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1-22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ì)妖(ráo)寬(yòu)间不容(fā) B . 渎(xiè)据(jié)食(mì)郑重其(shì) C . 守(kè)见(piě)旁(wù)富丽堂(huáng) D . 养(rú)养(huàn)停(zì)前后继(pū)
  •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____的,过度要求完美,可能造成人的心理失衡,损害人的健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现实不能完美,那我们就不必____,而要学会超脱,乐观豁达,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计较,不攀比妒忌,更不放弃追求。____这样,____能活得快乐,活得轻松,活出生命的意义。

    A . 相得益彰追求只要就 B . 十拿九稳要求:即使也 C . 轻而易举寻求尽管还 D . 尽善尽美苛求只有才
  •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①自我革断、自我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 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②这不仅是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重大举措,更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A . 加点词“指出”是动词,“首次"是数量词,“管党治党"是并列短语。 B .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一句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该句的宾语。 C . 画线句②是并列复句。 D . 画线句①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调整到“自我革新"之前。
  • 4. 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 《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上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被通判戴宗发现,他如获至宝,即向知府告发,说诗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有反意,于是宋江被打入大牢。 C . “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这是诗人艾青对光明的热切向往,他确信光明必然到来,必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D . 《朝花夕拾》中“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后在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 5. 诗文填空。
    1.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2. (2)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3) 其西南诸峰,
    4. (4) 怀旧空吟闻笛赋,
    5. (5)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二、阅读理解(55分)
  • 6.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①

    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②。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③,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④,相对永登楼。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②翠羽铍,紫绮裘:指豪华衣饰。③水驿:水路驿站。④王粲(càn):年轻时就怀有济世志,来到荆州投奔刘表,然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文思涌泉,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登楼赋》。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词上阙作者表露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但终因不忍弃绝人世而没有“归去”,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B . 乙词上阙写值得珍惜的手足之情,但是相聚却是短暂的,表达了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C . 两首词下阙都借月怀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用典故直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D . 两首词都是写中秋月的佳作,甲词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乐观旷达的情怀,乙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
  • 7.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闲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闲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微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微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成②。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④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⑤,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⑥,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选自《责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霁威:息怒。③固:故意。④于士澄:隋炀帝杨广的心腹。⑤取服:迫使服罪。⑥状:罪状。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上尝与侍臣论小大之(《曹刿论战》) B . 有胆略溪深鱼肥(《醉翁亭记》) C . 回人主意不知其也(《虽有嘉肴》) D . 上亦为霁威行道人弗受(《鱼我所欲》)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②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4. (4)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从①推及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乙】文中,魏征则用“奏事固久不已”的行为,劝诚唐太宗不要②【甲】【忆】两文中的君王都是虚心纳谏之人。除此之外,【甲】文中的“乃下令”还表现出齐王③的理政智慧;【乙】文中对张元济事件的评价,则表明唐太宗是一位④的明君。(请概括回答)

  • 8.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次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此次课堂的主讲老师。他们在崭新的教室“问天实验舱",介绍了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展示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进行了手套箱剪株操作。在地面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通过视频通话形式,聆听讲解、争相提问。从一次次的科学演示和讲述中,孩子们能切实感受到科学的奥妙,并从中感叹航天科技的成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选自《北京晚报》)

    【材料二】“天宫课堂”的内容要从约400公里外的宇宙空间传回地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背后离不开一些高科技航天设备的支持。高速通信处理器是天地通信的“利器”之一,它在中国空间站与地球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鹊桥",使得中国空间站上的图像、话音数据以及其他载荷用户数据,能实时地、准确地在这个无形“桥梁"上通过,传送到地球。以往,由于技术所限,天地通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而今,中国空间站和地面的通信却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高速公路,图像、话音数据都是这条路上的车辆。在“天宫课堂”的授课中,航天员老师们与地面的学生交流。离不开空间站话音处理器。据介绍,该话音处理器能实现中国空间站舱内、舱间、天地、出舱,以及核心舱和神舟飞船之间的音频通话,天地间实时通话的时延在1秒以内。此外,“天宫课堂”连线中使用的摄像机种类繁多,有用于舱内环境监视的广角定向摄像机,有用于细节监视的变焦云台摄像机,还有用于直播授课的便携无线手持摄像机。机位众多、视角各异、远近兼顾,保证了全过程画质的细腻和流畅。

    (选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祥调查结果(中国科协供图)

    【材料四】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以及是否从事科学领域工作有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但A , 而且,BC。因此,在推动科普资源均衡发展过程中,要探索建立覆盖中小学的教育平台,让不同区域都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天宫课堂”利用科技的力量,让科普“下沉”的做法值得长期坚持。共赴星辰大海不是神话,无论是身处繁华喧闹的都市,还是偏远寂静的乡村,每个青少年都拥有仰望浩瀚星空的权利,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把科普做得更接地气,把科学教育做得更加扎实,青少年奔跑的步伐才会更加有力。

    1. (1)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科技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一堂科学课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课。 B . “天宫课堂”的内容要从约400公里外的宇宙空间传回地球,必须依靠一些高科技航天设备的支持。 C . 【材料二】中“利器”“鹊桥”“羊肠小道”“高速公路”等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高速通信处理器能够保障天地通讯畅通的特点,易于理解。 D . 据介绍,该话音处理器能实现中国空间站舱内、舱间、天地、出舱,以及核心舱和神舟飞船之间的音频通话,天地间实时通话的时延大约1秒。
    2. (2) 请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并将分析结论填入选文A、B、C三处,使【材料四】内容完整、行文流畅。

      A.

