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文献记载中尧舜时期权力的辐射范围涉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但考古学显示,与其对应的龙山文化时代,其范围远达不到文献记载的广泛性。据此可矢口( )
    A . 文献记载一定准确 B . 尧舜确系虚构人物 C . 考古助力还原历史 D . 中国迈入封建社会
  • 2. 战国时期某流派思想家认为:“古者圣王以人性恶……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下列与其属于同一时期同一流派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韩非 D . 孟子
  • 3. 秦始皇即位之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号曰皇帝,闻太古有…死而以行为溢。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除溢法。这反映了( )
    A . 王权与神权结合 B . 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C . 皇权至上的理念 D . 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 4. 下表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税收统计表:

    据此可知( )

    A . 农业是政权的经济基础 B .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 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D . 国家财政压力加大
  • 5. 据史书记载,西汉初年,“汉典旧事,承相所请,(皇帝)靡有不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对应措施( )
    A . 设置刺史制度 B . 盐铁专营 C . 颁布“推恩令” D . 设立中朝
  • 6. 下表是某历史研究小组制作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表:

    其中①②处分别填写( )

    A . 藩镇割据  人口南迁 B . 民族交融  纸币出现 C . 北方战乱  建安文学 D . 士族政治  南方开发
  • 7. 与之前的人才选举权归于地方不同,隋唐科举允许各个阶层的人“怀煤自列于州县”,接受国家的考核和选拔。由此可知科举制(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加速朋党政治产生 C . 阻碍阶层流动 D . 推动藩镇割据出现
  • 8. 图为唐朝吴道子的《释迎牟尼降生图》局部,内容是印度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渴见自在天神的情景。虽为异域故事,但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是中国人的形象。这反映了( )

    A . 儒学的独尊地位 B . 佛教本土化趋势 C . 中央集权的衰落 D . 道教影响力最大
  • 9. 宋代的禁军数量多力量强,待遇也最好,而厢军(地方军)待遇差,从来不训练;乡军(民兵)、番军(边境民族军)不是正规军,更不如厢军,这种“重内轻外”的方针,本质上反映出( )
    A . 军事战斗力的弱化 B .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三冗”局面形成 D . 边防压力的消减
  • 10. 日本学者加藤繁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坊的制度一一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一一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物开门了。”材料反映出宋代( )
    A . 城市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 B .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政府监管 C . 逐渐突破严格的坊市界限 D . 社会成员的身份渐趋于平等
  • 11. 《墨客挥犀》记载:“今人于榜下择婿…尝有一新后辈少年,有风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仆佣致其第…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紫金者出曰:“某惟一女,亦至不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待更归家试与妻子商量看如何”,众皆大笑。该现象反映了( )
    A . 取士不问家士,婚姻不问阀阅 B . 社会风气开放,婚姻恋爱自由 C . 科举的兴盛导致了婚姻不自由 D . 士族势力的强大导致寒门势微
  • 12. 元朝在行省划分时将山川之险融入区域之内,形成了区域间犬牙交错,相互牵制的地理格局。这样做( )
    A . 彻底实现地区之间的和平 B . 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 C . 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D . 维持了地方原有划分
  • 13. 明朝的监察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对于外派巡查地方的监察官吏,采取定期更换的政策。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监察制度的严密 C . 官员素养的提升 D . 地方治理的效力
  • 14. 明代织染局人例管色绒二名、管段数六名、管花本一名、催料六名、捡绣匠八名、挑花匠一十四名、看堂小甲二十二名、花素机匠一千一百七十名……”,每道工序都有专门负责的工匠来织造,这反映出( )
    A . 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化 B . 明代纺织品的精美性 C . 手工业人员的需求大 D .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 15. 明清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 )
    A . “存天理,灭人欲” B . “去伪存真”的童心说 C . “致良知,知行合一” D . “工商皆本”
  • 16. 晚清以来中国的自产银远不足以应付国内的通货需求,其中七成左右仰赖进口。如今,却不是流入,而是流出,时人把“一年数千万之纹银为外洋席卷”。与该现象可能有关的是( )
    A . 中国贸易顺差扩大 B . 鸦片走私贸易猖撅 C .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 民族工业不断发展
  • 17. 洋务企业因创办之时,华人未暗其事,亦不得不借材异地。针对这种现象,洋务派( )
    A . 建立北洋舰队 B . 发展新式教育 C . 引入民间资本 D . 推行制度改良
  • 18. 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
    A . 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 B .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 . 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 . 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 19. 下图是漫画《一年来之回顾》是辛亥周年纪念所作,图片上人物背后由四个部分组成:政治上“推倒专制”,如今又“死灰复燃”;昔日官僚“匿迹销声”,如今又“争夸经验”;昔日帝国主义外交上“承认为交战国”,如今又“协议处分支那”几;昔日国民“延颈企踵渴望共和”,如今则是“小民无米为炊”。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农民群体 C . 切实改善了国人的生活条件 D . 未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 20. 1915年,一位思想家指出:“晚清以来的中西学之争和新旧之辩,经历了器物上的“师夷长技”、制度上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然橘逾淮则为积,在西方行之有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屡屡碰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先进的知识分子( )
    A . 全面否定西方文化 B . 确立“联俄联共” C . 提倡民主与科学 D . 主张“尊孔复古”
  • 21. 某同学为写一篇小论文收集到一些资料:(1)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2)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观念转变。请为他的论文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
    A .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亡之路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C . 中国近代外交面临严重困境 D . 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的否定
  • 22. 与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材料可用于印证( )
    A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偶然性 B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合理性 C . 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 . 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的彻底破裂
  • 23. 下表是关于抗日战争期间某次战役的报道,这场战役是( )

