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1-19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 1.  请依次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美不胜收。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liáo②亮的短笛声,让春来到人间;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奉献给温晴的济南;人迹罕至的百草园,藏着童年鲁迅毫不吝sè④地喜爱……

  •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 正值早春,各种花枝招展的野花次第开放,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B . 大家一致认为,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他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C .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 , 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D . 昔日人迹罕至的深度贫困村,如今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游人如织。
  •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B . 校运会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C . 作为年青一代,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 升旗时,同学们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在主席台前那面冉冉上升的鲜红旗帜上。
  • 4. 古诗文默写
    1. (1)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2)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关切和同情的心意托明月带给对方,用诗句“”表达了诗人和王昌龄之间的深厚情谊。
    3. (3) 《世说新语》中谢道韫“”的经典比喻,展现了咏絮之才情,成就一代才女之美名。
  • 5.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小语参与以下活动,完成各题。
    1. (1) 小语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推敲后发现用词有误的是( )

      敝班将于11月13日 (周一)下午3点至5点在教学楼302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届时同学们将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发表拙见。赐复为盼。

      A . 敝班 B . 莅临 C . 拙见 D . 赐复
    2. (2) 尽管准备充分,但第一次登台主持的小语仍紧张不已,你会对他说什么? 
二、阅读与理解(共 42分)
  • 6. 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过来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甲】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乙】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 ‘仿膳’,你小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 ……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扑”“抓”的表达效果。 
    2. (2) 同学们对第③段中[甲][乙]两个画线句子的朗读进行了设计,下列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句重读“挡”“憔悴”“央求般的神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朗读时语气要轻柔恳切,读出小心翼翼地央求感。 B . [乙]句重读“她”“我”“絮絮叨叨”。“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朗读时语句间要有较长停顿,“仿膳”“豌豆黄儿”“毛毛虫”“跑”“踩扁”要读得用力且绵长。
    3. (3) 文章第⑤段中浓墨重彩地描写菊花,你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对菊花、对母爱、对人生的哪些感悟?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鹿城的冬天

    胡晓华

              ①鹿城的冬天实在不像话。

    ②冰天雪地这类的词语用不在鹿城,鹿城只有极少数地方会下雪,在紫溪山,冰雪在一些地方可能意味着诸多不便,但于鹿城不失为盛事。但凡天气预报说会下雪,人们就毅然决然地把自己从滚热的被窝中撕扯出来,然后就有许许多多的光束奔向紫溪山。曾在朋友圈见过紫溪山的雪:草地上白雪覆着枯黄的、厚厚的松针,调皮的小松鼠扒开个洞,或是什么走兽踏过,便留下了白色、枯黄和黑色的脚印或者其他图案;雪落在松树上,显得那翠绿越发精神,像站在雪原上挺拔的士兵 , 飞鸟不时在枝叶间弹出来,簌簌的雪花从上面落下来,松树立刻变成了撒花仙子。

    ③冬天凄惨的色调在鹿城不曾有,顶多有些秋天盛极的色调、黄得有些偏褐色的树叶还像旗帜一样在枝头摇晃,旁边树木早已用翠绿或是青色布好了背景,麻雀呀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像一个喜欢炫富的孩子,趁着行人走过,它们一下飞出撕开背景,把红的、黄的家底全给露出来,红的是叶子花,黄的是炮杖花,炮仗花顾名思义,仿佛是炸了满河壁的炮仗,每天来都能看到新“炸”开的花儿,似乎这里的每一天都值得庆祝。

    ④青龙河边上,白鹭在浮出的草地上过家家,“扑突突”飞起来个华丽的滑翔,晨跑的人引起了它的“斗志”,这时得展示一下身手,随便套个外衣的跑者可不是善辈,束腿装备能看到小腿的肌肉拉得很高,没有六七年的磨炼可出不来,跑者故意加快步伐,在白鹭的艳羡下“嗖嗖嗖”越过了身边红色的山茶花和粉红的杜鹃花。越是寒冷,像个倔强的孩子的山茶花就越是红艳。河里只有静流,看着一动不动,实则是“溪深则流缓”,鸟儿不时掠过水面,带起一条洁白的水花,只是水花似乎变得慵懒,顿停了一下才回归到自己的队伍。

