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语段阅读

    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笑着向我们走来了。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hè(    )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雨密密地斜织着,给屋顶笼上一层薄烟,傍晚时一点点黄(    )的灯光,烘托出夜的安静与和平。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憧憬着新的生活,追寻着新的希望。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应hè( ) 黄晕( )

    2. (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 2. 语段阅读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经过一场动情的冬雨,纯净了人的灵魂,涤荡出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

    1. (1) 解释词语。

      造访: ②咄咄逼人:

    2. (2) 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冬季的句子。

      ①重重山影被雪服        ②霜风万里催征雁        ③软风掩映千门柳        ④风送荷香蝉噪树

      ⑤雨消暑气蛙鼓塘        ⑥暖雨晴开一径花        ⑦菊酒三杯醉客身        ⑧叠叠松身垂白丝

  • 3. 语段阅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B . 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憧憬着新的生活,追寻着新的希望。 C . 经过一场动情的冬雨,纯净了人的灵魂,涤荡出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 D .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 4. 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主题

    诗文名句

    出处

    (作者作品)

    读春天,句句有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①,密密地斜织着:红的像火,②,白的像雪。

    《春》

    读自然,处处是景

    潮平两岸阔,③;④,受降城外月如霜。

    《次北固山下》

    ⑤《

    读人生,处处有情

    (作者)托明月送思念,“⑦”;曹操借银河表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沧海》

二、阅读(39分)
  • 5.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②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④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 (1) 下面对选段内容与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写叫天子忽然“窜向云霄”,一个“窜”字,既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B . 第①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既从视觉上写颜色和形状,又从听觉上写“鸣蝉”和“蟋蟀”,味觉上写“覆盆子”。 C . 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D . 第③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写闰土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乐趣,传达出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
    2. (2) 第④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恐慌、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D . 估计是当时作者的家长强令他要说出上书塾的原因,所以才冥思苦想。
    3. (3) 文章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请列举出来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6. 阅读《父亲的“野”孩子》,完成下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满珊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1. (1) 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仿照示例,设计朗读卡。(提示:可以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设计。)

      【原文】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

      【朗读设计】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的感情。

      【原文】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

      【朗读设计】

    3. (3) 根据对【甲】句的赏析示例,对【乙】【丙】两处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甲】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作者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作者是在爱中长大的。

      【乙】赏析:

      【丙】赏析:

    4. (4) 《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 7.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 . 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全曲之眼。。 C .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D .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 (2)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作者“断肠人在天涯”的心境相符?为什么?
  • 8.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③罢:停止。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尊君在/元方入门 B . 下车引/左将军王凝妻也 C . 相委去/俄雪骤 D . 是无信/是无礼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 .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父亲的“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 .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3. (3) 翻译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己去。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4. (4) 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停顿,只画两处。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5. (5)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能得到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故事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要结合原文,至少两条)
三、综合(10分)
  • 9. 综合性学习

    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也一定结交了新的朋友。现在学校要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任务。

    1. (1) 为了解同学们的交友情况,班主任刘老师要求大家设计一份问卷调查表,请你就交友情况提三个问题。
    2. (2) 你的朋友小语在阅读《朝花夕拾》时摘录了两段文字,但不知道该如何批注,请你帮她完成批注表格。

      摘录内容

      出处

      我的感受

      此后我就更要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3. (3) 你的同桌小语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或格言、诗句。)
四、写作(50分)
  • 10. 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②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600字以上。③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