      B.

      C.

  • 9.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李良旭

    ①今天的晚饭,李子涵一点食欲也没有,吃着吃着还流下了眼泪,眼泪吧嗒吧嗒掉进了碗里,李子涵哽咽着将饭和着眼泪一起咽进了肚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爸爸的眼睛,爸爸心想,子涵在学习上一定遇到了什么困难,平时吃饭可不是这样的,他有说有笑,还把学校每天的见闻说给他听,父子俩说说笑笑,一餐晚饭就吃完了,然后各干各的事。可是今天的情况可就不一样,空气中似乎有一股沉闷的气息。爸爸仿佛什么也没有看见,不动声色地吃着饭。子涵饭没有吃完就离开了饭桌,进了他的书房。

    ②子涵坐在书桌前,从书包里拿出了数学考试试卷,他面色沉重地将试卷铺展开来,看着上面的考试分数,他的眼泪忍不住又掉了下来,心里又是一阵疼痛。突然,他听到了敲门声,赶紧将试卷收藏起来,打开了房门。

    ③爸爸站在门口,笑着说,走,出去散一会儿步,回来再看书。子涵站起身,一动没动,他似乎不想去散步。爸爸拉起他的手,有些执拗地说:“犹豫什么呢?散一会儿步,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

    ④子涵见状,迟疑了一会儿,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终于迈开了步子。爸爸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⑤天已经黑了下来,皎洁的月光让夜色多了一丝温暖。爸爸伸出手,搂住了子涵的肩膀,说道,“你小时候,我每天晚上都带你出来散步,这条小路留下了你童年的足迹,你是踏着你童年的足迹长大的,现在你上学了,学习任务重了,散步的时间少了,可是无论多么忙,散一会儿步应该还是有时间的,饭后散一会儿步,对身体也有好处。”

    ⑥子涵沉默不语,他的心思还停留在试卷上,他沮丧地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考好?

    ⑦爸爸看出了子涵的心思,他指着天上的月亮说:“子涵,你看天上那轮弯弯的月亮,在漆黑的夜空中,它就像天上的一道伤口,这道伤口,在夜色中不仅不丑陋,反而是一种美丽,它使人们看清了脚下的路,从而走得更加踏实稳健,如果没有夜晚的月亮,我们出行是多么的不方便,所以说,这夜晚月亮的伤口,是一种美!"

    ⑧爸爸充满诗意的一番话,在子涵的心里掀起一丝波澜,他情不自禁地抬起头看着天上的那轮弯弯的月亮,那弯弯的月亮,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像一道弯弯的伤口,但这道伤口,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美丽、娇艳。自己不知道看过多少次月亮;月亮的故事,爸爸不知讲过多少种版本了。可今晚被爸爸这么一说,好像第一次看到月亮,看出了新意,看出了美。

    ⑨爸爸又说道,这夜晚的伤口啊,只是暂时的,等天亮了,这伤口就痊愈了,再也看不到了。有时学习成绩出现波折,其实就像这夜晚月亮的伤口,只是暂时的,不必有太多的纠结和沮丧,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攻坚克难,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一天!

    ⑩爸爸说完,把子涵的肩膀又接紧了一些,子涵忽然感到身上充满了一种力量,他觉得这力量能把自己的伤口慢慢治愈。想到这里,子涵一扫刚才的沉默,说道:“爸爸,您说得真好,让我感到豁然开朗,我找到治愈自已伤口的良方了……”

    ⑪爸爸笑了,子涵发现,爸爸咧开嘴的笑容,就像天上那轮弯弯的月亮,很好看……

    ⑫在那之后,子涵在学习上开始变得乐观起来,学习上偶尔遇到一些挫折,不再惊慌和沮丧,他会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积极解决。他觉得那些挫折,就像夜晚天上月亮的伤口,一点也不丑陋,反而有一种美和艳,它照亮了自己脚下的路,从而走得更加踏实和稳健……

    ⑬一天晚饭后,子涵又走在那条散步的小路上,月光很好,他情不自禁地抬起头,看着天上那轮弯弯的月亮,望着望着,他情不自禁地咧开嘴笑了,他觉得自己咧开嘴的笑容,就像天上那轮弯弯的月亮……

    (《思维与智慧》2022年7期,有删改)