    ⑤鹿城的冬天不像话,还包括鹿城人的状态。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大家蜷缩在厚厚的皮草或是羽绒服里。在鹿城这地方却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冬天的每一天都值得庆祝,难得大家都闲下来,讨亲嫁娶,杀猪宰羊、呼朋引伴都充斥在冬天的日子里。在城市,火锅店的生意从早忙到夜里;在乡村,袅袅的白烟就是集结号。如果用航拍,清晨,花花绿绿朝着炊烟进发,在袅袅白气中忙碌。红红绿绿的饭菜登场,同样红红绿绿的人们围坐桌前,将袅袅的白气聚集,大家推杯换盏,杯盘碰撞声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叫醒了太阳,把这些花花绿绿照得明晃晃的,其乐融融、生机勃勃的画面就可以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定格了。

    ⑥夜晚就该在家里好好待着,不,这可不是热爱生活的鹿城人,彝人古镇的火把早就熊熊燃起,吹拉弹唱信手拈来的彝人把三弦弹得山响、笛音像可爱的精灵在人群中穿梭翻飞,彝家人热爱生活和热爱跳脚可以从“听见弦子脚就痒”“跳脚跳到月亮落”中可见一斑,随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大家口里和着清脆或浑厚的歌调,歌、舞、乐各有凸显又能和谐地融在一起,人们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那是辛劳之后沐浴幸福生活的知足。

    ⑦鹿城的夜是在弦子声渐渐弱下来、笛音的婉约回转渐渐悠远、悠远之后再也没有折返回来的时候安静下来的,人们把跳舞时的欢愉带走,回到了千家万户,那种幸福和知足弥散在一间间屋子里,灯光摇曳着幸福和知足。清明河的河水静静地任凭那些灯光抚弄着自己,河里的小船有一搭没一搭地漾起水波,月亮在水波中一晃一晃,撒下满河碎银后,渐渐钻进云层,只露出小半边脸,打着长长的哈欠,似乎也要和这座先前欢腾的小城一起进入梦乡……

    (选自《金沙江文艺》)

    1. (1)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鹿城冬天的“不像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只是水花似乎变得慵懒 , 顿停了一下才回归到自己的队伍。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雪落在松树上,显得那翠绿越发精神,像站在雪原上挺拔的士兵。

    4.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阅读下面的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诗题中的“次” 的意思是。
    2.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自选一个角度说说妙在何处。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 题。

    《论语》十二章(选段)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

       五十而知天命 

      博学而笃志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亦乎闷闷不 B . 择其者而从之多多益 C . 学而不则罔前想后 D . 与朋友交而不乎半半疑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 (4) 你怎样理解孔子对富贵和贫穷的态度? 
    5. (5) 以下是两则有关修身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0. 班级组织《朝花夕拾》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题。
    1. (1) 下面是两个小组的专题探究任务单,请你补全横线处内容。

      阅读名著

      组别

      探究专题

      所选篇章

      《朝花夕拾》

      第一小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范爱农》

      第二小组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②《》(已给篇章除外)

    2. (2) 下面是探究活动中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对话,请补全对话内容。

      小语:陈老师,您说《朝化夕拾》是经典名著,可我读起来好无聊呀!

      陈老师:哦,我读《朝化夕拾》时感觉特别亲切,里面写的“捉蟋蟀”“捕鸟”,老师小时候也经历过。耐心阅读,说不定你也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呢!

      小文:是呀。读《朝花夕拾》,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的隔膜感。鲁迅童年经历的一些事,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例如,

三、表达与写作(40分)
  • 11.  写作 

    鲁迅的笔下有位特别的先生寿镜吾,史铁生的笔下有位特别的母亲,海伦·凯勒的笔下有位特别的“友人”莎莉文小姐;寿镜吾先生的特别在于“严而不厉”,史铁生母亲的特别在于她的“坚毅”,莎莉文小姐的特别在于她的“艺术教育”。每个人都有他的特别之处,这是这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本质所在。

    请以“特别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500 字;③不能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