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重点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适应性月考(四)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9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埃及文明早期阶梯式的金字塔就对苏美尔的建筑进行了有意识的借鉴,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苏美尔楔形文字的书写方式。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腊罗马文明,从巴比伦、腓尼基、波斯、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成分。材料主要强调了(   )
    A .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 . 古埃及人注重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 C . 西亚文明不断与其域外文明进行交融 D . 世界文明的统一性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 2. 欧洲人惊喜地发现,就在他们沉睡于中世纪的黑暗中时,阿拉伯人收集、翻译、整理、保存并发展了众多人类文化宝库中曾经辉煌的珍宝,其中就有那些已经在欧洲消失的古籍。其后,数百年欧洲文明大行其道,使得这些被欧洲人失而复得的文明成果大大增值。材料旨在说明(   )
    A . 古希腊罗马文明毁于中世纪的西欧 B . 阿拉伯人创造光辉灿烂的本土文化 C . 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 D . 阿拉伯人为欧洲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 3. 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除了教授语法、修辞、逻辑“三艺”之外,还教授包括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和音乐。算术用来诠释《圣经》中的数字,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天文教育人们估算复活节等等。据此可推知,基督教(   )
    A . 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B . 促进了近代教育文化的产生 C . 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D . 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和竞争
  • 4. 《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 . 密切世界的整体联系 B . 加速西欧社会的转型 C . 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 . 使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新生资产阶级的议会军总指挥曼彻斯特伯爵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仍旧是国王;而国王如果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B . 议会与王权矛盾不可调和 C .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 . 君主制传统仍有较大影响
  • 6. 17世纪后期,西班牙王室财政拮据,通过卖官鬻爵收敛钱财,购买这些殖民地官职的主要是富裕起来的克列奥尔人(指出生在拉美殖民地的白人)。他们利用王室对殖民地管理松弛的机会,与殖民地总督府和检审厅建立了牢固的联盟,形成地方权力体制的社会基础,使他们能够与软弱无力的帝国政府进行有效的对抗。以上材料从侧面说明(   )
    A . 西班牙海上殖民霸主地位日益稳固 B . 克列奥尔人崛起促进拉美独立 C . 葡萄牙王室在美洲的特权受到冲击 D . 帝国政府克列奥尔人利益一致
  • 7. 1702年7月,根据与英国国王威廉三世达成的协议,“新东印度公司”并入东印度公司,成为“联合东印度公司”。这次重组主要限制大股东的独占性控制权,确立了每名股东的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推动东印度公司治理向民主化方向转型,渗透了民主思想的股东大会制度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并持续影响后世。据此推断(   )
    A . 表明了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完善 B . 有利于削弱旧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C . 满足了英国殖民侵略的现实需求 D . 不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的壮大
  • 8. 1778年,根据大陆会议的建议,美国北部的一些州宣布废除奴隶制,并允许黑人参军。同时,由于英国不准殖民地人民跨过阿巴拉契亚山的禁令已实际废弛,大批农民到西部开发,得到了土地。由此可知(   )
    A . 美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形势进一步改善 B . 北美殖民地宣告脱离英国独立 C . 被解放的黑奴成为美国西部开发主力 D . 废奴运动维护了美国联邦制度
  • 9. 维也纳会议秘书长腓特烈·根茨在1816年写道:“这次会议所带来的不过是军事力量事先已办好了的复辟,以及列强之间的协定……会议既没有作出任何一项多少具有崇高性质的决定,也没有采取任何一种有关社会秩序和福利方面的重大措施,来补偿人类遭受长期痛苦的部分损失,或者使人类对未来安心。”由此可知(   )
    A . 主要任务是恢复封建王室的统治 B . 具有大国协调争夺利益的反动性 C . 开创以会议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 D . 预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 10.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人对贫穷的看法发生变化,资产阶级认为“贫穷是因为懒惰和贫困问题所致,济贫只会滋生懒惰和贫困”。在此基调下,1834年英国颁布《新济贫法》,取消院外济贫,实行院内济贫制度。据此推断《新济贫法》(   )
    A . 传播了勤劳奋斗的精神 B . 降低了民众生活水平 C . 推动了社会救济的进步 D . 易激化社会固有矛盾
  • 11.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冒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秘密回国参加革命并向工人阶级讲解《共产党宣言》内容。此后,为了提高工人觉悟,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面,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该刊物自1848年6月创刊起共发表400多篇文章,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材料反映了(   )
    A . 马克思主义成为欧洲革命指导思想 B . 欧洲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始出现 C . 德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完全觉醒 D . 共产主义者积极投身革命宣传
  • 12. 1874年8月,明治政府建立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该校在建校时拟招100名学生,后参加入学考试的有193名,74名经考试合格,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15名。地方上的情况更为糟糕,1875年石川县女子师范学校建校时,计划招收80名学生,但参加考试的只有7名,坚持到毕业的只有2人。据此推断(   )
    A . 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升 B . 社会观念转变艰难 C . 近代教育体系已经完备 D . 文明开化成果显著
  • 13.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国独占苏伊士运河日益引起其他西方大国的不满。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西、荷等国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该事件反映了(   )
    A . 运河争端推动了国际法发展 B . 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 西方各国对英态度达成一致 D . 埃及在大国博弈中获益
  • 14. 下表是20世纪初几位作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内容节选。据此可以看出(   )

