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2-27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第一部分
  • 1. 下面是一张字词梳理卡,请阅读并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全。
    1. (1) “重岩叠(zhàng)”的“zhàng”字,字面意思是“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可按意思准确书写出该字:
    2. (2) “深恶痛疾”一词中,“恶”是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讨厌;憎恨”。可据此推测其读音为“”。
    3. (3) “”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完整书写该词语)
    4. (4) “昧”的意思有“糊涂;不明白”“隐藏”“冒犯;冒昧”。可据此推测“蒙昧无知”中“昧”的意思是:
  • 2.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还应该根据故事中角色的不同,适当变换语气语调,模拟角色的声音,以使孩子有直观的感受。

    ②同样的内容,对象不同,讲述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

    ③根据情节的复杂程度,要控制讲述的进度,必要时适当停一停或者重复一下。

    ④作为口语交际活动,讲述要有对象意识。

    ⑤比如给小孩子讲故事,需要放慢语速,说清楚每个字,用语尽量生动,表情要丰富。

    A . ④⑤①②③ B . ②⑤③①④ C . ④②⑤③① D . ⑤③①④②
  • 3. 下面是你班同学拟写的“诚信考试倡议书”内容,请你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诚信考试倡议书

    考试(甲)是为了检验我们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乙)是对我们个人道德和行为底线的检验。在期中考试来临之际,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端正考试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在考场中做一个____。

    二、自觉遵守考纪,切记莫要作弊。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尊重监考老师,杜绝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三、莘莘学子,诚信为本。我们要用真诚的心态面对自己,用真正的实力和负责任向自己、父母、老师、学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 (1) 倡议书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有 才 B . 不仅 也 C . 不是 而是 D . 既 就
    2. (2) 结合语境,在倡议书第一条的空缺处填写一个课本中学过的四字词语是:
    3. (3) 倡议书第三条中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可在“”后面加上“”。
二、第二部分
  • 4.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 (2) ,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3) 诗言情,崔颢《黄鹤楼》中“”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刘祯《赠从弟(其二)》中“岂不罹凝寒?”通过一问一答,寄寓了对堂弟的无限期望;曹植《梁甫行》中“,狐兔翔我宇”借对家园荒芜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①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②洛城:洛阳。本诗诗人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 (1) 这两首诗均写到了春天的“杨柳”,但却呈现出春天的不同阶段,具体来说,《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春兴》描写的是 的景色。因为《春兴》中的“杨柳”的特点是 
    2. (2) 请结合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 , 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回,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东坡食汤饼》)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无与为乐者 

      买食之 

      ③饮酒饮湿 

    2. (2) 下列选项中,与“秦少游闻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我酌油知。(《卖油翁》) B . 山川美。(《谷谢中书书》) C .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 . 君子者也。(《爱莲说》)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 【乙】文中的故事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 D .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叙述,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5. (5) 从【甲】文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和【乙】文的“大笑而起”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太行山到荒漠的途中

    ①我被谁推醒的时候,天还黑沉沉的,拖着冷静的夜幕呢。蜡烧残了,不知谁在屋门上又点亮了一盏提灯,照着石柱上斑斑的蜡泪。我们卷好了行李,搭上踟蹰在街心的骡背。

    ②乱哄哄的脚步声,骡子的蹄子也践踏着蘸了浓霜的铺路石,山峰一片深灰。鸡把我们从梦中惊醒了,飞上树顶去,“喔……喔……”地唱起朝歌。起程了,一个骡子的嘴“衔”着一个骡子的尾巴,迈动粗糙的腿,走在湿滑的山路上。冷峭早风中,清脆的铃声有节奏地响起来了。

    ③为了想尽情看一看这山中大自然的风景,我们老早地嘱咐了提着鞭子的脚夫,把牲口拉到前面去。脚夫们一面小心地拉着骡子,一面嘴中哄喝着:“滑……滑……”

    ④整个山群还模糊在朦胧的晓雾中,只有几棵红了的柿子树散点各处。

    ⑤我很爽快地随了骡子脚步的荡摇,吸着清得水晶般的空气。昨天全是上山的路,在直上直下的石阶上,骡子挣扎着四条有力的腿……我紧紧地攥住缰绳,伏着腰连一口大气也不敢出,多么好的风景,也在这恐怖的心情中平淡地溜过去了,连一条影痕也没留下。今天不然,是下山的路,平坦⋯⋯

    ⑥走了十几里,远远的山峰上,才出现红的朝阳⋯⋯露消泯了,阳光渐渐把骡背上的人影投在地面上。

    ⑦正午走到天平关一带,极高的山巅参差间隐隐露出一段残蝶。据老于世故的脚夫说,这是岳飞打仗的遗垒,那边还有孟良城和焦赞寨呢。听得我忍不住笑了一下。群山簇聚,好像讲演台下拥挤的人,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颜色。路很宽,弯曲得如一条大白蛇。两旁“拖”着深不见底的山洞,小树密得成了一片

    ⑧我们在一个小村镇上歇了一会儿。从此便出了山西的地界了,镇上人烟甚是稠密。石板的房子,筑在山的凹处,树梢上往往露出几扇楼窗,有些村里人在目送着我们。

    ⑨太阳斜了的时候,骡子正行在山麓上,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横着一条白线,分割了上面青的天和下面青的地。我想是云气,别人却都说是一股烟,一股缥缈的烟。走了一程,白线便被前面的树林遮住了,树渐渐多了,浓碧的影子里,野鸟啾啾成一片。