    A . 太原会战 B . 淞沪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 24.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中共中央东北局带领青年在农村积极宣传“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还建立起贫雇农委员会,作为各地区平分土地的领导机构。这些举措( )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C . 瓦解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 . 促成了解放战争最终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洋开发在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成就。先秦时期便诞生了“耕海”传统。逐渐发展出“以海为田”的经济结构和“以海为农”的农业意识,这与海洋贸易的逐渐没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海洋文学的创作也是海洋开发的重要内容,如唐代的《镜花缘》中描述了一个“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以讽喻现实中的人情世态。从总体上看皆为彰显儒家的道德和政治思想。

    一一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材料二

    西方列强对中国海洋主权的侵犯,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清晰地认识和接受了列强在海洋秩序中的主导性。他们认识到这场千年未有之变局来自于海上,欲兴邦强国,需重视海防。随着主权观念的逐渐生根萌芽,近代中国开始不断主动维护海洋主权,孙中山提出恢复海洋主权亦为实行三民主义所必须的思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据理力争收回被列强侵占的海陆主权,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拒绝签字也展现了中国对维护海洋主权的决心与态度。

    一一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国际海洋事务当中。然而国际现行海洋秩序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美国主导的“自由航行”秩序的霸权护持功能愈加清晰,其合法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上捉襟见肘。

    一一孟晓宇《中国海洋秩序观》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洋开发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海洋秩序观的新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启示。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1858-1927 )和梁启超(1873-1929),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希望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一一【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碎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月5日,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一一据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整理

    材料三

    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名义上“亲政”,实际上在变法决策上仍严重受制于慈禧。在旧势力盈朝的情况下,光绪却缺乏应有的稳妥方案及相应的策略,激进态度迅速加剧了新旧势力的矛盾。

    一一王亚芳《维新运动失败原因新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的著作,并说明其主要意图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维新运动中的除旧措施及其弊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关于“古代文学艺术之美”主题的活动,设计以下活动。

    1. (1) 探寻古代文学。填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的时期。

    2. (2) 了解艺术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 (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含有对历史史实和古代社会现象的高度总结,请任选一则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学艺术与时代的互动”为主题写一段鉴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