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七(3)班开展“摘抄四季之景的美文”活动,以下是部分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一)

    今年的秋天来得有点迟,寒露之后才显秋意。那日不经意间,忽见桂花羞怯地开了,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绽开了,每一朵都酝niàng ▲ 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那香味儿起初淡薄,深深地嗅一下,幽幽桂香扑鼻而来。澄澈的云天之外,传来几声清翠的鸟啼。我停下脚步,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朱淑真的那句诗:“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一片静 ▲ 中默默品尝这迟来的美丽。

    (二)

    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它既不倾盆瓢泼,也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冬天的雨,没有北风那样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三)

    春天到了,春风轻柔,花团锦簇;夏时枝繁叶茂,万木葱茏;秋天,树木参差;冬日,则余晖斜照。如此之景,使人怀想,使人静谧,真可谓美不胜收啊。

    1. (1) 阅读文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酝niàng

      ②静

    2. (2) 三则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二)(三)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莅临:

      ②美不胜收: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反映上面文段内容的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②雨飞大地万物生辉

      ③月飞天际万物生辉

      ④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

      下联:

    5. (5)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在一片静谧中默默品尝这迟来的美丽。 B . 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 C . 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 D . 如此之景,使人怀想,使人静谧,真可谓美不胜收啊。
  • 2. 时光浩渺,亘古永恒,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文,我们何其幸运。我们在古典诗文中与万物邂逅,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对话,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意象|哲理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意象

    ①诗人 (人名)写下②“,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了对好友赴任路途险远的关切与同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岑参因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写下了“③,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李白以“峨眉山月半轮秋,④”表达对故乡、故人的依依不舍。

    《峨眉山月歌》

    李益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写下“⑤,受降城外月如霜”,蕴含着浓郁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⑥,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温馨安详的场景,更勾起内心的孤独凄凉。

    《天净沙•秋思》

    子在川上曰:“⑦,不舍昼夜”表明时间如流水,劝慰我们要惜时。

    《<论语>十二章》

    哲理

    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⑧”告诉我们读书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论语>十二章》

    为人

    “⑨”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

    《<论语>十二章》

二、阅读(39分)
  • 3. 议论文阅读。

    学校开展“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活动,小李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实际上手机依赖症,他不是对手机的依赖,而是对手机里面的信息有依赖。长期玩电脑也好,手机也好,因为现在手机基本都能上网,这些手机有大量的各种各样他感兴趣的信息,所以他对那种信息有依赖。这些人如果得不到信息,他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或者是不舒服的心理,想了解手机里会有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人长期地玩手机以后,他对这种信息的依赖程度会加深,他总认为信息对他的生活,或者对他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不了解或不知道这些信息的话,第一个他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第二个,他会有意无意地产生一种想象,如果不知道这些东西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或者是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长时间以后他就慢慢地形成一种自动的这种反应。

    (载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二:

    为什么依赖手机

    在问为什么会依赖手机前,我们需要去关注我们在玩手机的时候玩什么。智能手机用户真正用来通讯谈业务的时间非常之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两件事情:浏览新闻、论坛、游戏、书籍等信息,用信息充斥脑袋,完成与世界的连接和沟通;采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他人聊天,完成与他人的沟通。这两件事情又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与外在有连接,我们的脑袋里必须装满信息。我们不能独处,当一个人感觉到没事可做的时候,最容易感觉到恐慌。

    这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孤独,更有焦虑。当我们没事可做的时候内心就容易感觉到孤独,这时候就总想找人说话,找点事做。以前的时候会给朋友写信、打电话、约朋友聚餐避免孤独,现在有手机即时通讯;以前没事就会看电视,赶路、排队、上厕所的时候会拿着书籍和报纸等打发时间避免空闲焦虑,现在有手机窗口了解世界;当和朋友一起吃饭,不知道该说什么陷入沉默的时候,以前会玩弄手中的纸巾等小玩意、不断看菜谱等方式来缓解尴尬,现在可以玩手机实现“有事做”。现在的手机则集大成于一身且携带方便,于是手机成了孤独的时候最有效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如果你愿意看的更深,你还可以看到这是对关注的需求。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聚会的时候,人们宁愿刷微博聊QQ,也不愿意和旁边的人多说些话。同样说一句话,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给你留言,你看到“您有1条留言”的兴奋度是远远超过对面的人跟你说一句话的,弹出一个聊天窗口也是,尤其是你发了某个行程状态被回复后。人们通过网络、电脑和手机构建了自己的一个世界,然后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网络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现实中的人更具有虚幻性和遮掩性,这种对人的关注的效果就会比现实中的关注加倍。于是才有了这样的幽默:

    将来我要开个法国主题餐厅,采用逼真的大餐模型,专供人拍照使用。当有美女来,坐下,拍照,发微博“今天和表姐一起吃的法国大餐”,然后护送她到对面的煎饼果子摊。

    (《手机依赖症》载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三: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①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长此以往引起内分泌紊乱;

    ②头部重心经常前倾,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增加脑癌患病率;

    ③易出现颈、肩、腰疾病,造成驼背;

    ④缩短脖子肌肉,导致表皮细胞衰老加快,颈部皱纹加深;

    ⑤引起皮肤过敏,可能会加重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

    ⑥引发近视,导致干眼症;

    ⑦诱发腕管综合症、腱鞘炎和脸颊下垂等症状;

    ⑧导致“数码痴呆”,造成记忆力减退。

    (载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四:

    逃离“手机依赖症”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想出不少方法来应对。洛杉矶一家餐厅可以为顾客代管手机,买单时将给予9.5折的优惠;网友发起了“手机叠叠乐”活动,呼吁大家聚会时,所有人都交出手机,谁先碰手机谁就要被罚款;有的大学设立“课堂手机休息室”,号召学生上课前将手机上交。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提醒大家玩手机应有所节制。如果吃饭、上厕所都强迫性地看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绪、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就需要调整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①睡前听音乐。对于那些晚上必须玩够手机才能睡觉的人,不妨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一会儿书,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坏习惯。②多交谈。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要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③带孩子出去玩。对于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应多抽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④试着不带充电器。为了保证电量,这个做法可以逼自己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⑤逐渐减少玩手机次数。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从减少次数开始。很多时候,人们玩手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如果心理上能够明白沉迷玩手机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

    (载自网络,有删改)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手机依赖症不是对手机信息依赖,而是依赖手机这一物品。 B . 用智能手机大部分时间是用信息装满脑袋,完成与他人沟通。 C .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 D . 制定计划并从心理上明白沉迷手机有害,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 (2)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赖手机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没事可做的孤独,更有打发时间的焦虑。 B . 手机依赖症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还会引发近视。 C . 手机依赖是人们对关注的需求,通过手机构建自己的世界,希望得到关注。 D . 手机网络照片呈现都是逼真的场景,没有遮掩性,对人的关注效果比现实加倍。
    3. (3) 关于“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活动,学校网站论坛同学们的跟帖:

      ①小明说:“手机是当下最重要的交流、学习工具,哪里能离开它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依赖症’危害并不很大!”

      ②小华说:“我是一个走读生,一回家就想玩手机,似乎有了‘手机依赖症’,谁能帮帮我呢?”

      针对以上同学的跟帖内容,结合小李收集的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牵你的手,唯愿时光不老

    顾晓蕊

    ①依稀的时光,恍若梦境,已是回不去了。我唯有祈望能多些时间,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慢慢地走。老舍说过: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②到了家门口,发现忘了带钥匙,我抬手敲门。咚咚,咚咚,初时是有节奏地叩门,没人回应,而后敲门声细密起来,如冷雨敲窗,咚咚咚咚咚,仍没回音,最后变成了响亮的鼓点,咚——咚——咚。门总算开了,探出一张温柔和善的脸,是母亲,她皱纹里淌着笑意。

    ③“哎哟,手都敲疼了。”我怨嗔地说。母亲腰间扎着围裙,手里掂着锅铲,我换拖鞋的工夫,她回厨房,小声补充道:“累了吧,这就开饭。”

    ④慢慢地,我心里浮起几丝愧疚,尾随母亲走进厨房,盛饭,端汤,坐下来吃饭。只有两个人的午餐,母亲做得很用心,都是我喜欢吃的。“味道不错!”我边吃边夸赞,眼瞟向母亲,她轻皱着眉,鼻尖上悬着几粒汗珠,闪莹莹的,伴着咀嚼一颤一颤。我问她:“腰还痛吗?”半个月前,她到市场上买菜,被一辆三轮车撞倒,扭伤了腰。

    ⑤母亲已年过古稀,时光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痕,白了鬓发,弯了腰身。想起村上春树的话: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变老的。我的心忽然疼了起来,总以为时间还长,但这么快,母亲就老了。家中的相册里,留有一张她旧时的照片,个不高,瘦脸,眉眼清亮,穿件蓝底白花衬衫,扎两个黑粗的长辫子,给人的感觉是素朴、爽利、端庄。

    ⑥母亲念过几年书,能写能画,是个极要强的人儿。父亲是一名军官,常年在部队,难得回来,母亲就一个人家里家外地忙。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后去绣花厂找母亲。院子里有棵高大的老杏树,足有十余米高,树上的杏子熟透了,灿黄诱人。我馋得口水直流,缠着母亲非要摘杏子吃。她仰头望树,迟疑了下,但还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树前。

