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议论...

更新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37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九上·松北期末) 阅读《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回答各题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

    张燕峰

    19世纪,住在巴黎乡下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有一个几十年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就是怀着虔诚的心情每天按时看日出。正是经年累月地与最磅礴最壮观的自然景象的亲密接触,福楼拜才学会了敬畏自然的雄奇壮丽,懂得了敬畏生命的伟大神秘,成为一个精神灿烂的人。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精神强健的人。精神强健,就是宠辱不惊,心灵轻盈澄澈。沈从文曾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默默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后来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较有影响的专著,在文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个精神强健的人,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看淡得失成败,坚守自我,执着坚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心怀悲悯的人。漂母是秦汉时期淮阴地区的一位普通劳动妇女,以帮人洗衣为生,当看到食不果腹的韩信面黄肌瘦时,心生悲悯,分给他一口饭吃,才让韩信活了下来,才有了大汉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辉煌一页。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的施食之举体现的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无私大爱。 当别人处于困境的时候,他会竭尽所能施以援手。 即使无力提供帮助,最起码也会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苦楚,尊重他们的无奈,保护他们的尊严。

    一个精神灿烂的人,还应该是正直无畏的人。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直无畏的人,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玩弄伎俩,干出损人利己的勾当;不会为了一己恩怨,而设计陷阱诬陷别人;更不会屈从某种力量而出卖灵魂,阿谀奉承,谄媚他人,做出丧尽天良的坏事。为了公平和正义,他铁肩担道义,甘洒一腔热血,为民请命,一往无前,“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所畏惧,毫不足惜。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茫茫红尘间的自我修行,也是生而为人的责任和使命。即使我们难以做到,但也要朝精神灿烂的方向,默默跋涉,努力前行。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 年第 19 期,有删改)

    1. (1)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精神品质?
    3. (3) 依次写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 ) ( )

    4. (4) 请你结合文章第⑷段内容,为这一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2. (2023九上·枣阳期中) 议论文阅读

    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①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国家领导人指出,“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礼赞劳动创造,勉励劳动者不懈奋斗,国家领导人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②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0年11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倾情奉献。劳动者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形象表达。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船、大国重器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

    ④执着专注,是心无旁骛,是矢志不渝的热爱。择一事终一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热爱,是劳动的动力源泉;热爱,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热爱,是被誉为“火药雕刻师”的航天人徐立平专注雕刻火药30余年,仪凭手感就能将药面整形误差从允许的0.5毫米提高到0.2毫米;是从事数控加工20年潜心钻研的秦世俊对飞机案部件0.01毫米的较量,警让中国制造更有话语权。他们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专注于自己投身的领域,自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始终努力向前,一生敬业奉献、永不言弃。弘扬工匠精神,就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练就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⑤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是对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看得到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精密精准、胜在毫厘,于毫厘之间体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准。认真,就能做得更好;高标准,方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深入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⑥一丝不苟,是严谨认真,是追求细节完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毫厘不敢安。做好一件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优秀的工匠能从细处见大,在细节的追求上没有终点。坚持细致工作,从细节入手,才能汇涓涓细流成江海。

    ⑦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要以创新求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创新能力,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追求。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离不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⑧匠心筑梦,只要每一位劳动者都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重细节求品质,敢创新求卓越,我们一定能以优秀的业绩奉献新时代、以出色的答卷回应时代主题。

    ——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8日02版有改动)

    1. (1) 阅读选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④⑤⑥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4. (4)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应当有所畏惧

    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君不见甘肃旱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一水,而愁断肠。

    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走了多少生命?

    ……

    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 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张纸, 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毕淑敏曾说过:“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表、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1.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文章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矛盾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 4. (2023九上·湖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 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 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学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 读书 ”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 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 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 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 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 所不要看的书! ”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 世纪英国 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 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 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 奇。 ”他所说的“奇书 ”,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 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 20 种不同 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 ”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 ”,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 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 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 浒》,老不读《三国》 ”。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 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他所著的《论衡》 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 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 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 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 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 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 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 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 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 (1)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 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 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 . 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 ”他所说的“奇书 ”, 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读之内容与效果。 C . 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 卷无益 ”,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 . 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 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2. (2)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引用阿瑟·柯南道尔的话既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 又是证明该论点的道理论据。 B . 第②段作者采用对比论证,分析“今天的博览群书 ”与“古人的博览群书 ”的差别, 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观点。 C . 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和罗斯金的事例,论证了“既要多读书, 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的观点。 D . 文章采用“总分式 ”的结构,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再摆事实,讲道理,具体论 证中心论点。
    3. (3) 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 ”,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