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 1. (2021·广安)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代表性成果是(   )
    A . 楔形文字、金字塔 B . 《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 C . 凯旋门、万神庙 D . 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2. 下面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世界文明分布图。关于图中四大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制定出成文法典 B . 都实行过民主政治 C . 都诞生于大河流域 D . 都产生了世界性宗教
  • 3. (2020九上·深圳期中) “首陀罗虽被主人解放,但不能摆脱奴隶地位,因为这种地位对他是天生的,谁能使他摆脱呢?”这表明古印度种姓制度(    )
    A . 规定等级世袭 B . 强调众生平等 C . 提倡天赋人权 D . 宣扬以人为本
  • 4. (2020·临沂)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该运动中的长篇诗作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的宝贵文学遗产分别是(    )
    A . 《神曲》《荷马史诗》 B . 《哈姆雷特》《掷铁饼者》 C . 《神曲》《蒙娜丽莎》 D . 《哈姆雷特》《荷马史诗》
  • 5. 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的崛起始于 ( )
    A . 南亚次大陆 B . 意大利半岛 C . 希腊马其顿 D . 阿拉伯半岛
  • 6.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 . 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B . 屋大维独揽国家最高权力,实行“元首制” C . 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D . 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改造后传到欧洲
  • 7. (2022八上·期末) 文艺复兴摧毁了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波兰人哥白尼在旅居意大利时接受文艺复兴的熏陶,对天文学甚感兴趣,孜孜不倦地从事天文学研究,后来写出《天体运行论》。这说明文艺复兴(    )
    A .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思想动力 B .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C . 开辟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 .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支持
  • 8. (2021·恩施)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 .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 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教会无权干涉 D . 《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
  • 9. (2021·德庆模拟) 如下图所示,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下列选项中,同样具有这一特点的古代国家是(    )

    A . 2世纪的罗马帝国 B . 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C . 7世纪的日本国 D . 8世纪的中国唐朝
  • 10. (2021·长沙) 它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适合用来评价(     )
    A . 希腊 B . 罗马 C . 阿拉伯 D . 奥斯曼土耳其
  • 11. 13—14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下列属于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 ( )

    ①手工工场 ②租地农场

    ③手工作坊 ④西欧庄园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如图是 15 世纪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图。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是 (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3. (2021·福建) 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的数字改造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 . 创新与交流 B . 冒险与挑战 C . 征服与重建 D . 统一与扩张
  • 14. 下面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 )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A . 殖民统治引起人民反抗 B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 国王的专制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 D . 两国都爆发了民族解放战争
  • 15. 关于下图两种经济文明类型不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图1属于农耕文明,图2属于工业文明 B . 图1以个体劳动为主,图2以大机器生产为主 C . 图1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图2的生产是为满足市场需要 D . 图1属于封建国王所有,图2属于资产阶级所有
  • 16. 有人说:(英国)国王受他的大臣们支配,大臣要服从议会的约束,而议会成员是由普通人选举的。这反映了英国的 ( )
    A . 君主专制 B . 联邦共和制 C . 三权分立 D . 君主立宪制
  • 17. 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说:“到 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有利于  (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B .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C . 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 D . 文艺复兴向英国扩展
  • 18. 17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中后期的北美都曾反对英王,二者取得的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 . 结束英王统治 B . 建立共和国 C . 建立国会 D .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19. “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它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它独占鳌头……”材料中“引领潮流”和“独占鳌头”分别指的是  ( )
    A . 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世界工厂 B . 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殖民帝国 C . 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世界工厂 D . 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殖民帝国
  • 20. “虽然他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他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材料中的“法典”是  ( )
    A . 《罗马民法大全》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拿破仑法典》 D . 《新法典》
  • 21. 某同学搜集到下列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贡献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是 ( )

    A . 资产阶级革命 B . 思想解放运动 C . 国际工人运动 D . 近代文学艺术
  • 22. (2020·深圳) “国王是军队的传统首脑,士兵们是习惯于服从国王的;议会却拥有较大的资财。国王(查理一世)在1642年8月的一个黑暗和风暴的傍晚,在诺丁汉竖起了他的军旗,接着是一场长期和顽强的内战。”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美国独立战争 D . 工业革命
  • 23. 下列宗教中有两个宗教都产生于西亚地区,请问是哪两个宗教 ( )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4. 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享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 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的颁发反映了 ( )
    A . 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B . 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C . 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D .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25. (2021·临沂)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  )
    A .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B . 资产阶级曾经推动历史快速发展 C .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不到百年 D . 资本主义社会已消灭了经济贫困
二、 非选择题(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一个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的要求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 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 27. 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 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它的形成大约和生产力低下有关。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

    材料三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四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第一句话反映出西欧庄园的典型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庄园瓦解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租地农场里的劳动者和租地农场主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二、三土地关系的变化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意义?
    4. (4) 材料四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改革?材料一与材料四反映的这两次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根据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大师维特鲁威的观点和描述,同时参照自己的实验和经验,绘制的“体型优美的人”。这幅手稿展现了一个力图解开人自身的秘密,并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达·芬奇。

    ————摘编自许斌总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摘编自[德]弗·鲍尔生著,滕大春、滕大生译《德国教育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哪些方面的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29. 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多方力量不断博弈,出现过多次妥协。阅读材料:

    材料一 (1660年)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国王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中)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认为……应由中央立法,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不放,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易中天《费城风云》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当时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及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联邦派和州权派矛盾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 1787 年宪法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案。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革命中妥协的认识。
  • 30. 世界各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这一专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步骤一 追寻古代的民主与法制】

    材料一

    【步骤二 探讨近代的民主与法制】

    材料二 它是第一次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 它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材料三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步骤三 读史明智,学以致用】

    1. (1) 指出图1石柱上的法典的历史地位,评价图2人物主政期间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2. (2) 材料二中的“文献”是指什么?它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我”指的是谁?在他的祖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其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
    4. (4) 结合所学,请概括材料二中的“文献”和材料三中的“民法典”的共同之处,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要求?
    5. (5)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