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2分)
  • 1. 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粉碎矿石 B . 美丽树挂的形成 C . 食物腐烂 D . 油水分离
  •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少量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称取氯化钠   D . 点燃酒精灯
  • 3. 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温度计恢复到原来温度。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6.0mL

    100.0mL

    51.5mL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铁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 . 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C . 打开止水夹后,导管中残留水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D . 若未恢复到原来温度就打开止水夹,烧杯内剩余水大于51.5mL
  • 4.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存在的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 . 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 C . 该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D . 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
  • 5. 氙气具有极高的发光强度,在照明技术上用来填充光电管、闪光灯和氙气高压灯。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 . 氙的原子序数为54 C . 氙的元素符号为Xe D . 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3g
  • 6. 观察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B . 此装置能降低水的硬度 C . 此装置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 . 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 7. 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的太阳镜,能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大气平流层中同时发生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经过漫长时间形成臭氧层。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关于反应箱中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 . 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C . 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D . 原子总数保持不变
  • 8. 下列客观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氢原子和碳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电子数不同 B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显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 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 9. 因森林覆盖面积广,林区内禁止吸烟,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的四支试管,①③中充满氧气,②④中充满氮气。下列能燃烧的是(    )

    A . ①中的白磷 B . ②中的白磷 C . ③中的红磷 D . ④中的红磷
  • 11. 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通电电解水 B .   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 12.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水和泥沙

    过滤

    B

    鉴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C

    证明某气体是否为氮气

    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D

    区分软水、硬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科学探究题(共5分)
  • 13. (2024九上·合肥期末)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 (1) 任务一: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

      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小组同学做了图1实验,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底部有黑色物质。

    2. (2) 结论: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上述实验可推断出组成蜡烛的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
    3. (3) 任务二:高低蜡烛的熄灭顺序

      如图2所示,小组同学分别做了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图甲)和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图乙) 两个实验。

      甲图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乙图上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下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

    4. (4) 面对这一异常现象,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烧杯上层。

      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烧杯上层的氧气被消耗。

      【查阅资料】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同学进行了图3 实验: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a处和底部b处,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两处滤纸褪色顺序。

      小明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的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 (5) 【实验2】小红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收集一瓶 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该混合气体中,发现,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6. (6) 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烧杯内高低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烧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

      【实验结论】

      小红综合她所做的两个实验,得出猜想2 正确。请根据图4的数据作出解释:

    7. (7) 【反思评价】根据氧气浓度曲线变化分析,在(填“A”、“B”、“C”或“D”,下同)点时高的蜡烛熄灭,在点时低的蜡烛熄灭。请解释曲线CD段变化的原因:
三、实验题(共11分)
  • 14.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细口瓶的瓶塞要
    2. (2) 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A .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 (3) 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先对试管进行,然后用酒精灯的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③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有后果。

    4. (4) 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倒放在试管架上晒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 15. 下图中A~E为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填空。

    1.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 (3) Y形管在不同的实验中作用各不相同(如图)

      若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氧气,正确的操作是将(填“固体转移至液体”或“液体转移至固体”)。

四、填空与简答(共6分)
  • 1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3分别为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图1中①②③所表示的3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序号)。
    2. (2) 已知硒(Se)在元素周期表中与S位于同一列,则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失去”或“得到”)。
    3. (3) 7号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正一价的7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4. (4) 观察图,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 图1可得氟原子的中子数为10 B . 图2中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B、C C . 图3中若x=8,则m=10 D . 图2中共有三种元素
五、计算题(共6分)
  • 17. 某石灰厂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向盛有3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25克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中的物质质量为316.2克。请计算:
    1. (1) 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比)
    2. (2) 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3. (3)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利用方程式计算,最终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