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1-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某班准备开展八年级上册1—4单元“积累与分享”主题交流活动,主持人小明正在整理、完善收集的资料,请你帮他判断、选择。
    1. (1) 小明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后,对课文中的字词做了以下归纳,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多音字数量大,应注意区分不同读音,例如:“要塞(sài)”与“闭塞(sāi)”。 B . 形近字易误读误写,也应加以注意。例如:“急”与“热”,“杀”与“穿”,“赠”与“退”以及“振聋发”。 C . 要注意成语的正确书写,例如:“锐不可当”不要写成“锐不可挡”,“眼花缭乱”不要写成“眼花潦乱”。 D . 还要注意读音的正确性,如“绯(fěi)红”不能读成“绯(fēi)红”,“雾霭(ài)”不能读成“雾霭(ǎi)”。
    2. (2) 以下是小明学习成语后写下的句子,请你选出带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在杭州亚运会中,准备充分的中国游泳队,在各项游泳比赛项目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对手,共收获28枚金牌,创亚运会最好战绩。 B . 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进战略收缩,并加速战略东移,拼命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打压中国崛起的势头。 C . 202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凤凰县文化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古城内人气旺盛,每条街道的游人都摩肩接踵 D . 2023年9月,凤凰县新场镇大坡村举行首届“丰收杯”村BA篮球邀请赛,在凤凰队成功进入前四强的那一刻,比赛现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像海浪一样翻涌。
    3. (3) 小明积累了一组有关“传统文化”的写作素材,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B .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阳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C . 凤凰之所以能成为黄金周“旅游热门地”,是因为它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的原因。 D . 春节的扫尘、贴年画、贴春联、吃饺子、除夕守岁、拜年在民间广为流传。
    4. (4) 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后,小明在小组内和同学展开讨论并进行了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B . “诗仙”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开阔之景,他不愧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北宋文学家苏轼应尊称自己的父亲苏洵为尊君。 D . 《三峡》一文中提到“每至晴初霜旦”,“至”有“到”的意思,夏至与冬至合称“二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来临。
    5. (5) 小明发现小丽整理的笔记中有一处表述有误 , 这一处是(    )
      A .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背影》)压缩后的句子主干是:我拣椅子。 B .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蝉》)压缩后的句子主干是:蝉占据树。 C .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很常见,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有些成语也带有夸张色彩,如“千钧一发”。 D . 《藤野先生》中的句子“实在标致极了”和《背影》中的句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 2. 情景默写。

     应邀前来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叙利亚总统夫人动情地对中国游客说:“你们有个美丽的国家!”的确,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这河山也孕育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诗文佳句。

     古人将自然之美,化作文字,令人陶醉。看,那山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①”(三峡》);看,那水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②。”(《答谢中书书》);看,那山野的秋色,“树树皆秋色,③。”(《野望》);看,那塞外的余晖,“大漠孤烟直,④。”(《使至塞上》)。请另写连续的两句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本卷出现过的诗文除外)⑤,⑥。”

  • 3.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盛。”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诚实守信”这一品质,小明所在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他共同完成以下的三个任务。
    1. (1) 任务一:【探“诚信”之义】下列两组材料分别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诚信的观点和事 例:

       第一组观点类: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②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商鞅》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第二组事例类: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②祖逖闻鸡起舞 

       ③季布一诺千金 ④曾子烹彘

       分别选出上面两组材料中与诚信无关的一项。(请填序号)

       第一组: 第二组:

    2. (2) 任务二:【访“诚信”之人】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凤凰县的道德模范,请你结合链接材料,围绕主题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链接材料】2006年,常年在外打工的杨昌文,回到家乡凤凰县吉信镇,开启了卖草鞋之路。创业刚开始,合作人却不辞而别,为了兑现给乡亲们收购草鞋的承诺,这位1983年出生的老实人克服重重困难,以“诚信”回应乡亲的期待,兑现了小草鞋带动大就业的誓言。

       采访主题:身边的“诚信”力量

       采访对象:杨昌文(2022年湘西州第六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采访问题:①

       ②

       ③获得“湘西州‘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 (3) 任务三:【立“诚信”之行】本次活动就中学生如何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征求意见,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两点具体做法。
二、阅读与理解(共42分)
  • 4. 诗歌鉴赏。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下列诗句与本诗尾联抒发感情一致的是(      )
      A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B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C .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D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
    2. (2) 结合诗句,分别说说这首七言律诗在对仗和押韵方面有什么特点? 
  • 5.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①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 , 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②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③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北史·郦道元传》有删改)

