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独立...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班级开展以“相约四季”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 1. 【欣赏四季之貌】

    ★春天(lì)▢临,人间温暖;清风拂过,春光美好。脚下松软的泥土,仿佛是对初春暖日的应和

    ★晚秋(chéng)▢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 明月(qī)▢冷地挂在梢头。露染的小窗已点亮晨起的灯,这一片小小的昏黄,在雪色与月光中坚守,温暖着行人的心灵。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⑴(lì)临

      ⑵(chéng)清

      ⑶(qī)冷

    2. (2) 加点词语“应和”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yīng hé B . yīng hè C . yìng hé D . yìng hè
  • 2. (2023七上·萧山月考) 【领略自然之美】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此时的冷雨是最富于感性的时节。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浴洗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皆蠢蠢而蠕了吧,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改动) 

    1. (1) 画线语句存在一处语病,请修改。 
    2. (2) 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段起始“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从多个感官角度描绘了冷雨的特征。 B . 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描写冷雨。根据内容可以推断,此段文字描绘的是冬日冷雨。 C . 雨发出“草和树沐浴洗发后”的气息,草和树被拟人化,突出雨中暗含的生命力。 D . 文段最后连用三个“也许”,展开想象,揣测冷雨土腥气的由来,增添了情趣。
  • 3. 【共鸣百景之情】

    在上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①,百草丰茂。②,洪波涌起”的秋日盛景寄寓了曹孟德的豪情壮志;“峨眉山月半轮秋,③”这一轮秋月却让离乡外出的李白百感交集;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④,江春入旧年。”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⑤,落花时节又逢君。”

  • 4. 诗歌鉴赏

    “离乡路 脚步染尘土 

    青衣顾 留一抹楚楚 

    山河暮 眼模糊

    可曾依稀记来路

    老树枯 只剩鸦声话如故

    马蹄孤 追逐不停驻”

    1. (1) 以上歌词化用元代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语句。原句为“①,小桥流水人家,②”。
  • 5. 【体会人生四季】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1. (1)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描绘了属于他独特的多彩人生四季。阅读这部名著时,可以按照专题进行研读。如“鲁迅的求学生活”专题,如①

      (填作品名)、《琐记》、②(填作品名)、《范爱农》等文章,记述了鲁迅幼时学习、离开家乡到③(填地名)、去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人生经历。

    2. (2)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过很多影响他人生的人物,小明同学列了一个图表比较人物信息,表格中还有三个内容,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人物提示

      人物姓名

      相关事件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为鲁迅添改讲义;关心鲁迅的实习。

      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写两件)

二、班级对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请阅读以下调查材料,完成任务。
  • 6.  

    材料一:

    近日,班级同学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结果如下:

    材料二:

    手机APP应用使用时间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材料三:

    “其实有时候玩手机已经玩到了一种无聊的程度,上面的内容也没有很吸引我,但就是不想放下来。”

    ——吴同学(某中学生)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我女儿半夜在玩,后来心血来潮看了一下她手机设置中的‘用时统计’,这才发现她从12点到3点一直在刷小视频,已经严重影响休息了。”

    ——袁女士(一位中学生的母亲)

    “刷手机时间长了之后,不仅会感觉眼睛疲劳,而且一旦放下手机后,对什么事情都感觉很懈怠。如果玩完手机再去学习,那毫不夸张说,是完全没有效率的,沉不下心来思考。”

    ——周同学(某大学大三学生)

    “能明显感受到对专注力的影响很大,只要手机叮咚一响,就忍不住想立马打开手机。”

    ——刘小姐(某公司职员)

    材料四:

    黄国荣(化名)今年32岁,在信息港一家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曾经有段时间特别沉迷于刷短视频,平均每天要八九个小时,后来觉得影响到自己与外界的正常沟通了,干脆就将短视频软件卸载了。”

    其实,网上的信息还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怎么用好。

    有传播学专家提出,对个体来说,在新媒体时代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因为媒体当中的各种各样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尽快作出判断不容易,所以在没有对一些事件一些观点做全面的了解之后,不要轻而易举发表言论。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需要媒体平台的自律和自觉。

    此外,关注身体的信号,也是一个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的不错指标。

    如长时间一个姿势看手机,脖子、肩膀被动牵拉容易酸痛僵硬。此外,左右横躺玩手机对左右眼睛的压迫力最大,很容易造成左右眼睛的视力偏差。趴在床上玩手机也容易对手肘、脑部的血液循环造成困难。

    因此,在玩手机时也建议保持眼睛与手机的距离,不要靠得太近,眼睛酸了、手酸了,都要放下手机去活动活动。此外,除了有意识地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加强和亲朋好友的现实联系,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多发展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也是不错的方式。

    1. (1) 以下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经常会漫无目的地刷手机。 B . 休闲娱乐和通讯社交占手机使用的大部分时间。 C . 如果人们有目的地使用手机,“学习教育”APP应用的使用时间将会超过“新闻阅读”APP应用的使用时间。
    2. (2) 请根据材料三中众人回答的内容,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3. (3) 小文最近迷上了用手机刷短视频,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生活,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上述各则材料,劝诫小文合理使用手机。
三、班级开展“雨”主题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 7.  

