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题目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①也许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才刚进门,就被母亲责备说:“洗手了没有?鞋子怎么没有放好?”很多人就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好像女性就是更爱唠叨。

    ②其实,他们不是唠叨,而是受够了。受够了什么呢?受够了情绪劳动。举个例子,倒垃圾是一种具体劳动,而注意到什么时候要去倒垃圾,就是一种情绪劳动。这种劳动是对生活的关怀,是让生活变得舒适、愉悦的一种付出,是为了整个系统顺利运转而给轮子上油的工作。但是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如果只有一方,就会感到压力不断累积,被照顾的人则会感觉总是要听别人的安排,这种失衡的分工对双方都不太好。

    ③这种失衡的产生,是由情绪劳动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情绪劳动是没有报酬的。情绪劳动除了统筹和安排家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要注意照顾家人情绪,比如当孩子打扫完房间的时候记得夸他,还有老公被裁员的时候记得安慰他不要太难过等等。这些劳动,按照现在流行的家庭分工,绝大多数是由女性承担。但是与家务劳动一样,这种劳动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在经济市场内。也就是说,提供情绪劳动的人,在经济和情绪上都缺乏相应的回报。

    ④其次,情绪劳动具有不可见性。家务劳动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从负开始的,得先有意识要做这件事,才会安排接下来的劳动,而这个思维过程就是不可见的。家里总有负责操心的那个人,叫“指定操心者”。家里的很多琐碎细节都是她操心的结果,比如哪里该有个小挂钩挂钥匙,针线包放在什么位置,洗发水是不是该买了,诸如此类。对不操心的人来说,开口一问东西在哪里就行,而对“指定操心者”来说,日积月累的隐形情绪劳动之下,生活变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只有自己才有清晰的导航图,还得负责引导其他人在这张网之间穿梭,确保每个人都感到安心。用我们中国人的说法,注意到哪里该收拾,就是“眼里有活儿”,做到“眼里有活儿”所需的操心,就是不可见的情绪劳动。

    ⑤这种内化在心里的“注意”,职场中也往往是女性承担的,很多需要情绪劳动的工作岗位都是以女性为主,比如护士、秘书、老师、乘务员等等,女性遭到职场和家庭两面包夹。这并不是说男性没有能力承担情绪劳动,而是说更多的情况下,情绪劳动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天赋和技能。实际上,承担起了大多数情绪劳动的那一方,在家庭和职业中的情绪负担都更大。

    ⑥要解决这种失衡,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和被照顾者都要做出改进。

    ⑦先讲承担者这一边。就像工匠长期劳动以后熟能生巧,形成无意识的肌肉记忆,长期情绪劳动也能培养出一种记忆——不想操心也会操心。当习惯付出这种关怀以后,就很难停下来,总会觉得少点什么,因为已经“眼里有活儿”了,发现接手的人做得不够好,忍不住会说“还是我来吧”。这并不是“控制狂”,而只是一种肌肉记忆一样的情绪记忆。所以情绪劳动的承担者要学会放手,放弃完美主义。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是改变心态的起点,“你有必要包揽一切吗?”接下来还要相信被照顾者,因为情绪劳动能力不是一种先天天赋,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比如在阵痛期的时候,可以提醒,但也要允许对方慢慢适应,逐步摸索出新的模式,因为不是只有自己习惯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做到了以上这两步,接下来的第三步就很关键了——开启对话。对话能够帮助过渡阶段更加平稳一些,让对方更快理解哪些事情需要做。不要通过安排、要求的方式,这样反而增加情绪劳动;要在负担太重时就及时开口,不要害怕求助的麻烦。

    ⑧再来看被照顾者这边。首先是重视真实存在的情绪劳动,被照顾者需要看到这些劳动的存在,倾听承担者的需求,敢于接手自己没想过的事情。要意识到,情绪劳动是生活质量背后的隐形保障,这种劳动值得尊重。其次就是逐步建立新的意识,自己不是“帮忙”做情绪劳动,而是本就应该一起做,要主动环顾四周是不是有没做的,训练自己“眼里有活”,而不是停留在已经做了多少活上。实际上,如果用这样的眼光审视自己,被照顾者会发现自己做得还不够。

    ⑨通过上面的做法,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和被照顾者协同配合,不再单方面为对方付出或者单方面等待对方的指导,两者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和谐。

    1. (1) 依据文本,下列对女性更爱唠叨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些女性受够了情绪劳动,背负着不断累积的压力。 B . 家庭分工中,情绪劳动往往是由女性单方面承担的。 C . 一些女性付出情绪劳动未得到应有认可与相应回报。 D . 情绪劳动是女性特有的天赋技能,更适合女性承担。
    2. (2) 下列与情绪劳动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情绪劳动是对生活的关怀与付出,其目的是让生活变得舒适、变得愉悦。 B . 情绪劳动不同于具体劳动,它是具体劳动的先导,为具体劳动提供指引。 C . 情绪劳动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经济报酬和情绪回报,二是不可见性。 D . 情绪劳动的承担者负责统筹安排,被照顾的人负责执行,导致分工失衡。
    3. (3) 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解决失衡问题呢?请你阅读第⑦段,分条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里柯克[加拿大]

