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12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大力发展钢铁产业 B . 加大原煤开采运输 C . 增加开山采矿投资 D . 建设风力发电设备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炭燃烧后生成红色固体 B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2个氢元素 B . 氧离子:O-2 C . 5N2:5个氮气分子 D . 钙的化学式:Cu
  • 4. 牡丹花开时芳 香四溢,牡丹除观赏性外,还有药用价值,其根制成的名贵中药“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C9H10O3)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牡丹酚由9个C原子、10个H原子、3个O原子构成 B . 牡丹酚由三种元素组成 C . 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形成的 D . 牡丹酚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
  • 5. 家用加湿器通过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雾化为微米(1微米=1×10-6米)的超微粒子,从而改变室内湿度,增进健康。下列有关加湿器工作原理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形成水雾时分子体积不变 B . 水雾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 将水雾化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分子分解
  •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木炭做燃料 B .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C . 用铅笔作画保存时间长 D .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 7. (2023九上·武进月考) 越来越多的人把户外运动作为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一堆火,并用河水煮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河水煮沸可对河水进行消毒 B . 木柴与周围的石头都属于可燃物 C . 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 D . 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
  • 8.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和Na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 . 金属铝和镁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铝、镁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 H2O2和H2O的性质不同,是由于H2O2比H2O多一个氧原子
  • 9.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碳及其氧化物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粒子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C . 转化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 . 守恒观:12g碳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0g二氧化碳
  • 10.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不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实验探究Ag、 Zn、 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

    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 11. “中国这十年·山西”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的新突破。回答下面小题。
    1. (1) 十年争先进位。十年来,山西累计产煤近100亿吨,保障了全中国能源稳定,煤燃烧不充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预计到2035年将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氢能源的优点是
    2. (2) 十年改革攻坚。山西太钢集团研发的手撕钢是目前最薄的不锈钢,其厚度仅有0.015mm,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手撕钢属于材料。与生铁相比,手撕钢的含碳量更(填“高”或“低”)。
    3. (3) 十年文化强省。永乐宫壁画是我国仅存的元代大规模壁画,壁画使用的矿物颜料至今熠熠生辉,其原因是矿物颜料在常温下永乐宫木质建筑群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殿,保护文物最重要的是预防火灾,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
    4. (4) 十年减污增绿。全省空气达标天数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生产生活中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物(写一种)的排放。全省地表优良水体占到72.3%,将地表水转化为生活用水时,可用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全省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12. 某工厂的废气中含有N2、NO、CO、CO2及粉尘,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石灰浆等处理该废气的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工厂废气通过沸腾炉后,除去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2. (2) 沉淀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吸收塔中将石灰浆喷淋注入的目的是
    4. (4) 从吸收塔出来的产物,其用途是(填一种)。
三、科普阅读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 13. 冰泡

    近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出现了冰泡奇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气泡被“封印”在冰层之中,远远望去,犹如珍珠漂浮在水面上,如梦如幻。

    冰泡,即冰冻气泡。赛里木湖的湖底生长着茂盛的水草和藻类,其死亡后腐烂产生出大量沼气,沼气不断朝湖面涌去。随着冬天气温的降低湖水开始结冰,气体无处可逃,结果就被“困”在冰层之中,形成一个个冰泡。

    冰泡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它要求温度必须下降得非常快,使得湖面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结冰,而且结冰的速度要快于气体冲出湖面的速度,才能将气体“封印”。冰泡的形成还需要大风。要想看到冰泡,还需要湖水清澈、天气晴好。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1) 大风对冰泡的形成起的作用是
    2. (2) 在太原,冬天的湖水中观察不到冰泡的原因是(写一条)。
    3. (3) 冰泡中的气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冰泡的形成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写一条)。
    4. (4) 冰泡中气体的用途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 14. 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下面的结构图是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铁的相关性质进行的知识梳理。请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1) 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两者的区别是
    2.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
    3. (3) 铁可与稀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4. (4)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同时接触。
    5. (5) 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有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 15. 太钢自主研发的手撕钢、笔尖钢为山西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若太钢每天生产10080t铁,则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多少?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 16. 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并设计实验验证了该气体的一种性质。

      

    1. (1)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得所需气体后,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该气体性质的操作是
    2.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应选择与酸反应速率适中的金属,为此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Mg、Fe、Zn三种金属分别与酸反应的实验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实验室选择利用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最为合适的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温馨提示:从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两个角度阐述。)
  • 17. 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
    1. (1)

      【任务一】 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如下图所示,他们选用体积大小相等的两个塑料瓶,分别盛满相同条件下的空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体积比1:1),并用一个小塑料管连接(在塑料管中间有一滴红墨水),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

      红墨水水柱向边移动(填“左”或“右”)。

    2. (2) 【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设计实验】

      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蒸馏水,拧紧瓶塞后振荡

      ②继续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3) 【反思评价】

      ①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甲同学认为步骤②还有待完善,请你补充一个对照实验

      ③通过上述探究,同学们提出可以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乙同学却认为这种方法存在弊端,理由是

    4. (4) 【任务三】制定低碳行动方案

      通过该项目的探究,小组同学对低碳行动有了新的认识,请补充完整。

      低碳途径

      低碳行动具体措施(任写一条)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植树造林

      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封存

      愉快的项目之旅结束了,同学们决定立刻行动起来,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