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温州市九上科学期末拔高培优训练卷A卷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1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2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О点自由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开始向上返回,不计空气阻力,O、A两点间距离为2l。则能反映钢球从О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E随运动距离s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 2. (2019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F2的功率为0.6W B .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 . 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 . 如果增大F2 , 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 3. (2023九上·杭州月考) 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获得pH—质量图像和温度—质量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溶液为稀盐酸 B . 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 C . 加入30gX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 . 从A点到B点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吸热
  • 4. (2023九上·余姚月考) 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两灯的亮度不同,则( )
    A . 较亮灯泡的额定功率较大 B . 较亮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 C . 通过较亮灯泡的电流较大 D . 较亮灯泡的电阻较小
  • 5. (2023九上·余姚月考)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R2的功率变大 B . 电路总功率变小 C .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小 D .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大
  • 6. (2023九上·舟山月考) 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和质量分布都均匀的硬棒置于支点O上,左端用细绳固定在物体A上,一个重为G的小球从O点开始向右滚动(物体A始终未离开地面),小球滚动过程中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与小球到O点之间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图像为( )

    A . B . C . D .
  • 7. (2022九上·杭州月考) 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塞甲是玻璃塞  B . 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C . 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  D . ⑥中酚酞试液用完后,滴管及时清洗
  • 8. (2023九上·绍兴期中)  “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B . 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 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 . 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 9.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测定逐滴滴加盐酸后相应溶液的pH,并在坐标图中将这些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过程中,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颜色从红色突然变成无色,则滴入这滴盐酸前后溶液pH最可能的变化范围是( )

    A . ab B . bd C . de D . bc
  • 10.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向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下列推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可能有铝 B . 滤液中的溶质只有Al(NO33和Fe(NO32 C .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 可能有Al(NO33 D . 滤液中一定有Al(NO33和Fe(NO32 , 可能有Cu(NO32
  • 11. (2022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 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后,瓶子内空气的内能增加 C . 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D . 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内能减少
  • 12. (2020九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的机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 B . ②分泌的消化液只含一种消化酶 C . 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彻底分解 D . ④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 13. (2023九上·杭州月考) 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钡[Ba(OH)2]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 . 验证Ba(OH)2溶液呈碱性 B . 验证Ba(OH)2能与酸反应 C . 验证B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 D . 验证Ba(OH)2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
  • 14. (2023九上·杭州月考) 一定量的10%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10%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2九上·余姚期末)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 . 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 . 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 . 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 16. (2021九上·萧山期中)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 . 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 .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 . 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 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 17. (2023九上·诸暨月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们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②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③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④由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Cu>Fe;⑤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

    ⑥重做实验没有任何意义。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 18. (2023九上·温岭期中) 如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分别用相同的恒力F拉着弹簧测力计使不同物体按照甲、乙图示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一定相等 B . 甲、乙两图中两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C . 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D . 甲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 19. (2022九上·温州期末) 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 .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 . 一次献血200~300mL不影响健康 D .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 20. 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右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C的环境下,该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

    来源

    气温34℃~38℃

    气温21℃~25℃

    呼吸

    250

    350

    尿液

    1000

    1400

    汗液.

    1750

    450

    粪便

    200

    200

    A . 呼吸时不会失去水分 B . 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 C . 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 D . 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 21. (2023九上·温岭期中) 如图,甲乙完全相同的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均成θ角斜向上抛出,甲球沿光滑斜面,乙球抛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甲乙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分别为a点与b点,离地高度为h1和h2。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选填“守恒”或“不守恒”)的,图中h1h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2. (2022九上·金华期中) 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简单机械。

    1. (1) 如图甲所示 ,已知撬棒AD=1米 ,CD=BC=0. 15米,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420牛,若要撬动石头 ,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至少是 牛;
    2. (2) 如图乙所示,利用动滑轮拉着一个40千克的重物 ,用大小为F2 的力向右拉动5秒钟 ,物体匀速运动了 10米 ,弹鑽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则拉力F2的功率为 瓦;    (不计滑轮重、绳子与滑轮之间摩擦)
    3. (3) 丙所示装置中,甲物重G=10N,乙物重G乙是动滑轮重G轮的8倍。物体乙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2m2 , 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OA:OB=2:1,不计轴摩擦,装置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103Pa,若在物体甲下面再加挂物体丙,恰使物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零,则丙的物重G 牛。
  • 23. (2022九上·余姚期末) 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发现质量仍为a克。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若忽略操作中的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24.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请回答:

    1. (1) 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2. (2) 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性。
    3. (3)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____(填字母)。
      A . 金属材料 B . 有机高分子材料 C . 复合材料
    4. (4) 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能源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 25.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要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 (1)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阳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2. (2)   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 (3)   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阳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26. (2018九上·南浔期末) 图甲和图乙是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2. (2) 图乙是(选填“聚变”或“裂变”)的示意图,目前还不能人为控制。
  • 27. (2023九上·衢江期中) 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1. (1)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2. (2) 某同学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如图甲、乙所示的是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的离子是
    3. (3) 实验室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28. (2023九上·余姚月考)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 (1) 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填字母)。
      A . 金属硬币 B . 铝制导线 C . 铜制火锅
    2. (2) 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建造高铁使用了大量铁合金,构成金属铁的粒子是(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 (3) 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甲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小明同学认为乙、丙实验对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没有作用,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____(填字母)。