    ①母亲成年累月在家中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这一天要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公司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都是她干这些事情的。

    ④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应该穿戴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更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节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⑤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 , 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⑥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有个新的想法,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⑦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她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⑧不料,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⑨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⑩不过,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负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就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⑪因此,最后我们一致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⑫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会儿。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⑬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⑭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最快活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⑮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七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脏,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忙着开饭。

    ⑯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⑰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⑱母亲将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感觉到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 (1) 第⑤段中“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 (2) 我们对母亲节的计划做了哪两次修改?两次修改的真正原因分别是什么?请你分别简要回答。
    3. (3) 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你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4. (4) 请你结合文章的标题以及第⑱段,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答出两点即可。)
  • 3.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介绍红军将领徐海东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徐海东于1900年生于汉口附近的黄陂县。他的家庭世世代代都是做窑工的,祖父一代曾经置过地,但由于旱灾、水灾、捐税,后来就赤贫化了。他的父亲和五个哥哥在黄陂的一个窑里做工,仅可糊口。他们都是文盲,但因为徐海东是幼子,所以凑钱送他上了学校。

    ②“我的同学几乎全是地主或商人的子弟,”徐海东告诉我说。“因为穷人的孩子很少有上学的。我同他们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念书,但是他们很多人都讨厌我,因为我很少有鞋穿,衣服又破烂。他们骂我时我忍不住要同他们打架。如果我跑到先生那里告状,他总是打我。但是如果地主的子弟打输了,他们去先生那里告状,打的又是我!我上学第四年,也就是十一岁那年,参加了一场‘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我逼到墙角里。我们当时扔着棍棒和石头,我扔出去的一块石头打破了一个姓黄的孩子的脑袋,他是个有钱地主的儿子。那孩子哭着走了,不久又带着他家里的人回来。他老子说我‘忘了自己的出身’,对我拳打脚踢。先生又打了我一顿。后来我就逃离了学校,不肯再回去。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从此相信,穷人的孩子是得不到公平的。”

    ③徐海东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当学徒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16岁正式出师,在300名工人中,他的工资是最高的。他微笑着自夸道:“我做的窑坯又快又好,在全中国不输给任何人,所以说,到时候革命完成了,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 (2) 徐海东主要具有哪两个性格特征?请你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儿子赶在岁暮远归家中,父母喜出望外,“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抓住“针线密”“墨痕新”这两个细节,写出父母对儿子的无尽关怀和牵挂。 C . 颈联描写父母一见面便心疼起儿子瘦了,呼唤着儿子,关切询问旅途艰辛的情形。 D . 尾联写儿子因让父母担忧而惭愧,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而将旅途辛苦和盘托出。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①,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髪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④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⑥诸人,大获美誉。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选中的人称为孝廉。②室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③髪(bì):假发。④锉(cuò):碾碎。⑤荐:草垫子。⑥羊晫(zhuó)、顾荣:羊晫时任郎中令,顾荣时任中书郎,都是朝中重臣。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同郡范逵知名            素:向来 B . 为二鬓                下:下面 C . 百里许                且:将近 D . 明旦                    去:离开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A .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B .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C .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D . 陶侃少/有大志父/早亡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逵听说陶侃颇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就选择投宿其家。 B . 陶母想方设法热情周到款待范逵及随从,让范逵心存感激。 C . 陶侃追随送行走了很远,范逵劝他回去,他久久不愿归去。 D . 范逵到达洛阳后就履行了对陶侃的承诺,使陶侃美名远播。
    4. (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良好的家风能够以____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有关家风的感人故事。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A】离不开孟母的悉心教育【B】陶侃一生清白做人【C】廉洁为官【D】离不开陶母的用心栽培。关于家风的典籍 ____,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诚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③尽管如今的家庭模式已与历史传统的家庭模式 ____,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____。

    ④总之,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移默化(qiǎn) B . 理名言 C . 屡见不(xiǎn) D . 为人处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耳闻目睹        鳞次栉比        背道而驰        司空见惯 B . 耳濡目染        鳞次栉比        背道而驰        司空见惯 C . 耳濡目染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熟视无睹 D . 耳闻目睹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熟视无睹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A]离不开孟母的悉心教育[B]陶侃一生清白做人[C]廉洁为官[D]离不开陶母的用心栽培。

      A . B . C . D .
    4.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

      A . 家风由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能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 B . 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就是家风。 C . 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家风,能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 D .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5. (5) 将“现今社会如果缺失了正家风的优良传统,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二、(5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一块大石头,他爸爸鼓励他:“只要你全力以赴,相信你一定能搬起来。”男孩使出了全身力气,石头却纹丝不动,于是就说:“我已经尽力了。”他爸爸说:“不,你并没有拼尽全力,我就在你身边,你却没找我帮忙。”很多人,就像那个搬石头的小男孩,埋头苦干,却不会借力,无法解决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

    全力以赴的“力”除了自己的力气外,还包括外界能用的所有资源。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的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人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