    1. (1) 阅读选文内容,补全下面表格。

      情节

      A

      饭后出去散步

      B

      继续投入学习

      李子涵的心理

      沉重疼痛

      C

      豁然开朗

      D

    2. (2) 品析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表达效果。

      突然,他听到了敲门声,赶紧将试卷收藏起来,打开了房门。

    3. (3)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爸爸拉起他的手,有些执拗地说:“犹豫什么呢?散一会儿步、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

    4. (4)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天已经黑了下来,皎洁的月光让夜色多了一丝温暖。

    5. (5) 选文结尾段有何作用?
    6. (6) 选文多次写到“月亮是夜晚的伤口”,富含诗意与哲理,作者以此命题有何深意?
  • 10.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读书与静心

    刘小兵

    ①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对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有过生动的诠释。作为一个以读书为乐的人来说,要真正达到以上三种境界,都绝非易事。在我看来,读书的境界完全不必刻意求之,心静了,便好读书了。

    ②相对于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我们的内心葆有一种优雅读书的静气,显得十分重要。这就好比足球场上防守角球,只有球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有效防止对方球员从容进球一样。读书也是如此,想要从书本中真正学到知识,并深入领会到它的精髓,为我所用,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必须时刻保持专注。

    ③然而,许多人不是不懂得读书的妙处,他们在内心也时常渴望用多读书来充实自己。但真正到了八小时之外,或是到了余暇的时间,一些人在读书的问题上,却又表现出叶公好龙的态度来。有的人一拿起书,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会想起白天职场中的事来。单位人事的安排,自己工资的多寡,领导意味深长的“敲打",同事神秘兮兮的耳语,让他们常常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越想越走题....彼时的看书,仿佛倒变成了回忆职场之事的由头,如此读书,焉能上心乎?

    ④更有甚者,常把读书挂在嘴边,左一个读书好,右一个读书长智慧,可真给其大把的时间让他们沉浸于书香时,他们又往往会拿出各种各祥的理由和借口把读书让位给生活中的其他爱好。比如,有的人闲暇时,宁肯泡在牌桌上,游走于酒席上也不愿独处一室,好好地去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固然好,但现代社会,保持与领导和同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似乎更加重要。这样的思维,不能说不对,只可叹他们仅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对于读书背后的社会价值却置若罔闻。这些人,把社会关系高悬于个人的读书之上,汲汲于名利,热衷于迎来送往,如此功利,又岂能开展好一场场高效的读书活动?更别提从中求真知、长学问了。

    ⑤以上两种读书的心态,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其根子在于,秉持这种作派的人心浮气躁,缺乏一种沉潜下来的定力。而要根除这种读书上的弊端,就必须首先学会让自己的心气静下来。正如诸葛孔明所言“非宁静无以致远",心一静了,神思便单一了,注意力必然就会集中到一处;而心一旦做到专一了,人自然就会心无旁骛。此时读书,五官的功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读书的效果想不生动有趣都难!在渐入佳境中,人的思想、学识、境界也自然会逐步得到升华,在如此语境下读书,就好比是与先贤智者在对话,物我两忘间,读书者的胸襟、气度、眼界,亦是越读越旷达宏远,读书至此,既快哉又乐哉,真的是夫复何求!

    ⑥说句实话,在读书的问题上,我们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缺乏多少读书技巧,实在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在建设书香社会的进程中,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心真正沉静下来,从一页页书册中去汲取力量了。果能做到如此,则依靠读书去赢得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便指日可待。

    (选自《界首时讯》)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列三则材料哪则适合做本文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A.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为此他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史学家,写出了《资治通鉴》。

      B.由于战乱,年轻的李政道只得在人声鼎沸的茶馆独辟一角。开始,嘈杂的声音闹得他头昏目眩,但他强使自己的思想在物理的天国遨游,日久天长,再吵的环境都不能把他的注意力从书中引开。经过多年的奋斗,他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C.鲁迅先生认为:“如果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不管到多久都不懂的,直接跳过去向前进,反而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

    4. (4) 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相对于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我们的内心葆有一种优雅读书的静气,显得十分重要。 B . 把社会关系高悬于个人的读书之上,汲汲于名利,热衷于迎来送往,这样是不能开展好一场场高效的读书活动的,更别提从中求真知、长学问了。 C . “读书固然好,但现代社会,保持与领导和同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似乎更加重要”。作者认为这一-观点仅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对于读书背后的社会价值却置若悶闻,因此,是绝对错误的。 D . 在读书的问题上,我们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缺乏多少读书技巧,实在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
三、写作(50分)
  • 11. 请从下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你心里是否曾有过一堵篱墙,挡住了美丽的蝴蝶,遮住了迷幻的风雨,让你谨小慎微,让你步步惊心?没关系,只要有一天你愿意冲破它,再踏访那片美好,彩虹还在,温馨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以“还是那么美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完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②一勺糖融甜一杯水,一块盐融咸一锅汤,一枚辣椒融辣火锅,一片香茗融香白水,丰富生活的滋味。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奇。融,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彼此之间形成了跌契。融,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
    请以“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