    ⑦母亲双手抱紧树干,脚使劲一蹬,噌噌噌,便攀上高大的杏树。她坐在高高的树杈上,手捂胸口稳了会儿神,这才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折了根树枝,左敲一下,右敲一下,杏子“吧嗒,吧嗒”落下。我挎着小篮子,兴冲冲地跑着捡拾,边捡边吃,嚼得两腮泛酸,才肯住口。

    ⑧多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位舅妈从老家来,同时捎来一篮新摘的黄杏。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回想起往日情景,那一篮子的阳光和欢喜,闪动在记忆里。我跟她说起母亲爬树摘杏的事情,她一脸惊诧,摇头说:“不可能,你妈有恐高症,她当姑娘时上屋顶晾晒粮食都会头晕。”

    ⑨我吃惊地望向母亲,想从她的目光里得到求证,母亲一笑,我霎时明白了。难怪逢到重阳节,我陪母亲爬山,到山脚下,她便不肯走了,说:“你往上去,慢着点儿,我在这儿歇脚,等你。”

    ⑩原来啊,只因为她是母亲,便要将所有的怯懦与忧惧,小心地藏起,用爱,为我撑起浓荫,遮蔽俗世的冷风苦雨。

    ⑪而今纵然老去,母亲仍不肯闲下来,每日读书读报,操持家事,保持着一份洁净优雅。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可看着母亲一天天地老去,终究是让人伤感又无奈的事。母亲早年干活太过使力,无形中落下了病根。很多时候,母亲都隐忍着,一忍,再忍,疼得实在忍受不了,也只是长长地叹息几声。那叹息,一声声敲在我的心上。

    ⑫趁刷碗时,我扭头对母亲说:“等过些天,我陪你去鲁山,看万亩桃花,拍些艺术照。”艺术这两字显得庄重了些,母亲很是欣喜不安。为此,她提前去发廊染黑了头发,翻出我买给她的暗红格子绒布衫,熨了又熨,像是去赴宴。

    ⑬到了周末,我陪着母亲坐车去山里。一到山脚下,到处都是灼灼盛开的桃花,嫣红烂漫,美如云霞。母亲站到一株株桃花树前,时而低头,时而仰望,或浅笑伫立,或微闭双眼。我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她笑得眼里开出了花。

    ⑭我深望着母亲的笑脸,心中自是欢喜,又有些许酸楚。恍惚间,仿若时光倒流,我又看到当年的母亲。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河流,我多想时光不老,河水逆流而上,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模样,那该有多么美好!

    (选自《情感读本》有删改)

    1. (1) 文章记叙了“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请简要概括并完成下列填空。

      ②母亲给“我”做好吃的

    2. (2) 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 . 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 . 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 . 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 (2) 同学们在默写时,时常将“雁”与“燕”相混淆,请你分析这首诗用“雁”字的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绳绳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②馆:房舍建筑的通称,这里指家。③绳绳(mǐn mǐn):绵延不绝。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太丘舍 子其 B . 骂父 安得此金 C . 无信 为人子不孝也 D . 下车引 不义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取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B . 【甲】文中的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为人诚实的精神。 C . 【乙】文阐述了儒家思想,即忠于国家,不做贪官,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D . 【乙】文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大局为重、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形象。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4. (4) 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你领悟到为人处世应具备怎样的美德?
    5. (5) “百善孝为先”。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三、综合(10分)
  • 7. 为了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小闻设计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来阅读《朝花夕拾》。
    1. (1) 请你帮他完成“朋友圈”的相关内容。

      阿长:哥儿,你可还记得①(情节)。你当时接过书时的兴奋劲儿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呢!

      先生(人名):孩子,你还记得你们跑到三味书屋的后园折腊梅、寻蝉蜕,在我读书入神时画画吗?

      父亲:有次你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迎神赛会,被我叫住背《鉴略》,你小子怎么还把这件事写成文章——《五猖会》了呢!

      鲁迅回复父亲:我就想借这件事情警醒世人③

      鲁迅:统一回复:谢谢大家惦念。让我忆起童年,不单有后园撒泼的欢乐,也有扫兴背书的苦涩;让我忆起童年,④。(仿写加点句子)

    2. (2)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①“朋友圈”——人名:,理由 

      ②“黑名单”——人名:,理由 

    3. (3) 在跨时空对话活动上,同学们就鲁迅回忆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时产生了争论,反方同学认为,鲁迅是反对孝道的,对此,作为正方,你应如何反驳此观点?(80字以内)
四、写作(50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雪地捕鸟,唱响快乐的童年;田野散步,品味家庭的温馨:“手指游戏”感受到光明与希望……生活中,总有许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不经意间引起我们的共鸣。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以“那件小事,让我 ,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