    ⑩走完了山道,横在眼前的是片开阔的草原,几年山中羁拘的心情,在这里尽情地释放了。过去一个小村庄,庄外是绿郁郁的树群,耳中却听见一片波涛激山石的声音,心中凉意不觉油然而生。“原来是一条河……”大家好像发现了金矿似的乱嚷。

    ⑪过了林脚,骡蹄踏着稀烂的淤泥,脚夫的哄喝声渐次消失在水声里了。一条板桥摇荡在水皮上。

    ⑫骡子渡下水去了。看着水慢慢地没了骡腿,渐渐地深去,一片人声催起了乱流的怒语。水中的骡子,伸头入水狂饮起来,后面岸上的骡子,有的下去绕行板桥,有的踏水而来。走进中流,水深到骡腹,我心弦上也在微微地战悸——战悸,紧提了一下缰绳,慢悠悠地跨上南岸,一片平沙里,渔村草舍,绿得天然。

    ⑬加了两鞭,慢慢行去,水珠簌簌从骡腿上往下滚。一丛乱山,立在隔岸的树林后面。烟云出没,像有意送我们。一行人影,在斜阳里模糊了。

    1. (1) 选文的标题“太行山到荒漠的途中”,有何妙处?
    2. (2)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选文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说出你的理由。
    4. (4) 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表格空缺处。

      路段

      路况

      人物心情

      上山路上

      陡峭

      平坦

      轻松、爽快

      草原

      畅快、释放

  • 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做题家”

    ①那年寒假,我在家乡的一所大学英语辅导机构兼职做了两个月的口语老师。来上课的都是当地的大学生,除了她——她来我们这里陪姥姥待一段时间,就报了一个4周的短期班。

    ②第一堂课课前,有人在学员信息表上看到她读的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引起小小轰动——其他学员都是普通高校的学生。

    ③第一堂课刚开始,我给了她一个发言的机会。所有人都很期待她的表现,但她居然磕磕巴巴连不成一句话,而且英语发音里还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从全班的交头接耳中,我能感觉到大家的期待迅速变成了对她的奚落。“她是怎么考上那所大学的啊?”“我的英语口语都比她好很多……”

    ④也许她意识到了大家的反应,便用中文(其实我们的课堂要求全英语对话的)解释,她自小生活在一个西部省份的小城,那里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所以她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读大一后,她真正接触标准的英语听说学习也就几个月的时间。

    ⑤难怪如此,她的“哑巴英语”也就说得通了,可是其他人的关注点好像并不在这上面。我听到有人说“她不考听力”,还听到有人说“她是‘做题家’”,又看到大家意味深长的目光,仿佛达成了共识——她的优秀是因为借了不考听力的东风。

    ⑥下课后,我查了一下,在她所在的省份,她要考到前千分之一的名次,才有机会被现在的大学录取。在任何一个环境中,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⑦她告诉我,她想在大二时申请去国外做交换生的名额——这需要她在大一暑假前拿到合格的托福成绩。我从心底佩服她优秀的高考成绩,但也知道,如果想拿到好的托福成绩,她已经落后在起跑线上了,她的竞争对手不是和她一样的学生,而是极为严苛的打分标准。这场攻坚战也未必能让她的口语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

    ⑧一个月后,她回到老家继续备考,再之后,我也辞掉了英语口语老师的兼职。偶尔打开口语班的班级群,我会发现,从“day40”到“day110”,再到“day190”,群里自律完成口语打卡任务的人越来越少,但她的名字每次都在其中,并且越来越显眼。这意味着,她每天至少要花一小时练习口语,那年的托福考试延期,直到8月,她才参加了第一次托福考试。等出了成绩,她给我报喜——考了111分的高分,口语离满分只差3分。

    ⑨得知她的成绩,我竟一点儿都不觉得意外,因为我看得到她的努力。她不是应考试而生的“做题家”,而是面对各种人生难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战士。她的优秀,没有借助一缕东风。

    ⑩在那之后,口语班级群里每天完成口语打卡任务的名单里依然有她的名字。我问她是不是快要去国外了,她说已经改变规划,准备在本校完成学业。我又同她为什么还要每天练习,她回答:“我练习口语并不是为了考试‘刷分’,只是想要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⑪就算没有良好的听力和口语基础,就算带着家乡口音,但是目标明确,并为此而不断奋斗,就真的能脱胎换骨。有些奋斗也许笨拙而沉重,但每一份不愿低头的奋斗,每一个负重坚韧的人生,每一位勇毅前行的普通中国青年,都值得被尊重。

    ⑫这是我那两个月做兼职英语口语老师的最大收获。

    1. (1) 第⑤段中,加着重号的“哑巴英语”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⑦段中的内容表现出了“我”怎样的心态?
    3. (3) 哪些方面体现出了选文中的“她”“值得被尊重”?
    4. (4) 选文将要刊登在你校校刊中,请你帮忙给这篇文章配一段解说性的文字。(提示:可以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主题思想中的任意角度来写)
  • 9.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选段,完成小题。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 , 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1. (1) 文段中的“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指的是 
    2. (2) 请你从加点的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个短语在这次远征中的体现。
三、第三部分
  • 1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井然有序,窗明几净,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美不仅存在于外界,更存在于心中,存在于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之中。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