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感受和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可以( )

    ①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 
    ②到博物馆参观展品

    ③与同学交流学习方法 
    ④到福利院看望孤儿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2023年8月,合肥市南门小学2019级6班微光小队开展“牵手共同成长,致敬榜样力量”手拉手融合教育活动,走进合肥市福利院,为福利院儿童们送去温暖与关爱。这体现了青少年( )
    A . 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 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C . 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D . 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 3. 有人这样比喻:社会是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株小草。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个人的成长可以离开社会 B .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 C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 . 社会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顾宪成撰写的这副对联启示我们要( )
    A . 专心读书学习,做到博闻强识 B . 逃避与人交往,磨砺自身品格 C . 离开书斋学堂,投身社会生活 D . 专心读书学习,积极融入社会
  • 5. (2023八上·名山期中)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的社会关系分别属于( )

    ①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A . ①血缘关系  ②业缘关系 B . ①业缘关系  ②地缘关系 C . ①地缘关系  ②业缘关系 D . ①业缘关系  ②血缘关系
  • 6. 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有(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2023八上·电白期中)   2023年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

    ①网民数量快速增长

    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③网络创造了新业态

    ④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8. 贵州“村超”“名场面”短视频,在网络上爆红后,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仅仅在2023年5月份,贵州榕江县的旅游综合收入就高达12.4亿元,同时也全面提升了榕江第三产业的规模和质量。这表明,网络( )
    A . 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 B . 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C . 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D . 决定生活方式,丰富生活内容
  • 9.   2023年“村超”“村BA”的走红,源于对基层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充分激活,并由此催生了互联网时代乡村文化“出圈”的“爆点”。这表明(    )
    A .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B . 网络节约了人际交往的成本 C .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 网络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 10. 根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的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被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这警示我们( )

    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②在网络上存在虚假、不良信息,易误导大众

    ③要拒绝使用家用摄像头,避免隐私遭泄露

    ④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下列观点能对图中王同学起到劝导作用的是( )

    A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B .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要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C .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要不断提高自律能力 D .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要适应网络时代生活
  • 12. (2022八上·全椒月考) 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这些告诉我们上网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   )
    A . 远离网络,慎重选择    B .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C . 遵守约定,善于辨别   D . 理性参与,拒绝发言
二、非选择题(共64分,5小题)
  • 13. 【明确身份 我与社会】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漫画二

    1. (1) 两幅漫画中明明的身份分别是什么?

      漫画一:;漫画二:

    2. (2) 请从我与社会的角度,谈谈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
  • 14. 【社会体验 融入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到假期,各大中小学组织学生纷纷走出校门,与社会“亲密接触”,领略祖国的秀丽山水,体验民俗文化,尝试新的消费体验……

    材料二:现如今有许多人会在假期过起“宅”生活,由此“宅男宅女”这一网络语言兴起,多指“痴迷于某事物,或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或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

    1. (1) 根据材料一,与社会“亲密接触”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意义?
    2. (2) 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针对“宅”现象,请发表你的评论。
  • 15. 【以案说法 与法同行】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案例。

    案例一:在某中学的贴吧里,一位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些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小林将此事反映给了老师,老师找到了“天龙”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天龙”同学认识到了自己在与人交往和使用网络方面的错误,删除了照片并诚恳向小林道歉。

    案例二:2023年8月10日,抖音用户“灰灰不会”发布视频,内容为“男子要女孩微信被拒后对女孩爸爸动手”。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随后警方对此展开了调查。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该视频中所称的事件并非真实情况。事实上,当时双方仅仅发生了口角,并未发生任何肢体冲突。视频中所述的内容是该用户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而虚构的。

    1. (1) 请你对案例一“天龙”发布照片的行为进行评价。
    2. (2) 结合案例二,谈谈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3. (3)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16. 【关注家乡发展 参与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23年5月底,安徽省累计建成5G基站超10万座,排名攀升至全国第9位。近年来,安徽省通信管理局牢牢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强5G网络建设,助力数字安徽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安徽省亳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善豹成了“网红”。从2023年1月27日开始,孙局长带头走进直播间,利用多个互联网平台开门纳谏,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群众关心的堵点痛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自我加压,直播问政,架起一座干部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以服务民生诉求破解“流量密码”。

    材料三:2023年8月,马鞍山市组织青少年开展践行“两山”理论体验研学公益活动,30余名来自全市部分中小学的“少年义工团”同学,通过参观研学,感受新能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领略绿色生态之美,更看到了马鞍山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成就。

    1. (1) 材料一中持续加强5G网络建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请从“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角度,说一说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征集民生实事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一中马鞍山市组织青少年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一种什么行为?
    4. (4) 请你结合自身参加的一些社会活动谈谈如何养成这一种行为。
  • 17. 【做合格网民 传播正能量】

    信息意识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信息意识,培育媒介素养,更好适应信息化的社会需要,江淮中学某班同学们在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内容,请你参与其中。

    1. (1) ★看现象

      在我国,当代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是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主体。相关调查显示,仅有25.0%的中学生可以在家长不在时忍住不上网,仅有18.2%的学生平时上网时间从来不会超过事先限定的时间。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 (2) 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为家长和学校各提一点合理化建议。
    3. (3) ★析原因

      最近王爷爷遇到了一些烦恼。由于忙于网络社交,他拒绝了老朋友的邀约,使得朋友间的关系疏远了不少;他还误信了网上的“中奖”骗局,损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一系列的烦心事让王爷爷对网络退避三舍,决心不再碰网络。

      结合材料,分析王爷爷决心不再碰网络的原因。

    4. (4) ★践行动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不幸被人抢走为孙子治病的4200元钱。正当家境贫困的老人万分难过时,两位网友在微博上发起“42个人,一种行动”的爱心活动——征集42名爱心网友,每人捐款100元送给老人。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