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十)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7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崇左)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

    事漫画的杰作,从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 .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现象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 2. (2023·崇左)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发动金田起义 B . 成立中国同盟会 C . 创办《时务报》 D . 建立新式海陆军
  • 3. (2023·崇左)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段话反映了( )
    A . 清朝官员贪污腐败 B . 军民体质下降 C .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D . 白银大量外流
  • 4. (2023八上·六盘水期中) 准确解读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如图中清军装备的变化情况说明洋务运动( )

    A . 有力地抵御了列强军事侵略 B . 提高了清军的武器装备水平 C .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未涉及思想文化层面的改革
  • 5. “它激烈而又执着地反洋人、反洋教……以血肉搏枪炮的气概显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虎门销烟 B . 义和团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五四运动
  • 6. 义和团是山东、直隶一带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下列哪个是它的口号( )
    A . 自强求富 B . 扶清灭洋 C . 民主科学 D . 变法图强
  • 7. “当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剥削的主要特征是掠夺性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是在18941895年的之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2023八上·通城期中)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人员的“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由此可见,洋务企业难以发展,最主要受制于( )
    A . 政府的财政实力 B . 西方技术的封锁 C . 落后的封建体制工馆国中会 D . 管理人才的缺乏
  • 9. (2023·崇左) 周厚才的《温州港史》记载:1919年温州港进口的外国棉花比1918年减少34.1%,日本海带减少60.7%,日本布伞减少24.7%。摘记描述内容的是( )
    A . 中日之间爆发战争,贸易受阻 B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 C . 五四爱国运动影响,抵制洋货 D . 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国货增多
  • 10. (2022八上·桑植期末) 马星驰先生用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见下图)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人罢市的有力推动 B . 工人罢工的巨大作用 C .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 . 学生罢课的强大压力
  • 11. (2022八上·泰兴期末) 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 “废除二十一条” D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12. (2017八上·邢台月考)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 .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 13. (2017八上·长春月考) 在北伐战争中,最能体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
    A . 黄埔军校学生军 B . 冯玉祥率领的军队 C . 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 D . 蒋介石第一军教导师
  • 14. (2017八上·富顺月考) 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 15. (2017八上·富顺月考)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 :“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开辟这一崭新的道路始于(    )
    A . 秋收起义 B . 红军长征胜利 C . 遵义会议召开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 16. 火花(火柴商标纸)是时代的缩影。下图火花反映的时代意义是( )

    A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 .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C . 民族革命,曙光普照 D . 时光荏苒,日新月异
  • 17.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 一二•九运动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8.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根据这一说法,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 . 西安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七七事变
  • 19. 八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 . 敌强我弱,避实就虚是正确的选择 B . 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 C . 发挥我军善于运动战的优势 D . 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 20. 1947年4月,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 . 重庆谈判 B . 转战陕北 C . 进入北平城 D . 占领“总统府”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1八上·顺德月考)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时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简要概况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这场战争后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侵略方式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3. (3) 材料三中“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 (4) 结合上述材料,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 22. (2021八上·宁津期中)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变革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变革]

    材料一: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育,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蘑《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化谢》

    [政治变革]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土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 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思想文化变革]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

    1. (1) 据材料一,哪些内容“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这些内容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中“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公车上书”对于“探索新的救国之道”起了什么作用?
    3. (3) 图1是孙中山领导哪一革命行动的结果?图2是孙中山为领导哪一革命行动发出的?这两次革命都具有什么性质?
    4. (4)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