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2-28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1.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1. (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
    2. (2)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  。
    3. (3)  当我们想对朋友表达虽然距离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时,可以用“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我们想要达到某个目的却又苦于没有途径时,可以用“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2.   复兴中学开展“《经典常谈》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完成问题。
    1. (1) 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 . 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 .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 .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 (2) 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 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 .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 . 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3. (3)  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 3.   综合性学习。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 (1)  【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2. (2)  【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

      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

      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

      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

      答:老师要求。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12月14日下午的张屯村,63岁的张联芳和老婆牛宝琴正在门口编竹筐,粗糙的手拿着特殊的铁制工具,水泡过的竹条经过编制变成了一个农村常见的竹筐。不要小看粗糙的竹筐和竹筛,制成也要十几道工序。张联芳用铁质工具展示了毛竹变成竹条、竹皮、竹篾,然后夫妻两人合作,女的负责编制筛子和竹筐的底部,男的负责编制收口和提篮的一个完整制作过程。张屯村竹制品编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张联芳从父辈手里继承下手艺已经五十多年,每天可以编三个筐,但张联芳的三个儿子都没继承竹编手艺,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对此,张联芳老人说,“以前农家筛粮用筛子筛,如今都联合收割机了,以前用竹筐收各种果品粮食,如今都用塑料筐了,竹编制品没有市场了。” 

    ㅤㅤ近些年,竹制品没落后,老人们的收入明显减少,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摘编自《陕西新闻》)

    ㅤㅤ材料二 

    ㅤ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ㅤㅤ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ㅤㅤ材料三 

    ㅤ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ㅤㅤ嵊州竹编非遗传承人俞樟根说:“由于竹编技术难学、收入又少,很多年轻人对竹编技艺没有兴趣,都不愿学,竹编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这种现象也说明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 

    ㅤㅤ缩小这一距离,让这些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近年来,人们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吕建亚(“天价”竹篾旗袍创作者)说:“竹篾旗袍薄如纸张,做工精细,将竹编艺术与旗袍完美结合。虽然价格是18800元,但展出没几天,就已经有人求购了。” 

    ㅤㅤ这样的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30日第5版)

    1. (1) 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感受传统竹编文化 B . 能工巧匠张联芳 C . 传承竹编手工技艺 D . 竹编工艺陷入困境
    2. (2) 结合材料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以下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 . 苏州园林 B . 中国石拱桥 C . 安塞腰鼓 D . 壶口瀑布
    3. (3) 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三中的“成功尝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青海省尖扎县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 B . 上海越剧院邀请越剧名家与戏迷一起举行“弘越传世梅开越乡”云上演唱会。 C . 浙江省颁布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D . 陕西省建立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4. (4)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寸都不能少

    阎秀丽

    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 

    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 

    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 

    ④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 

    ⑤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 

    ⑥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 

    ⑦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⑧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哪怕是只有一碟花生米,两个人也能唠上好一阵子。 

    ⑨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 

    ⑩“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⑪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我狠狠地瞪了爹一眼。 

    ⑫“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父亲指着地头儿的杨树说,“要不咱们拿上尺,重新量一下?” 

    ⑬“我……我……”爹的话让老瓦叔忽然结巴起来,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⑭“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 

    ⑮“你……你就差那半条垄?我……我只是想凑齐一条垄,能多打点儿粮食……”老瓦叔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哼哼。 

    ⑯“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 

    ⑰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满脸的不自在。爹在县里工作,忙起来根本没空回家。家里有什么农活儿,娘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老瓦叔帮忙,只能自己干。 

    ⑱我心里不由得对爹多了一丝怨气,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 

    ⑲燥热的夏天,一个跟斗跳进了秋天的谷香里。爹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对我说:“走,去你老瓦叔家一趟。” 

    ⑳我虽然纳闷儿,但还是跟着爹去了老瓦叔家。 

    ㉑“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 

    ㉒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 

    ㉓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 

    ㉔我蹦跳着跟在爹的身后,看着阳光被树叶剪碎,落在心里成了点点滴滴的疑惑。忍不住问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给他送去干什么啊?” 