     【注】①黉(hónɡ)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政绩卓著。

    1. (1)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沿阻绝 溯:顺流而下 B . 御风 奔:飞奔 C . 以成良守文翁之 化:教化 D . 山蛮其威名 伏:埋伏
    2. (2) 下面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B . 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C . 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D . 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3. (3) 翻译句子。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4. (4) 郦道元不仅是地理学家,文学家,还是北魏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乙文中的郦道元为官为政“严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 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榜样教育历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处在“拔节孕穗期”,加强榜样教育,引导他们领悟榜样的力量,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尤为重要。近年来,榜样模范集出,先进典型不断。从全国道德模范到时代楷模,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到“七一勋章”获得者,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到“最美大学生”……他们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敬佩。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好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并把它们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教授高德胜看来,榜样和偶像明显不同。“榜样永不过时。只要有人类的生活,个体在成长中就会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原因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人有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而榜样提供了理想自我的具体存在样态。可以说,榜样为个体追求理想自我的实现提供了‘模板’。”他认为,榜样是人自身所选择的“典范”,寄托着个人对美好个性、良善人格的追求。从方式上看,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总而言之,榜样是在对理想自我的追求的基础上所选择的某个方面或整体人生的典范,对榜样的学习永远不失自我,不失理性选择,都是为理想自我发展服务的。

           “偶像则不同,当一个人崇拜偶像的时候,是让渡自我、不要自我,将自己全部奉献(献祭)给偶像的。与榜样不同,偶像崇拜不是以自我为根基,而是对自我的放弃,是失去自我。学术上常说,偶像崇拜是非理性的。确实,与对榜样的理性选择不同,偶像崇拜的非理性色彩非常明显,但与偶像崇拜的献祭自我、失去自我相比,非理性只是偶像崇拜的次要特征。在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的现象。比如,我们经常说‘谁是我偶’,其实含有敬佩对方、将对方视为榜样的意味。”高德胜说。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材料三】

     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能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年来,榜样教育始终是我国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新的时代如何能让榜样教育对少年儿童更有影响力,让榜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者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代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和宣传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对其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内心的认可与接纳。

     除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比较外显的榜样教育之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让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见贤思齐。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加强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领悟榜样的力量,这只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B . 在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的现象。 C . 在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趣味性比教育性更重要,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 D . 利用校园的文化墙与公共场所的滚动屏等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是显性的教育资源。
    2. (2) 在日常生活中,“榜样”与“偶像”常常被混用或替用,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呢?请结合【材料二】分点概括。
    3. (3) 如何做好青少年榜样教育?请结合链接材料和【材料一】【材料三】简要回答。

      【链接材料】

       隆天磊,男,凤凰县山江镇人,凤凰思源学校毕业生,荣获2022年湘西州第六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奖。2021年6月25日凌晨2点左右,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震兴武馆突发大火,正值16岁的隆天磊当时正在武馆学习,从睡梦中惊醒安全逃生后他听到一楼传来呼救声,隆天磊与室友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冲入火场救出两名昏迷的学生。在同学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挺身而出,英勇救人,展现了凤凰县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品质!

  • 7. 文学性文本阅读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所有的高中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给我们讲作文。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只看这些字。你前面的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摘自《读者》杂志,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回忆了自己与语文老师的相处,揭示了“尊师重教”的文章主旨,也在温情的回忆中,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B . 第⑦段语文老师的话“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意思是说“我”因为作文一直受到表扬,于是变得张扬、浮躁,并且盲目炫耀才华,从而迷失了自己。 C . 第⑧段“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这句话是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怒气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与轻松,也说明自己已认同了老师的评价。 D . 作者认为,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培养、对学校建设的奠基作用,也盛赞了语文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引领。
    2. (2) 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②不超过15个字,①③请写四字短语)

      情节

      我的表现或心理

      老师给我们讲解雨的不同

      气愤恼怒

      老师指出我作文的不足

    3. (3)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

    4. (4) 阅读全文,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关于写作的哪些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5. (5) 作者一直是写作优等生,却被初来乍到的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文章不好,这曾让作者气愤不已,也由此让作者感念一生。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应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

       【链接材料】孩子,陪你去报名,看着你背着大大的书包,满脸欣喜地跑进崭新的校园,想到此后十多年间,你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校园中度过,作为家长,妈妈感到欣慰与期待,亦夹杂忐忑与不安。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

      ——摘自《人民日报》

  • 8.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以下任务。

     【片段一】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片段二】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确实有一种吸引力,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的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头脑冷静,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片段二】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 (1) 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上文段选自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不能凭空虚构。 B . 《红星照耀中国》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其中毛泽东和徐特立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C .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这次大迁移”“武装宣传”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D .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2. (2)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发扬“三牛精神”,即“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请从以上三个片段所描述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写出人名),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阐述他的身上体现了哪些“牛”精神(不少于两种)。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 9. 下面是小明同学学习《写人要抓住特点》单元作文后拟的思维导图,请你借助这幅图,用简明的文字解说“写人如何抓住特点”。

     《写人要抓住特点》思维导图

     

    要求:①信息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连贯;③不超过120字。

  • 10. 写作

    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的相处中,与陌生人的接触中,与难题的交锋中,甚至与自己的抗争中,我们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这时的你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是无视他,不理睬?是心烦燥,生闷气?是怒火冲,恶言出?还是……生活中有一部分同学面对“不顺心”的境况时,总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这方面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让这些同学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启发。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