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10分)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读者视角”?

    ①在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作者都有着强烈的表达欲,都擅长写自己的情绪,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章了解自己,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但是他们的文章阅读量很低,你可能需要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思考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②谈到新闻写作,有些新闻工作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怎样表达更优美,如何修饰等上面,他们却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读者需要什么,并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影响和满足读者的感受

    ③比如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标题:

    2019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发布:一本文536一本理502

    ——河南教育考试院网站

    ④这则标题用词方面是不是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如果你是2019年河南高考的考生,你会不会关注这个新闻?如果你是2019年河南高考生家长、亲戚朋友,读者对于新闻的关注,首先看中的并不是他的词句是否优美,要想写好新闻,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赢得读者的关注。

    ⑤互联网时代下,当今媒体愈发激烈竞争,其归根到底就是对读者群的竞争。如何抓住读者心理,成为了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报道工作的重点。就拿2020年重庆吊水洞煤矿“12•4”重大火灾事故为例,消息发出后,但是,从当今老百姓对社会的参与意识来讲,反思这种事故为什么频发。通过对死难者善后情况的报道,人们还会联想到赔偿、保险问题,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从过去被动的“告诉我“变为主动的“我要知道”。从简单的知晓事情真相发展过程变为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这就是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从而引发媒体报道的变化,转变思维,站在读者的视角,找出其中与读者的兴趣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报道。

    ⑥那么,如何摸准读者的需求,做到以读者的视角介入新闻,也是一个系统。在采写新闻时,一方面运用系统思维,弄清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另一方面,放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中去判断读者更关心的点是什么、更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1. (1) 下列对“新闻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新媒体时代,大多数作者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文章了解自己,结果事与愿违。 B . 新闻写作不需要过度关注语言表达的优美和修辞。 C . 新闻写作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影响和满足读者的感受。 D . 不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感受是写不出好的新闻作品的。
    2. (2) 下列对“读者阅读需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反映了当今百姓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 B . 对事件前因后果有思考的报道更符合当今读者的阅读需求。 C . 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从被动变为主动。 D . 新闻工作者应通过媒体报道的变化来改变读者阅读需求。
    3. (3)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以读者的视角介入新闻,进行采访、调查、报道?请简要概括。
二、(20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鄙视链

    ①鄙视链是个网络上创造的新词,造词时明显参考了食物链这个概念。因此说明人们都处于无处不在的相互比较,相互鄙视的状态下

    ②文学圈是存在鄙视链的。诗人位于第一等级,文学婆罗门,终身侍奉缪斯女神,文学武士,为文字王国在人间疯狂攻城掠地,让他们跪拜文学,收集信仰,满足大众对于文字之美的需求,同时解决大众无法阅读长篇小说和欣赏精炼诗歌的问题。评论家和专栏作家,属于文学首陀罗。在文学的盛宴里,他们是做辣条泡方便面的,他们是烧砖拌水泥的。他们提供每日速生速死的文字,以量大水多管饱服务于大众。我就属于这个阶层。

    ③有人类就会有鄙视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人类就有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人就会分群。有群就有相对高低,提升自己人的相互认同。说到相互认同,发明鄙视链是最为简单的方式。任何时候,大家就会立即频频点头,自认为是更高的那一群。自我肯定,都不如鄙视他人来得直接简单。

    ④你我在生活中肯定不止一次遭遇鄙视链,可能是品位鄙视链,可能是金钱鄙视链,都可能避不开烧纸规模鄙视链和墓地面积鄙视链。鄙视链不止一次为你带来了困扰,让你感到局促不安。每当这时候,但是依然写得有滋有味,乐此不疲

    ⑤为什么?我认为鄙视链只是人类社会里发明出来的诸多游戏之一,甚至可以说鄙视链三个字本身没有多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早想清楚你究竟要不要参加游戏。我认为很多人在成为游戏玩家之后很久,自己内心究竟想不想参加游戏。比如说人世间最著名的那个游戏:我要成功。

    ⑥并没有谁规定,一个人必须考最好的大学,选最好的专业,赚最多的钱,住最大的房子,生最聪明的孩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一系列标准,细致到你完全忘记了它依然是一个游戏。而在这个游戏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选择,或者是凡事尽力就好剩下的交给老天,或者是打定主意永远做副手打配合。但是有那么多人根本想都不想,然后去感受压力、焦虑和挫败,仿佛根本没有第二种选项一样。

    ⑦我当然知道,成为一名诗人或者是小说家,自己就可以更接近文学殿堂。问题是我自己非常清楚,大概也只能成为一名三流诗人或者是蹩脚的小说家。所以,我一早就不打算加入追求缪斯女神的游戏,我的写作能力也适合千字文、专栏,胜在体力还算充沛,我就去做好这件事情,认认真真写我能写的东西

    ⑧一旦不去想进入文学殿堂这件事情,我可以做的事情就变得相当多,获得快乐和满足同样也就要简单得多。当然,只是我并没有多大感觉。因为不参加游戏,按照游戏规则来指责我就会变得很虚弱无力。也正因为不参加游戏,而是来自我的内心。也不是所谓的阿Q精神,阿Q不知道他是谁,能做什么,我对此却非常清楚,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肯定,单纯是因为我自己喜欢,那么我径直去做就行了。

