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第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厦门博物馆镇馆之宝——德化窑素三彩达摩坐像(清初)。以下制作窑瓷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羊头揉泥 B . 拉坯 C . 晒坯 D . 烧窑
  • 2.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我国发现新矿物铌()包头矿,被卡脖子不复存在。下列关于铌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铌(Nb)为金属元素 B . 铌矿中所含Nb2O5是一种新型金属单质 C . 铌(Nb)常用作火箭喷嘴的材料,说明铌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D . 已知铌的原子序数为41,则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1
  •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    )

    A.过滤

    B.称量食盐

    C.加入石灰石

    D.收集氧气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B . 碳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 . 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D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5.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
    A .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 .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 .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6.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

    氧化铜的表面变黑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

    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试管中水面上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7. 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B . 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8g C . 阿奇霉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 D . 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8. 卡塔尔世界杯指定用球的芯片传感器产自中国。制取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关于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 2C表示2个碳元素 B . 其中X的化学式为CO C . 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 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质量比为2:1
  • 9. (2023·滨州)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甲是生成物 B . 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C . 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 D . 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0. 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 B . 积碳反应为分解反应 C . 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碳 D . 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碳多于消耗的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 11. 按要求填空:
    1. (1)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①两个银原子:;②FeSO4;③碳酸钠:

    2. (2) 写出煤炉中关于煤的燃烧的相关内容:

      ①当空气不充足时,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此化学方程式告诉我们在冬天使用煤炉取暖时要采取的措施是:

    3. (3) 由碳元素组成的“碳海绵”是已知最轻、多孔结构的固体材料。据此,写一条“碳海绵”的性质
  • 12.  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大赛始终坚持着“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处处彰显化学的价值。
    1. (1) 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常常会出现令人炫目的灯光效果,这是在灯管中充入了稀有气体,利用其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 (2)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屋顶上连绵的植被与周边的山水融为一体,被称为“会呼吸的屋顶”。

      ①屋顶作用之一就是“固碳释氧”。其中“碳”指。(填物质名称)

      ②屋顶地面铺上了鹅卵石和土工布,起到了(填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3. (3) 开幕式上,亚运会火炬称“桂冠”,桂冠使用的燃料为甲醇(CH3OH),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3. 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这样会导致海洋生物链发生变化。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海洋酸化:同时垃圾焚烧需要购买辅助燃料,成本较高。我国烟气处理协同P2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 (1) 海洋酸化是指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化学式为
    2. (2) “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有O2(填化学式)。
    3. (3) 使用P2G技术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4. (4) 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 14.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1) Ⅰ.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CO2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3. (3) 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4. (4)

      Ⅱ.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应用技术,示意图如下:

      已知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已知反应②中化合物甲为甲醇(CH3OH),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

    6. (6) 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物质化学式)
    7. (7) 我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淀粉【(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为162n】的全人工合成,可实现粮食的工业化生产,假设碳元素完全转化,则4.4TCO2理论上可生产t淀粉。 
  • 15.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应该装中国粮食,而粮食的产量和气体肥料有关。如图表示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 (1) A点对应的物质X的类别是
    2. (2) C点对应的物质是植物的气体肥料,该物质参与植物的
    3. (3) A点和C点对应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B点对应的物质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O2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6.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几种装置。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装入药品前,应
    3.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4. (4) 若用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5. (5) 某同学设计了F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相关性质。

      ①转动Y型管,稀盐酸流动,与物质M接触,反应开始。则物质M应为(填物质名称)。Y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F装置中出现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同时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

      ③往软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解释

    6. (6) 若用上图甲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气体,其主要优点是
    7. (7) 如图装置中,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将变色的棉球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棉球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请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解释

  • 17.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进行实验】

    取一定量混合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多次实验,获得如下实验数据与现象: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4

    1:12

    无黑色物质

    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1. (1) 根据上述信息,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
    2. (2) 实验中,酒精灯上套上金属网的作用是
    3. (3) 该实验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
    4. (4) 【反思与评价】实验中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5. (5) 实验4中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与理论值不符,却没有黑色物质,其原因可能是

      【实验改进】

      另一组的同学认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反应可能还与固体的目数(“目数”是指固体的粗细度,目数越大,颗粒越小)有关。他们在真空密闭容器进行实验I和实验II。所用试剂的规格及用量如下表所示,通过设备采集的数据绘制出的气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编号

      碳粉质量

      碳粉目数

      氧化铜粉质量

      对应曲线

      3g

      200目

      40g

      a

      m

      1000目

      40g

      b

      6g

      1000目

      40g

      c(待画)

    6. (6) 【实验改进】
      另一组的同学认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反应可能还与固体的目数(“目数”是指固体的粗细度,目数越大,颗粒越小)有关。他们在真空密闭容器进行实验I和实验II。所用试剂的规格及用量如下表所示,通过设备采集的数据绘制出的气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编号碳粉质量碳粉目数氧化铜粉质量对应曲线
      3g200目40ga
      m1000目40gb
      6g1000目40gc(待画)

      对比分析a、b两条曲线,在所用碳粉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碳粉“目数”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
    7. (7) 表格中g。
    8. (8) 实验Ⅲ充分反应后碳粉无剩余,所得气体的成分为
  • 18. 钢铁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金属铁,其反应原理为:
    1. (1) 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 (2) 要冶炼制得112tFe,计算理论上需要的CO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