    作者

    国籍

    作品

    故事情节(节选)

    伍尔芙

    英国

    《达洛维夫人》

    史密斯因参加一战患上了弹震性精神病。死去的好友亡灵不断地折磨着他,最终他以跳楼自杀来寻求解脱。

    海明威

    美国

    《永别了,武器》

    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部队撤退时目睹了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恋人凯瑟琳会和后逃往瑞士。

    雷马克

    德国

    《西线无战事》

    保罗在持续四年的战争里,目睹了可怕的伤亡以及战争对人类肉体和心灵的摧残,见证了战争的非人道性。

    A . 文学创作准确还原了历史真实 B . 一战士兵在战后仍受战争折磨 C . 知识分子主导了世界舆论风向 D . 战争反思有助于世界和平进程
  • 15. 1915年,西伯利亚爆发大规模斑疹伤寒(一种急性传染病),后波及俄罗斯和波兰等国。1942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创建了一个特别机构——美国斑疹伤寒委员会,以便在任何斑疹伤寒可能影响美国军队行动的地方与斑疹伤寒作斗争。据材料可推知(   )
    A . 斑疹伤寒引发全球疫病流行 B . 美国总统试图扩大自己权力 C . 斑疹伤寒影响战争发展进程 D . 美国政府重视疾控防疫工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公元574年,(北)周武帝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灭(北)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参加下届国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1832年改革法》(英国1832年6月7日)

    2.凡年满21岁制男子,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力。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三:18世纪的奥地利仍是盛行农奴制度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状态又使奥地利受到新兴的普鲁士的凌辱。女皇特蕾西亚进行的改革,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她于1751年颁布了普遍征税法,取消了各邦和领主们的收税权。根据以女皇名义发布的土地册,一切臣民都要按照财产和等级普遍纳税。此外还规定农民为领主服徭役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3天,并宣布在皇室领地上废除农奴制。为发展经济,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对新建工场免税10年,放宽必须加入行会的规定,还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废除了国内税卡。此外,国家还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而对进口原料则降低关税。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使亿万群众自觉参加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又有不断的发展,在“五讲四美”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周武帝禁绝佛道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份改革主张的最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蕾西亚女皇经济改革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义。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主张通过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方式,阻止本国金银财富的流出,政府也通过使用行政手段来禁止货币和金银财富的输出。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则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阶段,这一时期主张通过保持贸易顺差的方式,让更多的金银财富流回本国,通过对输出的原料收高关税,对输入的原料实范减税或免税,支持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重农主义兴起于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提倡自由竞争,减少国家干预。作为法国早期资产阶级的重要经济思想,重农主义充分表达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需求和愿望。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将农业视作经济的根本,认为只有农业部门才是唯一可以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坚持“自然秩序”“自由放任”的理念,认为人类社会尤其是经济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进而提出“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和“对土地所有者单一课税”的观点,为法国日后的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  19世纪40~60年代,德国历史学派兴起并发展。这一学派的学者强调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也提出,德国想要超越英国和法国,要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保护德国工业的发展,才能有朝一日能够与英、法两国抗衡。在李斯特的影响下,其他历史学派代表人物也都反对自由放任的思想,坚持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因此,这一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政府强、市场弱,要想实现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加强自身力量,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晓琳《西方国民经济学思想演进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重商主义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农主义兴起于法国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德国历史学派主张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既是西方历史上的启蒙时代,又是一个革命时代。在18世纪晚期,美洲大陆、法国先后爆发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对整个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无可否认,在18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思想启蒙和政治启蒙仍是这个世纪的特点。这个世纪出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大胆的言论,深刻的思想使许多新的政治观念得到极大的普及,并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使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观念深入人心,深刻改变了欧美人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18世纪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