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0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

    阅读经典,就是和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藤野先生》中鲁迅笔下的“清国留学生” 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则“油光可鉴”,他对此深恶痛绝,便来到仙台学医;不 ① 劳作、宽厚仁慈的朱德母亲让人感动;为镭 ② 的居里夫妇给我们极大的震撼……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趣,还可以洗涤.心灵。

    1. (1) 文中填入①处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缀 tiáo B . 辍 tāo C . 辍 dí D . 缀 dí
    2. (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筋疲力尽 B . 心力交瘁 C . 孜孜不倦 D . 殚精竭虑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____,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当你因忙碌而憔悴时,能静下来, 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惫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绽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 )言辞匮乏的时候,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能否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否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就是能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B . ​ 能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C . ​ 能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 D . 能否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条件。
    2. (2)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3. (3)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的心灵就像浩瀚的大海 B . 人的心灵就像洁白的云朵 C . 人的心灵就像蔚蓝的天空 D . 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
  • 3. 八(2)班的同学准备举行一场以“让诚信之花处处开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下名句不.适合在演讲中引用的一句是( )
    A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B . ​ 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C .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D .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长恨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24 分)
  •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各 题。

    辋川别业①

    (唐)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③比丘④经论学,佝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别业:别墅。②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后以此泛指隐者所居之地。此借指辋川别业。③优娄:人名,梵语音译,佛的弟子。④比丘:梵语音译,俗称和尚。

    1.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 颈联写和尚讲学论经,驼背的老人也是乡里的贤者,一再表现辋川的人杰地灵。 C .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D .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
    2. (2) 本诗颔联的“染”与“燃”二字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各 题。

    龙井①题名记

    秦 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③,问龙井所遣篮舆④,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⑤,度南屏⑥,濯.足于惠因涧⑦,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释】①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岭上有泉,附近产茶。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参寥:人名。④篮舆:竹桥。⑤雷锋:指雷峰塔。⑥南屏:山名。⑦惠因涧:山涧名。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东 ②濯 ③谒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②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3. (3) 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作者赞叹龙井“大概不是人间之境”的原因。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①树树皆秋色,。 ②月下飞天镜,

    ,路远莫致之。 ④?松柏有本性。

    ⑤夕阳西下,登高望远,江水滔滔,故园何在?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是:

    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禽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⑦王维在《使之塞上》一诗中,用写景来交代行踪,用比喻来暗示内心抑郁、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 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 500 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 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定,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或许是忘记了,他竟没有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 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 50 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有一次,还惊喜的收到了潘老师的来信,里面没有一句说教,只是细数了我这个调皮鬼的糗事,和一步步蜕变的过程,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是末尾的那句话:“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此刻我真想回去见见我的潘老师。此后的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⑪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⑫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⑬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⑭“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1. (1) 结合全文,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相关情节

      “我”的心理

      惧怕不安

      潘老师为我讲解题目,知道“我”听懂为止

      心疼万分

      潘老师给“我”写信,回忆“我”的成长趣事

    2. (2)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星星是天上的鲜花,再小也会在夜空里盛放”的理解。
    3. (3)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总起全文,写出了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的美好场景,交代了“我”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B .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潘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C . 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 D . 文章结尾照应了标题与开头,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强调了“我”对潘老师的感激与怀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北京 6 月 29 日电 弘扬功勋模范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29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29 日 8 时 45 分,“七一勋章”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从住地出发,由国宾护卫队护卫前往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高擎红旗的礼兵分列道路两侧,18 名礼兵在台阶上持枪伫立,青少年热情欢呼致意。“七一勋章”获得者沿着红毯拾级而上,进入人民大会堂东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有关领导同志等,在这里集体迎接他们到来。

    ③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气氛热烈庄重。巨幅红色背景板上,“七一勋章”图案熠熠生辉。背景板前,18 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18 名英姿挺拔的解放军仪仗队礼兵在授勋台两侧持枪伫立。

    ④9 时 58 分,伴着欢快的乐曲,习近平同“七一勋章”获得者一同步入会场,全场起立,热烈鼓掌。

    ⑤10 时整,解放军军乐团号手吹响仪式号角,颁授仪式开始。随后,《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宣读《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隆重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子孜孜以求、默默奉献,贡献突出、品德高尚的功勋模范党员,激励全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 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等 29 位同志“七一勋章”。

    ⑦2 名旗手高擎党旗,1 名礼兵手捧“七一勋章”,迈着雄健的步伐,行进到仪式现场。在雄壮的《忠诚赞歌》乐曲声中,习近平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全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少先队员向勋章获得者献上美丽的鲜花,敬礼致意。

    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习近平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 就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⑨仪式上,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颁授仪式后,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同“七一勋章”获得者合影留念。

    (选自新华社,有删改)

    1. (1) 下面对新闻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新华社北京 6 月 29 日电”属于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了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地点和时间。 B . 新闻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全过程。 C . 第③段写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内的情景,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D . 在受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2. (2)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3. (3) 分析第②段句子是如何体现新闻特点的。
    4. (4) 根据新闻内容,说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共有哪几项流程。
四、名著阅读(8 分)
  • 9.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 . 书中写到彭德怀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思想转变和当红军的原因,令人难忘。 C . 为了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该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 . 书名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 10. 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 (1) 以上选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指的是; 选段中的“他”指的是
    2. (2) 结合作品,概括出“我”对“他”的整体印象。
五、写作(50 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拥抱自然,锻炼身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开阔视野, 净化心灵,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只要你积极投入生活,用心品味,就常常会有所收获。

    请选取你生活中的经历,以“这也是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600 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