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

更新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典故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凿壁借光 B . 悬梁刺股 C . 立竿见影 D . 火上浇油
  • 2. 实验安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准备收集氧气 C . 添加酒精 D . 取用药品
  • 3. 化学学习需要关注物质变化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 4. 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臭豆腐发酵 B . 酿造小钵子甜酒 C . 黄兴铜像生锈 D . 烟花燃放
  • 5. 化学教会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事实。对以下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 . 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 . 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6. 化学用语是国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 1个氢离子:H+1 B . 2个氧分子:2O2 C .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2个氦原子:2He
  • 7. 汽车尾气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使用尾气净化装置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微观反应过程中涉及了4种物质 B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C .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 该反应体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 8. 通过煮沸可将某类硬水软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HCO3)2=CaCO3↓+H2O+X↑,X的化学式为(  )
    A . O2 B . CO2 C . CO D . H2
  • 9. 2023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零碳甲醇燃料”为杭州亚运会浓郁的“绿色”底蕴再添厚重的一笔。下列关于甲醇(化学式是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g B . 甲醇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 . 甲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 甲醇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 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3 B .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Hg+O2 C . 一氧化碳作燃料:2CO+O22CO2 D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 11. 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鉴别CO、CO2两种气体,可用石蕊溶液 B . CO、CO2都能使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 C .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其性质相同 D . CO、CO2都有毒,都是空气污染物
  • 12. 通过学习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确定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下列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  )
    A . 反应所需的药品及反应条件 B . 气体的收集和放置方法 C . 整个反应体系是否安全、环保 D . 气体的颜色
  • 13. 冬季风高物燥,是火灾隐患的高发期,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运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B .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C . 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 1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 “可燃冰”外观像冰,但不是冰 D . 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 15.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B

    验证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将纸张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用活性炭吸附

    D

    区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 16.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可做漂白剂。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1. (1) 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写出1条即可);
    2. (2) 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 (3) 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 17.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 (1)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一种方法不需要加热,此方法绿色环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限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填“原子”“离子”“元素”或“单质”)。
    2. (2) 可以用鉴别校园直饮机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 19. 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如图是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镓在化学变化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三、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 20. 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图1所示流程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 (1) 图1所示流程中,反应Ⅰ中产生氢气的一端连接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
    2. (2) 图1所示流程中,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泽查阅到以下材料:

    1. (1) 从现在的视角分析波义耳实验,金属灰比原金属增加的质量是
    2.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填序号)。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实验的成功与否,只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3. (3) 受科学家研究的启发,小泽参照教材中的实验继续深入探究。该实验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填“是”或“否”)。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 22. 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填字母代号)。
    3. (3) 用D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怎样验满?
  • 23. 小兑和小泽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 , 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C+2CuO2Cu+CO2↑;②C+CuOCu+CO↑。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猜想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

    猜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

    猜想3、产物是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

    1. (1) 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试剂是
    2. (2) 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CO有毒、有可燃性。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

      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①有Cu生成

      ②B中

      ②有CO生成

      ③C中

      ③有CO2生成,猜想三成立

    3. (3) 【反思与评价】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这么做的目的是
    4. (4) 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可添加的装置是

      【拓展与交流】如果用图2装置代替图1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可以是(A.空气B.氮气C.氧气)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 24. 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从化学角度解释就是指生石灰(CaO)可由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高温煅烧得到,同时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现在有120t的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为76t。

    1. (1)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 (2)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步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