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22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语段阅读

    10月1日凌晨五时许,我走近天安门广场,远远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上。观旗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观看升旗的群众,大家屏息敛声,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升旗口令,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立即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会深深地juān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1.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翘(   )首          juān(   )刻

    2. (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 2. 语段阅读

    黄旭华始终以国家为重。在抗战硝烟中求学救国,在核武威慑中受命报国,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远离家乡、杳无音信,荒岛求索、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同事们打破国外的封锁与禁锢,变“不可能”为“可能”,边设计边施工,用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三十年没有回家的黄旭华,一去青丝归白头。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

    1. (1) 解释字词。

      杳:     禁锢:

    2. (2) 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选出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

      ①华夏潜艇降临北泽寻宝    ②潜艇入海铸就国家利器

      ③探月工程实现千年梦想    ④中国飞仙奔赴九天揽月

      ⑤潜艇事业开创百代辉煌    ⑥嫦娥飞天插下五星红旗

      上联:    下联:

    3. (3) 从以上两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我走近天安门广场,远远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上。 B . 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立即徐徐升至旗杆顶端。 C . 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D . 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
  • 3. 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在右侧对应的横线上默写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提示

    诗文

    悬崖陡峭,雄伟险峻

    。(郦道元《三峡》)

    早春美景,生机勃勃

     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庭中有奇树》)

    因景生情,吊古怀乡

    。(崔颢《黄鹤楼》)

    塞外风光,雄浑壮阔

     ⑤。(王维《使至塞上》)

二、阅读(39分)
  • 4. 阅读《“飞天”凌空》,完成下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樊云芳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 (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层次分明,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B .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 . 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D . “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静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 (2) 对本文语言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使用的形容词与副词,“修长美妙”“轻轻”“震耳欲聋”等,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为感官直接感知的。 B . 用语准确,如用“舒”“蹬”“飞”“托”“插”等动词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用“犹如”“似乎”提示读者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 C . 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沉静自若”“翘首而望”“潇洒自如”“如梦初醒”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又体现了新闻语言的简洁特点。 D . 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如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能看出其动作轻盈。
    3. (3) 吕伟跳水的整套动作只有1.7秒,作者是如何让读者从容欣赏和品味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 5. 阅读《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完成下题。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刘玉新)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35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拼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是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处,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

    1. (1)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
    2. (2) 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
    3. (3) 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②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6.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河。 B .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长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C . 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描写野望之景。颔联写动态、远景;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D .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影相称的田园秋景图,却更平添了作者孤独寂寥的心绪。
    2. (2) 诗歌尾联运用了典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 7.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甲】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喘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故郭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①汉:指银河。②荡累:消除忧虑。③悟衷:开阔心胸。

    1.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B . 视无碍争    高 C . 清川万    蝉则千不穷 D . 千翼来    负势
    2. (2) 请你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甲文第②段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B . 乙文开篇写山,以高远的银河与百转的清川相互映衬,写出山的高峻幽深,是直接描写。 C . 甲文写山,先写群山高峻壮美,化动为静。再写山中的猿鸟活动,展现出一派万物欣荣、欢乐自得的气象。 D . 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表现出吴均热衷于在山水中找到心中的愉悦,消除官场琐事的烦恼,流露出吴均对名利的鄙弃。
    3. (3) 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4. (4) 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5. (5) 甲乙两文都是吴均写景小品文,同样写景,但手法不尽相同?试举一例说明。
三、综合(10分)
  • 8. 综合性学习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班级要举行“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 (1) 仿照示例,为本次主题活动拟定子活动,并说明活动内容。

      示例:话——引经据典话诚信:听同学们分享搜集的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等,理解“信”的内涵。

      思——: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讲他们的诚信故事,反思失信之害。

      说——班级演讲说诚信:

    2. (2) 与小语同学说好一起去完成下面图书卡的,但等了好久他都没到,现在请你独自补充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制作。

      书名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

      长征故事

      1.血战湘江

      2.四渡赤水

      3.②(请补写一个长征故事)

      推荐语

      请结合补写的“长征故事”,围绕其体现的“长征精神”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拟写一段推荐语。

    3. (3)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诚信问题的呢?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结论。
四、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