      A . 乙、丙都可以省去 B . 乙、丙都不能省去 C . 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 . 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4. (4) 如图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的质量:能代表等质量的Mg、Zn、Fe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图象是____。
      A . B . C . D .
  • 29. (2023九上·杭州月考)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Ⅰ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 (1)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2) 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30. (2023九上·定海月考)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环境问题和新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
    1. (1) 充分燃烧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2. (2)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转化”,其反应原理如图乙所示。即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在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出现种氧化物。
  • 31. (2023九上·苍南期中) 今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开幕举行,本届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

    1. (1) 亚运吉祥物之一“琮琮”(图甲),名字来源于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图乙)。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熔点高,不溶于水,抗氧化等特性。上述特性中描述硅酸盐化学性质的是:
    2. (2) 本届亚运会全部场馆均使用绿色电能,这是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绿色能源全覆盖。亚运场馆所使用的部分电能来自于浙江沿海的海上风电场(图丙),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风能→风车叶轮的能→电能。
    3. (3) 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图丁)。该火炬采用的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等物质作为原料转化而成的。其主要的成分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氢气等。则该燃气充分燃烧后,产物中一定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 32.  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质量为m的小球从图示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物体M,并将物体M推至虚线所在位置。

    1. (1)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水平面上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 (2) 小乐再用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最后测得M移动的距离为s3。多次重复实验,发现都有s3>s1 , 由此可得出结论:
    3. (3) 小明又在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他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小球、木块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长度

      /cm

      木块移动距离

      s/cm

      弹簧A

      5

      S1

      弹簧A

      10

      S2

      弹簧B

      5

      S3

      弹簧B

      10

      S4

      小明的实验基于的猜想是。木块移动的距离测量起点在____。

      A . 任意选择水平面上的某固定位置 B . 木块离开弹簧时所在的位置 C . 弹簧恢复原长时木块所在的位置 D . 弹簧被压缩一定距离时木块所在的位置
    4. (4) 若以上装置的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能否达到探究目的,并说出理由

  • 33.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1. (1) 【解释与结论】

      实验Ⅰ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

      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3. (3) 【反思与交流】

      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M(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4. (4) 【拓展与延伸】

      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实验①②对比说明;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由此得出锌的形状和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影响反应快慢。

  • 34. (2023九上·余姚月考) 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侯氏制碱法的产物及其性质、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侯氏制碱法”的产物——Na2CO3和NH4Cl

    ⑴请写出Na2CO3的俗称:(写一个即可)。

    ⑵NH4Cl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

    任务二:探究NH4Cl的性质——NH4Cl溶液呈酸性

    【提出问题】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②NH4Cl在水中全部解离出和Cl-

    ③Na2SO4 , 溶液呈中性,Na+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水分子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H+ , 使溶液呈酸性;

    猜想二:Cl-与水作用,产生较多的H+ , 使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⑴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呈紫色

    猜想一不成立

    ⑵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呈紫色

    猜想二不成立

    ⑶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H4Cl溶液,滴入2滴紫色石蕊

    猜想三成立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向老师请教,得知一部分NH4+ , 和水分子作用,产生较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

    ①酸和碱都有强弱之分,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碳酸、醋酸等是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氨水、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弱碱。

    ②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强酸跟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弱碱盐,其盐溶液呈酸性;强碱跟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叫强碱弱酸盐,其盐溶液呈碱性;强酸跟强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强碱盐,其盐溶液呈中性。

    NH4Cl溶液可以看成是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由此可推出醋酸钠溶液呈性,硝酸钾溶液呈性。

    任务三:了解NH4Cl的用途——用于生产化肥

    ⑴NH4Cl属于化肥中的(选填“氮”、“磷”或“钾”)肥。

    ⑵化肥对农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NH4Cl作为化学肥料时,要注意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解答题(第35题第3,4小题和第37题第3小题各2分,其他均1分,共13分))
  • 35. (2023九上·萧山月考)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稀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 (1) 第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 (2) 表中m=
    3. (3)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4)  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 36. (2023九上·慈溪月考) 图甲是自动上水电热水壶,因其取水方便越来越受到喝茶人士的喜欢。取水时,只要闭合开关,水泵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就能将水抽到壶内。

     

    1. (1) 自动取水时,将1.1kg水抽高0.5m灌入电热水壶中需要5s,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80%,则电动机抽水时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g取10N/kg)
    2. (2) 该款新型智能电热水壶,有高、中、低三挡,还可以手动调节,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丙所示,其中R1=R2=100Ω,均为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求:

      ①开关S1断开、S2接b时,电热水壶处于(填“高温”“中温”或“低温”)挡。

      ②电热水壶处于高温挡时的电功率

  • 37. (2023九上·杭州期末) 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将其充氧后注入病人的肺静脉(如图甲)或主动脉(如图乙),起到替代部分心肺功能。

    1. (1) 下列设备中能替代人体肺功能的是      
      A . 动力泵 B . 氧合器 C . 氧气泵 D . 热交换器
    2. (2) ECMO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若营养补充液中的氨基酸最终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废物,则氨基酸一定含有 元素。
    3. (3) 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5L/min,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33℃提高到37℃,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 J 热量。

      (血液的比热容为0.85×103J/(kg•℃),密度约为1.0×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