    ⑨忍不住去找寻他人认同,群体认同,这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自己一个人走夜路太辛苦了,这依然是一种借来的外部力量。人生路漫长,大多时候都得靠自己撑下去,它才能够提供真正的力量。不妨把鄙视链看做是一根拐棍,可以拄着走上一段

    1. (1) 读第②段,在作者看来“文学首陀罗”的作品具有什么特点?
    2. (2) 读第③段,简要概括鄙视链出现的原因。
    3. (3) 读第⑦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没有选择成为诗人或小说家,而是去做一名专栏作家?请简要概括。
    4. (4) 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不受鄙视链的困扰?请分条概述。
三、(7分)
  • 3.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铁索上原先铺着厚厚的木板作为桥面,但红军到达时发现,这些木板有一半都被拆掉了,敌军的机枪阵地正面对着他们,后面还有1个团的白军部队驻守阵地。

    ②必须抓紧时间,在敌军增援部队赶到前攻克泸定桥。红军再次征集志愿者。一名又一名红军战士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此冒生命危险。这些挺身而出的战士中有30人被选中了。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摇荡在汹涌的河上,紧抓着铁索,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落入下面的急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桥上的木板对于这些敢死队员多多少少起到了保护作用,敌军射出的子弹大部分掠过了他们的头顶

    ③四川的军队可能从未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终于,一名红军战士爬上桥板,准准地扔进了敌军碉堡。国民党军官下令拆掉剩余的桥板,但为时已晚。更多的红军战士已经爬到跟前。敌军在桥板上倒上煤油,大约20名红军战士用手和膝盖匍匐前进,将一枚又一枚手榴弹扔进敌军的机枪阵地。敌军正在惊慌失措地撤退。突击队员们冒着熊熊烈火,敏捷地跃入敌人的碉堡,将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转枪口对准河岸反击。一两个小时内,唱着歌渡过大渡河,开进了四川。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 (2) 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红军战士的形象,两点即可。
四、(3分)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②凉月:新月。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眉月新柳,相映成趣。 B . 第二句转写水色山影,诗人在欣赏镜子中映出的两岸秀色。 C . 三、四句诗人听到滩声哗哗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奔滩而上的情景。 D .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五、(15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 , 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 , 子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管与之说乎?有两虎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

    【注释】①子秦人也:陈轸曾仕秦。②意:同“抑”,或者。③管与:鲁人。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救之不便 便:有利 B . 子独不可 独:仅仅 C . 诚病乎 诚:真的 D . 两虎诤人 诤:争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A .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B .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C .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D .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齐、楚绝交,继而两国交战,楚王派陈轸使秦。 B . 秦王责备陈轸身为秦人却投靠楚王,要求陈轸为自己出谋划策。 C . 陈轸举吴人病中吴吟的故事,表白对秦王旧情的怀念。 D . 陈轸建议秦王坐观成败,伺机取利,就像刺虎故事中卞庄子所做的那样。
    4. (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

六、(15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张良后来以处变不惊的“柔弱”著称,苏轼称这种气质为“大勇”。但在一开始,张良并不是这样的。当韩初亡,他也是一个咬牙切齿的人物。如《史记》载,“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以百二十斤铁椎掷击秦皇帝,是“一”,真正的“孤注一掷”。这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悉引兵渡河,破釜甑,烧庐舍”么?①

    ②确实,张良和项羽一样,都是血性之人。③只是项羽由于不读书,这种血性一直没能内敛,精光外露。而张良的血性经过一番____,由外露而内蓄,从而____。一般人见到张良这样____的外貌,往往不免____,但偏偏是他,有着荆轲聂政式的血性。④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外貌梧的大汉,内心却怯懦如鸡,而孟尝君田文、张良、郭解这一类“渺小丈夫”(《史记》说田文语)

    历史有它自身的逻辑[A]司马迁论述三代之变[B]说后一时代必是对前一时代的逻辑否定[C]那么对于强亢的暴秦的否定[D]也必出于柔弱。项羽以至刚至强对秦之至刚至强,只能演变为血腥的火并。当项羽轻用其锋,百战百胜,张良却以他女人一般洁白弱的手,指点着刘邦,如流水一般,绕进关中。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孤注一 B . 如出一zhé C . D . qiān弱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修炼 优游不迫 弱不禁风 忽视 B . 修养 优游不迫 不堪一击 忽略 C . 修炼 从容不迫 弱不禁风 忽略 D . 修养 从容不迫 不堪一击 忽视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历史有它自身的逻辑[A]司马迁论述三代之变[B]说后一时代必是对前一时代的逻辑否定[C]那么对于强亢的暴秦的否定[D]也必出于柔弱。

      A . B . C . D .
    4.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____

      只是项羽由于不读书,这种血性一直没能内敛,精光外露

      A . 只是由于项羽不读书,精光外露,这种血性没能一直内敛 B . 只是由于项羽不读书,这种血性一直没能内敛,精光外露 C . 只是项羽由于不读书,这种血性没能一直内敛,精光外露 D . 只是项羽由于不读书,精光外露,这种血性一直没能内敛
    5. (5) 将“项羽的血性见之于外,张良的血性后来蕴之于内,两者并无本质的不同。”一句还原到文中____
      A . B . C . D .
七、(5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连斩颜良文丑两位大将,战功赫赫。关羽面向敌将挥舞青龙偃月刀之时,刀砍不动对方兵刃怎么办,对方策马闪避怎么办

    人们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各种想法干扰,瞻前顾后;唯有保持一颗直取之心,才能一往无前。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