    ㉕爹说:“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要不能占咱们家地吗?”“既然你这么想,那他占就占了呗,还急赤白脸地要回来干吗?咱们挨着累收了粮食又给人送去,图啥呢?” 

    ㉖“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 

    ㉗“啥话?”“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一寸都不能少!” 

    ㉘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 

    阅读提示: 

    虽然退伍,仍牢记军营的誓言,选文通过父亲与老瓦叔的矛盾,刻画父亲的形象,表达对父亲这类军人的敬重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垄沟”为线索,具体叙述了父亲与老瓦叔的恩恩怨怨。 B . 小说运用插叙的顺序方法,交代父亲与老瓦叔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 C .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突出不讲情面的父亲与老瓦叔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D . 小说叙述“我的怨气”,原因只是父亲与老瓦叔的争吵所致。
    2. (2)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①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这是描述语言,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一寸都不能少!”(这句包含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语言所表现的人物个性和所包含的作用)

    3. (3)  小说的题目“一寸都不能少”有什么作用?
    4. (4)  “阅读提示”中说,“表达对父亲这类军人的敬重之情”这句话其实就是小说的主题,从情节和写法两个方面,说说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③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④馀甘:橄榄。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B .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C .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D .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2. (2) 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C .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 .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写,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喜悦之情都蕴含其中。
    3. (3)  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1) 下列对《关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热烈、健康的爱情。 B .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 .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 8. (2017·黄石)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害怕问询;面对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

           请以“别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声音嘶哑,眼神却光彩异常,擂台上的张伟丽高高举起胜利之拳。自去年两度落败于罗斯•娜玛尤纳斯, 可接连的失败,让此前的zàn yù ( )经历了伤痛与质疑的张伟丽从未( )。重返职业diān fēng的她带给观众的①不是夺冠的欣喜与骄傲,而是有关于成败、关于人生的思考与启迪。

    a.在失利中蛰伏的时间里,张伟丽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为了减重,②她锁到汗蒸的包裹里,脱水到最后瘫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赛前接受采访时,b.她说,我会主动去打。她们怕把脸打花,我不怕,我只想充分地展现我自己。她一直拼搏,③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战胜过去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c.她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不畏难、不怕苦,不服输,勇敢坚韧地追逐自己的梦想。d.她的华丽蜕变也启示我们——④比赛的输赢不能定义人生的成功,时刻保持拼搏奋斗的姿态,每个人都是人生赛场上的冠军。 

    (摘编自周春媚“人民日报评论”2022年11月17日)

    1. (1) 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赞誊  颠峰 B . 赞誊  巅峰 C . 赞誉  巅峰 D . 赞誉  颠峰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一无所有  自暴自弃 B . 荡然无存  自暴自弃 C . 荡然无存  自愧不如 D . 一无所有  自愧不如
    3. (3)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领奖台上充满鲜花与掌声 

      ②也用那股子“压不垮、不服输”的劲头征服了所有人 

      ③一度陷入职业低谷的张伟丽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④两年多以前,当张伟丽成功卫冕UFC草量级世界冠军时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②④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①④②
    4. (4) 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①处修改为“不是夺冠的欣喜与骄傲,就是有关于成败、关于人生的思考与启迪”。 B . ②处修改为“她自己锁到汗蒸的包裹里”。 C . ③处修改为“她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战胜过去的自己”。 D . ④处修改为“比赛的输赢不能定义人生的成败”。
    5. (5) 文中abed四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 在失利中蛰伏的时间里,张伟丽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 B . 她说,我会主动去打。她们怕把脸打花,我不怕,我只想充分地展现我自己。 C . 她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不畏难、不怕苦、不服输,勇敢坚韧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D . 她的华丽蜕变也启示我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