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班级开展积累成果分享活动,请你一起参与。(22分)
  • 1. 做读书摘记是一个好习惯。小文在摘记本上摘下了几段喜爱的文字,请你根据拼音补全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     (A. guān B.guàn)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è②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精神的三间小屋》

    使生如夏花之xuàn③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他自己则满足于自己的迟dùn④

    ——《飞鸟集》

  • 2. 积累古诗词名句也可以成为一件好玩的事。小文与同学一起设计了几款限定范围的古诗词接龙游戏,请你一起来玩一玩。
    1. (1) 玩法一:从给出的字如“春、花、秋、月、山、水、江、海”等中选择一个字,所接的诗句中必须含有这个字。

      例:山      ⑴     , 将登太行雪满(《行路难》) - 蓬此去无多路,    ⑵    (《无题》)-     ⑶         ⑷    (《咸阳城东楼》)

    2. (2) 玩法二:所接的诗句中必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字。

      例:金樽清酒斗十千 , 玉盘珍羞直钱(《行路难》)-    ⑸                        ⑹            (《长沙过贾谊宅》)-     ⑺                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3) 玩法三:以诗句中所包含的某种情感作为接龙依据。

      例:思乡是永恒的主题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    ⑼     ,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因思杜陵梦,    ⑽    (《商山早行》)

  • 3. 有人说:看小说的意义是“让灵魂附在另一个骨架里,去感受另一个人生。”以下是小文的阅读积累笔记,请帮小文选择一部小说,并根据示例完成表格任务。


    书名

    作者(编者)

    人物故事

    另一个人生

    示例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刘备三顾茅庐

    屡败屡战,不改兴复大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终三分天下,开创蜀汉基业。

    任务

        ⑴    

        ⑵        

            ⑶    

                    ⑷                    

    ①《水浒传》(白话小说)

    ②《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③《聊斋志异》(志怪小说)

  • 4. 小文要用积累的中国古典诗词来解读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请你帮助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项。

    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君子当坚韧顽强        B.君子当积极求进        C.君子当自信执著

二、班级开展文学作品赏析活动,请你完成任务。(18分)
  • 5. 阅读理解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并作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打电话……”

    很快,警察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 (1) 这篇小说由三幅逐步推进的画面连缀而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老夫妻俩谈论儿子的身体与学习

    2. (2)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小说的表现技巧能使文章增色,请结合“知识卡片”,从文中找出例子进行分析。

      知识

      卡片

      延迟与摇摆

      许多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让他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一环扣一环,展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就是情节的“摇摆”,也就是“一波三折”。

    4. (4) 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5. (5)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可能会有许多种解”,小说的主题也是多元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可能有的多种主题。(至少写出两种)
三、班级进行议论文专题研究,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6分) 
  • 6.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在我们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在选取好材料后,如何处理好材料呢?

    1、学会使用多个材料

    ①尽可能多用事例材料,使论据丰富,说服力更强。【甲】

    ②论据丰富,不等于只求数量,不等于机械罗列,也要注意多角度搭配。材料的角度不雷同,例如从古今中外角度组合论据,可以增加思想厚度和文化积淀;【乙】从正反角度组合论据,可以使论据更有思辨性,从而增加说服力。【丙】

    ③语言表达的方式也可以生动多样,可以运用比喻修辞,增加文采;对于有相同点的材料,可以浓缩,并放在一起,构成“排比”。【丁】

    2、学会处理同一材料

    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叙述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灵活处理。一般来说,材料需要精心剪辑取舍,扣住论点的关键内容进行表述,使材料与观点高度统一。

    3、学会“点例”和“详例”搭配

    议论文论据最好是详略搭配,不要平分笔墨。能充分论证观点的论据,有新意的论据,很有代表性的论据就应该详写(“详例”);大家熟悉的、不够典型的论据就可以略写,或者把多个熟悉的材料压缩在一起(“点例”)。

    【材料二】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学生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学生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学生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 , 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是只能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

    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学生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那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所以,人的进步是一辈子的事情。

    (节选自俞敏洪北大演讲《把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有删改)

    【注释】①内蒙古文科高考状元,北大艺术团团长,留校任教,后成为新东方合伙人。

    1. (1) 请根据【材料一】提炼“议论文材料应用秘钥”,补全思维导图。

    2. (2) 下面语句在排版的时候漏掉了,请你根据上下文判断,它放在【材料一】甲乙丙丁四处中哪一处最为合适,并阐述理由。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3. (3) 【材料二】运用了【材料一】中的“议论文如何处理材料”秘钥,请你选择其中2个秘钥,结合【材料二】内容说明。
    4. (4) 【材料一】中的“同一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没有具体范例,请你阅读【小贴士】,将【链接材料】剪辑取舍,使它能分别阐述下面两个观点。

      小贴士

      议论文主体段落一般运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叙叙部分是概述,需简明扼要地把事实摆清楚。一般表达如下:事件的核心要素+分析、议论、评价(扣关键词或观点)。

      ①只要拥有一技之长,技校生也能奔向星辰大海。

      ②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链接材料】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对接成功,其对接机构的装调出自王曙群的团队。王曙群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100-1=0”,毕业第一天,他就明白“航天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才能保证每一项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保证对接、分离成功,他走路时想、睡觉时想,有时在饭桌上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划。从业30多年,他努力钻研,好比一颗“螺丝钉”,扎根在航天生产一线,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带领着一群匠人打造国之重器。 

      (摘自《新闻晨报》)

四、班级开展古诗文连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连读任务。(18分)
  • 7. 诗歌鉴赏

    【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乙】湖心亭看雪

    张贷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西湖七月半(节选)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速:催促。③舣舟:将船靠岸。④颒(huì)面:洗脸。

    1. (1)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之浅斟低唱者出

      课内外迁移:寻向所志

            ⑴    

      ②列岸上

      根据语境推断

            ⑵    

      ③以故二以前

      查阅词典:①一种打击乐器;②击鼓;③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④振动;⑤鼓起,突起

      (填序号即可)    ⑶        

      见篙击篙

      课内外迁移:百废新  同“俱”,全、皆

            ⑷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4. (4) 下面对【甲】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摩”二字极为精当,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壮,而且有生气。 B . 黄河仿佛夹着怒气,华山直刺苍穹,写二者是为了引出第三句,表达诗人心中满满的希望。 C . 第三句译为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在金政权的风沙里,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失望。 D . 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是想引起南宋统治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失地之志。
    5. (5) 【乙】文中,舟子语“痴”,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志趣,其实【甲】诗与【丙】文也体现出一种“痴”,请结合句中加点字,谈谈你对这三种“痴”的理解。

      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一年

      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 , 舟中人两三而已。

      ⑶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饮。

五、根据下面要求,请你完成“表达与交流”的任务。(46分)
  • 8. 班级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请你从以下两位诗人中任选一位,创造性运用诗人常用的意象,创作诗句。

    示例:

    致艾青

    致泰戈尔

    致李白

    我追随李白的身影

    携着用月光酿成的酒

    佩着长剑

    在整个盛唐的热情里泛舟

  • 9. 以下三句富含哲理的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发表议论,可叙写经历,可抒发情感……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写作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⑵字数600至800字;⑶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