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黑龙江,在我心中是一条美丽的江。春天的黑龙江,冰雪融化,两岸的山朗____起来了,万物在微风中酝酿新的生命,江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岛屿”,景色十分壮观□夏天的黑龙江,热闹非凡,江面波光粼粼,许多游艇在澄清的江水中奔驰;秋天的黑龙江,岸边繁花烂曼 , 在红色的山丁子树、绿色的樟子松、黄色的落叶松、白色的桦树林的映衬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的黑龙江,在白烟银雾笼罩中静默着。作为龙江子孙,我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1. (1) 填入横线处的字和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润chéng B . 闰dèng C . 润dèng D . 闰chéng
    2. (2) 文中画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波光鳞鳞 B . 烂曼 C . 静默 D . 由然而生
    3. (3) 文中“□”处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美国发言人哑口无言。 B . 母亲紧张地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已疲倦不堪 C . 求知学习,我们要时刻保持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 D . 我的家乡黑龙江,山美水美,秀丽的山光水色真是美不胜收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对于游客来说,是否文明烧烤、减少噪音污染,才是爱淄博最好的方式。 B . 通过世乒赛的历练,使我国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得到了改善。 C . 我要发愤图强提升自我,不但让学校为我自豪,而且让班级以我为傲。 D .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
  •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②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宠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 5. 古诗文默写。
    1. (1)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羁旅之悲的句子是:
    4. (4)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5. (5) 《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6. (6)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月”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
  • 6.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1. (1) 以1:文段选自名著《》,文段中的“他”是(人物姓名)。
    2. (2) “他”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共10分)
  • 7. 七年级(1)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交友之道】为了了解交友之道,学会如何交友,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许多有关交友的名言、故事及经典论述。下面是某组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关于交友方面的名人名言,请你用一句话说出从中悟出的交友之道。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③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冯梦龙

    2. (2) 【故事赏析】阅读下面的小故事,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并直言劝说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顿然醒悟,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

    3. (3) 【设计板块】班级准备出一期主题为“交友之道”的黑板报,作为策划人,请你为黑板报设计三个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4. (4) 【代表邀请】班级定于本周二下午两点召开“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作为班长,你代表班级去邀请政教处刘老师参加并给同学们提出交友建议。见到刘老师后,你将怎样说?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5分)
  • 8. 【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 . 领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 .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古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古代的大学。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请假。④过:拜访,探望。⑤克;约定。⑥白:陈述。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行 期: 相委而 去:

      与汝南张劭为 友: 其日 至: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二人并告归乡里。

    3.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元方/时年七岁 C . 二人/并告归乡里 D . 巨卿/果到
    4.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 10. 阅读《我的老师》,回答各题。

    我的老师

    莫言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儿都不张狂。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⑤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⑥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1. (1) 请概括文章主要叙述的两件事情。
    2. (2)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但他在我最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3. (3) 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5. (5)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简要概括你和这位老师交往中的一件小事。
  • 11. 阅读《赔偿》,回答各题。

    赔偿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入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有一种流畅自然之感。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在店里给的是假钞。

    1. (1) 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故事情节。

      ①追赶买主→②→③告知真相→④

    2. (2) 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3. (3) 文章第⑥段和第⑫段中都写到了“我”脸红,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4.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
    5. (5) “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四、写作(共50分)
  • 12.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那一次,我真的很开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灯,在黑夜中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生活中的一次经历,父母的一份爱,老师的一次教育,朋友的一次关心……有时就像一盏明灯,陪伴我们成长。

    请将文题“,心中的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