    【甲】夜雨的留言

    项丽敏

    一场雨后,山谷里涌出许多好看的云。

    雨是夜里下的,凌晨雨止,鸟儿们叫得甚是起劲。

    夜里下的雨如同远客,悄没声儿,担心自己的到来会打扰到你,只在走了之后,留言说,我来过你住的地方。

    从山谷里涌出的云就是夜雨的留言。

    出门就看见那些云,浸着雨后的湿意与清新,被山谷一骨朵儿一骨朵儿地繁衍出来,长出各种形状。

    云聚在山间,并不急着到哪里去,像在等什么。山谷繁衍出更多的云,云堆在一起,把青色山峰变成白色雪山,眼看着快把山给遮没了。

    就在这时,太阳光跳出来,跳到哪朵云上,哪朵云就发出光,白荷花一样的光,由内而外渗透的光。

    山谷又繁衍出一朵心形云。太阳光跳进这朵云里,心形云荡了荡,从中间拉开一扇窗子,露出山峰的模样。

    太阳光从一朵云跳到另一朵云上,又从云上流到荷塘里。碧绿荷叶上、粉白与粉红的荷花上、岸边翠生生的新竹和绛紫的芭茅花上、白色的一年蓬上,到处淌着光。

    坐在廊前,看看天空的云,又看看荷塘里的花。

    有风跑过来,轻轻摇动树上的风铃。

    风铃是半个月前挂到树上的,呈现出比树叶略深的绿色,松果形。

    这样的夏日光景,值得用一首诗来留存。

    诗不应该是写出来的,而应该像那些云一样,自己冒出来,长出来。

    聚在山腰的云在太阳光里躺了一会儿,变轻了,排着队,向天空奔过去。有一朵小白狗形状的云,跑着跑着变成骆驼,跑着跑着又变成小猪。前后不过两分钟。

    仰头看着,期待那朵云变成奔马的形状,但它跑进一棵树的树冠后,就散开了,不见了。从树冠另一边又跑出一朵四不像的云来。

    那些跑着跑着就不见了的云,本身就是一首诗。

    空空荡荡,心无挂碍,也是一首诗。

    (选自《文学报》2023年6月)

    【乙】春(节选)

    朱自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丙】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 (1) 甲文中,作者笔下雨后的云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回答。
    2. (2) 从乙文、丙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做朗读重音和停顿设计。

      乙文: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丙文: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 (3)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⑴聚在山腰的云在太阳光里躺了一会儿,变轻了,排着队,向天空奔过去。有一朵小白狗形状的云,跑着跑着变成骆驼,跑着跑着又变成小猪。前后不过两分钟。

      ⑵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四、班级开展《世说新语》文言专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 8. (2023七上·萧山月考)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 , 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 

     情故泣。” 

     【注释】①偏至:特别深,特别真挚。②般泥洹像:卧佛像。③情:指哀乐不动于心,不为感情所动。这是佛才能达到的境界。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俄而雪骤(

      ⑵下车之(

      ⑶元方入门不

      ⑷张颇不恹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句话。 

       ⑴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⑶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 

    3. (3) 甲文中谢太傅听到兄女的回答后,“大笑乐”表明自己的态度;乙文中友人听到元方的话语后,“下车引之”表明自己的态度。你认为顾和听完顾敷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请根据语境推测并说明理由。 
    4. (4) 根据要求,仿照示例,填写下面表格内容。                                                                                                                   
       

       有关他/她的事迹 

       

       他/她的名字 

       

       她蕙质兰心,富有才情。小小年纪便能以精妙的比喻惊艳众人,后人称赞她为“咏絮之才”。 

       

       ① 

       

       他②。面对友人的无礼,一一反驳有理有据,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陈元方 

       

       他③ 

       

       顾敷 

五、阅读下列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 9. (2023七上·萧山月考)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而不见踪影。 

    1. (1) 从两首诗所选择的意象中,可以判断甲诗所写的季节是季,乙诗所写的季节是季,从情感上看,都表现了之情。 
    2. (2) 刚从小学毕业,好友去了别的学校,你会选择以下两句诗中的哪一句送给你的好友,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说明赠送理由。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六、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 10. (2023七上·萧山月考) 小作文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里通过对济南的雪的描写,勾勒了一幅美丽画卷。请你借鉴老舍先生的描写方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你故乡或者身边的美景。 

     小提示:⑴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⑵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人们在此处所做的事情,比如生活、游玩的情景等; 

     ⑶选择观赏景点的最佳时节进行描写。 

  • 11. (2023七上·萧山月考) 大作文 

     不知不觉,你已经在初中的校园里扬帆起航。在这里,一切都是崭新的:新的校园、新的朋友、新的老师……在这里,充满着无尽的可能和未知的挑战……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所写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在这里,发现美好,遇见美好,真好! 

     请以“这里的 , 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写作助手: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确定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或一处风景等; 

     ⑵若以记事为主,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件,添加细节;若以写人为主也要将人物放到具体事件中,为人物特点服务,让人物“立”起来; 

     ⑶在叙述中适当穿插一些抒情语句,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