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2课民族大团...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韶关模拟)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每年都会举行盘王节,通过“拜王”“度身”“挂灯”等传统活动纪念瑶胞始祖盘王,让群众感受瑶乡民族风情、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 . 经济开发 B . 文化传承 C . 科技创新 D . 民族平等
  • 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何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 3.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 .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4. (2023八下·昌平期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新疆维吾尔白治区 C .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5. 2022年,浙江省拟安排援疆资金21亿元、项目405个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此举能够( )
    A . 扩大新疆人民的政治权利 B . 保证阿克苏地区的高度自治 C . 消除两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D . 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发展
  • 6. 作为我省民族工作重点县,泰顺广泛组织各族群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司前畲族镇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体现泰顺( )

    ①实践了“一国两制”方针

    ②巩固了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③践行了协调共享发展理念

    ④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如图是1959- 2020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图中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得益于( )

    ①国家在西藏实行了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②青藏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

    ③西部大开发为西藏发展创造巨大机遇

    ④西藏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3九上·福州月考)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将开斋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壮族三月三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假日。这体现了国家( )
    A . 探寻传统节日的起源 B .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C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 . 丰富节日文化交流形式
  • 9. (2023九上·崇阳开学考) 分析表格,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 . 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 . 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 . 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 10. (2023八下·黄埔期末) 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 .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 . 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 .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 . 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 11. (2023·广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据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2013年

    2019年

    国民生产总值

    35 389.3亿元

    57 493.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 150.2元

    24 179.8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 307.8万人

    3 846.7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材料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1. (1) 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