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
  • 1.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常用词有信用、信守、信物、信誓旦旦、yǎo 无音信、信口开河等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教诲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小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章句上》) 孟子告诉我们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 , 要将诚信 juān 刻进我们的灵魂。先哲们对祖国“信”文化的分析与诠释可谓<>,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躬身践行。现代社会,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做人离不开诚信。助你风破的航;        ;____。愿诚信之花永远绽放;愿诚信之树恒久青葱。让我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ǎo无音信

      Juān

    2. (2) 仿照示例,解读“信”的含义。

      示例:休——“人”加“木”,一人靠着树,立足休息,意为“休息”。信——

    3. (3) 填入上文<>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殚精竭虑 B . 一丝不苟 C . 眼花缭乱 D . 入木三分
    4. (4)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 文中“深刻领会”“乘风破浪”和“诚信之花”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 . 文中加线的两个词“规律”和“灵魂”都是名词。 D . 文中最后一句在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5. (5) 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⑵依照文中画线句进行仿写,使之构成一组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6. (6) 你的好朋友小明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老师批评教育后,他很沮丧。你准备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知识劝说他,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 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庭中有奇树,①”(《庭中有奇树》)是叶绿花盛的春日之美;“树树皆秋色,②”(《野望》)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③,④ ”(《黄鹤楼》)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⑤,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是西湖早春的秀丽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感慨“⑥,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⑦?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⑧,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的思乡之情;看到百姓家园荒芜,曹植写下“⑨柴门何萧条,”(《梁甫行》)寄寓悲悯之情;面对衰老,曹操“⑩,志在千里”,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 3.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偏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是慰问边关守军。 B . 领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表达了思乡情怀,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C . 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 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诗人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二、阅读
  •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拧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春镭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 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侪:我们这类人。③春镭: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④版: 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遂.至承天寺/不遂.人意 B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止增笑耳. C . 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 过家不.入/过犹不.及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 (3) 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处)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4. (4) 甲文中苏轼自嘲为“闲人”,乙文中苏轼“很忙”,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一闲一忙中,你读出怎样的苏轼?
  • 5. 非连续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班级将开展“人工智能向未来”的主题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材料,并展开讨论。

    材料一:

    小深:深圳无人机人工智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①从深圳北站搭乘地铁 5 号线一路向西,道通、潜行、华启天成、科比特……150 家无人机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星罗棋布。无人机总部、研发、核心零部件企业在此集聚,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 1000 到 2000 个零部件,而在南山,这些零部件不出区就可全部生产。

    ②垂直起降、智能跟踪、指点飞行、地形跟随……走进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正前方的大型倾转旋翼无人机引人注目。“该无人机有效融合多旋翼起降灵活和固定翼长时续航的双重优势,具备先进的飞控技术、AI智能技术和强大的软硬件,可搭配多款行业应用挂载,打破光照限制,满足不同场景作业需求。”道通智能营销总监刘国正介绍。

    (选自人民日报2月25日)

    材料二:

    小圳:美国 ChatGPT 大热,掀起人工智能“狂飙”

    ①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OpenAI 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 ChatGPT,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②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ChatGPT 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且迅速的表达方式、反应过程令人拍案叫绝。

    (选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小创:全球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应对未来数字挑战

    ①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是各国政策、基础研究、技术、资本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和实践经验。

    材料四:

    小新:替代性竞争,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

    ①比如在影视产业,人工智能承担艺术指导、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与人类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今年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 2》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介入影视产业,能够丰富创作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助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②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而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创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占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选自《经济日报》2月22日)

    1. (1) 班级根据四位同学提供的材料,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 . 深圳市南山区可以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的 1000 到 2000 个零部件。 B . ChatGPT 是一款专注于解决行业专业问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C . 中美两国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D . 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是难以改变的。
    2. (2) 结合小创(材料三)材料和图表,应对未来数字挑战中,中国有哪些优势?
    3. (3) 根据小圳(材料二)和小新(材料四)材料,补充以下对话。
    4. (4) 人工智能向未来,结合以上四位同学的材料和生活实际,谈一谈人工智能可在哪些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 6.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在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

    ②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会有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因为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在怎样的大地上孕育,才能够散发出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黏腻、湿润的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石榴。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当时绿皮车要走 56 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父亲带足了榨菜、方便面,还有自己做的紫菜饭卷上了车。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着一个大纸箱, 难道父亲是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 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父亲将这干燥的棉枝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父亲让我从掉落的小棉枝中扯出棉花,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每一地有上万亩这样的棉花。那里的棉花质量之好,做一床棉胎,可以用 20年都不会扁塌。”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已经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台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它装成了,我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 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说,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去了 40 天,回来时带了一把荔掉的硕大花苞,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 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他将昙花的花要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姆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 40 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他对我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⑧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的最大喜悦,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 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 41 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滥的月亮上,有山地, 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⑨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 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 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1. (1) 父亲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家人带来生活的“浪漫”。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浪漫”的事

      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

      送“我”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

      “浪漫”的内涵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①段的作用。
    3. (3) 请从用词角度品读第②段划线句子两个“毫无怨言”的内涵。
    4. (4)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5. (5) 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请你整体把握文本,并结合单元提示和篇目具体阐述推荐理由。

      第二单元

      单元篇目


      6.藤野先生/鲁迅


      7.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9*.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单元提示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

      生活体验。

  • 7. 名著阅读
    1. (1)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相关内容。

      “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

      这段话摘自著作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又名《》。

    2. (2) 根据描述,选择正确的答案(   )。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____,书中还描写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年龄十到十七岁,担任通讯员、宣传号手等,他们和红军并肩作战,抓住敌人的刺刀把他们拖下壕沟……”这群人被称为____。

      A . 七七事变红小鬼 B . 西安事变红色战士 C . 西安事变红小鬼 D . 七七事变红色战士
    3. (3)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活动,请完成阅读探究中的内容。

      内容呈现

      问题探究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

      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

      (1)[甲]中“他”是①


      [乙]中“他”是②

      [乙]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辛,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率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

      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2)根据[甲][乙]两个选段的内容,概括出两个人物所具备的两个相似的精神品质。

三、写作
  • 8. 作文

    亲爱的孩子们,在前行的路上,总少不了来自周围给予的力量。就像藤野先生那份跨越民族偏见的关爱,给予了鲁迅继续战斗的勇气;就像母亲勤劳坚韧的一生,给予了朱德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力量;就像昆明使人动情的、明亮丰满的雨,给予了汪曾祺在艰难岁月里,仍珍爱生活的心境。

    这些力量,有时来自亲人、师长或朋友,有时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有时来自清风明月或一草一木,甚至是没有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力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历久弥新。

    请你把题目“ , 给予我力量”补充完整,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