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卷共 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古人类遗址中,距今时间最为久远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山顶洞人 D . 蓝田人
  • 2. 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能打制石器”等信息条件的古人类遗址是( )
    A .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D .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3. 距今一万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种植( )
    A . 大豆 B . 水稻 C . 玉米 D .
  • 4.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对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解说是( )

    A . 表明贫富分化已出现 B . 说明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 可以定居且从事农业生产 D . 丰富了狩猎生活
  • 5.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上述“人文初祖”是指( )
    A . 黄帝 B . 炎帝和黄帝 C . D .
  • 6. 下列关于传说与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没有任何可信度 B . 史实都是由传说演变过来的 C . 传说就是历史史实 D . 通过考古发现被印证的传说可能就是史实
  • 7. 《史记》中记载“(周)幽王为烽隧(即烽火)大鼓,有寇(敌人)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从材料中看到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
    A . 缴纳田租 B . 服从周王调兵 C . 进献贡物 D . 监察百官
  • 8. 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田”(见右图)字的造字方法是( )

    A . 指事 B . 象形 C . 会意 D . 形声
  • 9.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 . 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 B . 影视剧作品的相关场景 C . 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 春秋墓葬出土的铁农具
  • 10.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民族分裂 B . 学术繁荣 C . 政治动荡 D . 生产发展
  • 11. 《史记》中记载:“蜀守_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 )
    A . 李冰 B . 蒙恬 C . 管仲 D . 孙武
  • 12. (2022·无锡)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 C . “兼爱、非攻” D . 以法治国
  • 13. 下表是小王制作的《秦灭六国过程简表》。请你判断表格中“▲”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 灭晋 B . 灭鲁 C . 灭宋 D . 灭齐
  • 14. 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小说《秦始皇》 C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 电视剧《大秦帝国》
  • 15. 观察下图,主题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据此推测“文景之治”时期( )

    A . 人民贪图享乐 B . 人民生活奢侈 C . 人民信奉道教 D . 人民生活安定
  • 16. 小华在期末复习时整理了以下三幅图片,根据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复习的主题是( )

    A . 秦朝统一度量衡 B . 文景之治 C . 汉武帝巩固统治 D . 抗击匈奴
  • 17. 读右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

    A . 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 . 侯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C .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独尊儒术” D . 西汉王朝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
  • 18. 下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塑像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的精彩之处。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可能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百家争鸣 D . 诸侯争霸
  • 1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标志着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 )
    A . 西域都护的设置 B . 班超出使西域 C . 甘英出使大秦 D .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 20. “五禽神戏,教化安康”出自一则祭文,这说明( )
    A . 重视体育锻炼,有利身心健康 B . 实施外科手术,可以治愈疾病 C . 从事生产劳动,可以强身健体 D . 辩证分析病情,有利对症治疗
  • 21.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 22. 成语“乱七八糟”, “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的性质是( )
    A . 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 B . 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C . 各民族政权间的斗争 D . 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 23. 下图中①处的政权是( )

    A . 西晋 B . 东晋 C . 北魏 D . 北齐
  • 24. 历史观点是指观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采取的态度、持有的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曹丕在洛阳称帝 B . 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C .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 D . 民族交流、碰撞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 25. 山东临沂有许多著名人文景观,如“洗砚池” “晒书台”等,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被称为“书圣”的是( )
    A . 王羲之 B . 司马迁 C . 顾恺之 D . 祖冲之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3道题,26题 17分,27 题 17分, 28题 16 分。共 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图片 (节选1)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图片(节选2)

    简介:战国铜壶 出土于四川成都。壶体有三层图画,第一层是竞射图、采桑图:第二层是宴乐武舞图、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为攻防图、水战图。整个壶面刻画了2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表现出精湛的技巧。

    材料三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图片 (节选3)

    1. (1) 上述两幅历史图片及其相关信息,可以为我们研究西周王朝的哪一政治制度提供帮助?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手工业部门精湛的技巧?小刚同学认为,从上述图片及简介信息可以看出战国时期:A. 政治局势稳定 B. 兵战阵势 C. 各国变法改革 D.学术思想繁荣 E. 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状况。你认为小刚的说法正确的是。 (写出句首字母即可) 
    3. (3) 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大发展,要求打破分裂带来的阻碍。秦“据殺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示意图

    1. (1) 请依据材料一概括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 (2)  请完成材料二示意图中的填空。 
    3. (3) 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图2成语来源于哪次战役?该战役的结果如何? 
  • 28. 请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 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以为质于外国, 外国由是信之。 ”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书》称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理由? 
    2. (2)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叫什么?请简述材料一、二之间的联系。 
    3. (3) 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出现的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