桩磨得油亮,四根帆布带不知换了多少次。一个精致的铁皮糖果盒被当作针线盒。

    ③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家从重庆搬迁到了贵阳。那年我刚十二岁。父亲工资微薄,母亲承受着筹划全家吃穿的巨大压力。街道上设置水站,凭水票排队接水。母亲舍不得花小钱给挑水工,于是用大桶接好水后,再用小铁桶轮番拎到家中,运一桶水要来回跑上三四趟、手上勒出的红印仿佛要渗出鲜血。一次,母亲在厨房蒙而抽泣,大家盘问半天她才吐出真情:“我真笨,买菜多给了人家一角钱,再找人家,摊主不认账了……”这意外的损失,就跟针扎在她心窝上一般、“检讨”了好几天。每次全家外出溜马路或逛公园,母亲总是跟在大家后面,低着头一言不发。我曾问母亲,怎么总是满腹心事?她说:“我得琢磨晚饭全家吃什么?缸里的水还够不够用?该不该叫送煤的了?兜里这点钱能坚持到月底吗?有一样没想周全,家就得‘停摆’了……”那些年,母亲的脸上写着疲惫、落寞、无奈和木讷……

    ④一次,母亲听说中华北路的一家缝纫社需要添人手,她想去试一试。为这事,父亲和母亲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⑤父亲说:“你年岁已高,身体又不好,出外工作会增添很大的压力……”出乎意料,从未与父亲红过脸的母亲竟然唱起了反调:“我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也想对社会有点用。别小瞧人.我有一双手,能挣点钱养家。国家喇叭里总在号召妇女,得从锅碗瓢盆里解放……”没有文化的母亲,这一次振振有词。

    ⑥父亲笑了,他把双手举起来作投降状。母亲的激动和倔强,似乎让父亲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惊喜——母亲在时代大潮中觉醒了!父亲后来告诉我们,跟母亲生活了快二十年还从未发现地有这般的“雄心壮志”。

    ⑥母亲终于如愿,缝纫社录用了她。每天她起得很早,把一天的饭菜做出来,用防蝇网罩住放在饭桌上,然后在挎包里放好中午的干粮、饮用水、小马扎、针线盒,踏踏实实地去上班,

    ⑧缝纫社的工作分为裁剪、缝制、小活、熨烫四个流程。母亲没有技术,只能分在小活组,负责锁扣眼、钉纽扣等。有一天,我凑巧经过缝纫社门口,不经意地往里瞅了瞅,看见了母亲,地坐在杂乱房间的一角——一个连灯光也够不着的潮湿角落。头上爬满白发的她佝偻着身躯,地缩在小小的马扎上,鼻子上架着一副高度老花镜,手上戴着两个顶针在穿针引线。小活组的大姨们正不知在开什么玩笑,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母亲皱着深深的眉宇,一动不动地缝制着,那么专注。啊,针扎了母亲的手指,地在吮着、吮着……我,一个还不太懂得珍惜亲情的十二三岁的愣头青小子,眼睛也潮乎乎的。晚上母亲回到家里,弓着身子直不起腰。“妈,别干了,累成这个样子,就挣这点塞牙缝的钱……”母亲狠狠地瞥了我一眼,仿佛在说:“娃娃家,懂个哈!”

    ⑨一天晚上,母亲下班回到家里,一言不发,大家以为缝纫社出了什么事,谁也没敢多言语。母亲在饭桌上一字一句地对大家宣布:“你们看,这是我平生领到的第一份薪水。”她从布挎包里掏出一个用过的信封,拿出几张抻得很平整而又脏兮兮的纸币,一共16元4角8分。母亲自言自语:“我能劳动挣钱了!”她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喜悦之色。过了一会儿,她又大声地说了一句:“感谢国家。我这一辈子,头一回感觉自己还有点用。”那天简简单单的晚餐,大家吃得特别香甜。

    ⑩过了一年多,这家缝纫社归并到缝纫厂,母亲也转为正式工人。我见过母亲穿着工厂制服照的相片:背着布挎包,拎着小马扎,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

    ⑪母亲退休后,参加过街道组织的识字班,担任过交通安全宣传员,曾为小区值勤。母亲活到了99岁9个月零9天。母亲去世后,遵照母亲的嘱托,我们将她积攒下来的薪酬回报给了社会。

    ⑫母亲去世后,我在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包被皮里发现了母亲精心珍藏的布挎包、小马扎和针线盒。啊,刻骨铭心的“老三样”,它见证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在新时代的阳光的沐浴下一段可贵的心魂之旅啊!

    ⑬窗外,夜空里闪烁的繁星汇聚成一条壮丽的银河。那数不清的星辰,有亮有暗,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但哪一颗都不可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1日,作者:李复威)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事件概括

      人物形象

      第③段

      母亲买菜时,为多给摊主一角钱而难过。

      率真朴实

      第④~⑨段

      第⑪段

      母亲退休后为社区服务,临终嘱托我们将她积攒下来的薪酬回报给社会。

      懂得感恩社会

    2. (2) 请结合语境,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自言自语:“我能劳动挣钱了!”她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喜悦之色。

    3. (3) 有同学读完文章后,认为文章的结尾似乎有些多余,建议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 7.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题。

    【文本一】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的现象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地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在技术上,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取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4日,作者:崔妍)

    【文本二】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成为青少年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然而,长时间沉浸在短视频世界中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并采取措施来防范青少年刷短视频的沉迷,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启青少年模式。

    ②青少年模式是一件针对青少年用户设计的设置,旨在限制和控制他们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时间和内容,通过开启青少年模式,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控制权,以确保他们的孩子在使用短视频应用时保持适度和健康的使用方式。

    ③首先,通过开启青少年模式可以限制孩子们的使用时间。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短视频应用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学业受到影响,减少运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及影响他们与家人和朋友的社交互动。通过青少年模式,家长可以设定每天使用短视频应用的最长时间,以确保孩子能够平衡娱乐和其他重要活动。

    ④其次,青少年模式还可以限制孩子们接触到的内容、有些短视频可能包含暴力、成人内容或不符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通过开启青少年模式,家长可以过滤掉这些不适宜的内容.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短视频应用通常会根据用户的年龄来分类和展示内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设定相应的过滤器,确保孩子只接触到适合他们的内容。

    ⑤此外,开启青少年模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监控和报告功能:家长可以收到有关孩子使用短视频应用的报告,包括他们观看的视频类型、使用时间和频率等信息。这些报告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发现沉迷短视频的迹象。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报告与孩子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健康的使用规则。

    ⑥然而,开启青少年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问题。家长仍然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短视频的危害,找到正确的使用方式。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B . 文本—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C . 文本二第⑥段加点词语“并不能完全”,说明开启青少年模式不能完全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 .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 (2) 两个文本都围绕“短视频”展开论述,但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思路简要分析。
    3. (3) 文本一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是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 8.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

    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方其获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徽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窝之乐有珠,而亦各适其适也。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 , 而晏然不知袍鼓之警、发召之段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

    (节选自曾巩《拟岘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抚:抚州,②垣:垒墙。③饱鼓之警:军事报警。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连月不

      今义:与“关”相对;起始等

      而亦各其适也

      查阅词典:①到……去;②满足;③恰好(《古代汉语词典》)

      其乐于此

      课内迁移法:得之心面之酒也(《醉翁亭记》)

    2.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 (3)  甲文的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
    4. (4) 你认为裴君和范仲淹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材料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有同学在朗读首联时,对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给他作指导,并简述理由。
    2. (2) 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著阅读
  • 10. 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任意选择下面的一个任务完成。
    1. (1) 在《艾青诗选》阅读分享会上,一位同学感慨:“艾青的诗歌充满忧郁的情调,读来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本书中你读过的诗歌(《我爱这土地》除外),谈谈你的理解。
    2. (2)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请结合《我爱这土地》一诗.说说你对“土地”这一意象的理解。
五、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诗人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这样写道:“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还能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就能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⑴请以“留在心底的那份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和他人之间暖心的故事。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这段话引发了你对未来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