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项复习...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8八上·南平期中) 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③都要负法律责任

    ④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
    A . 不说谎 B . 不违纪 C . 不违法 D . 不犯罪
  • 3. 阅读漫画,你认为人们的行为底线应该是( )

    A . 不说谎 B . 不打架 C . 不推卸责任 D . 不违法
  • 4. (2023八上·榆树期中) 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肇事者的行为属于( )
    A . 民事违法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 C . 刑事违法行为 D . 违法犯罪行为
  • 5.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法律就是其中的一种。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对违反法律的行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由此可见( )
    A . 法律是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 B . 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 C . 不违法是人的道德最高的境界 D . 不违法是人们被迫的选择
  • 6. 朱某在校园的操场上捡到苏某丢失的手表,但拒绝归还。朱某的这一行为( )

    ①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③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3八上·天桥期中) 右图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 )

    A . 违法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 . 谋求财富要善于运用诚信智慧 C . 高价倒卖"冰墩墩"是犯罪行为 D . 违背诚信原则会受到刑罚处罚
  • 8. (2023八上·中山期中)  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唐山烧烤店打人一案”,一审判决被告人陈某志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此案告诉我们( )

    ①打人是违法行为,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②只有人民法院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④所有人违反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2023八上·中山期中)  2020年5月15日,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某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未按规定佩戴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上述材料警示我们( )

    ①罚款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的处罚

    ②要增强守法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③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④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八上·德惠期中) 对漫画《我要当官》理解正确的是( )

    我要当官

    ①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这只是违背了社会公德,无需处罚

    ③该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受到死刑处罚

    ④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1. (2022八上·德惠期中) 骑车不戴头盔、破坏路灯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了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对于这些人,你会告诉他们( )

    ①犯了个小错,逃脱法律责任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③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摆脱法律束缚,追求自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2. (2023八上·茂名期中) 陈某因网络赌博负债累累。为了还清负债,陈某通过某贴吧发帖寻找赚钱的路子,由此结识了钟某、罗某及郭某,然后四人创建了一个QQ群。在群里,郭某提议找有钱人实施抢劫、绑架,其他三人均表示同意。后来,四人因入户抢劫被抓获。这表明( )
    A . 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 . 入户抢劫是民事违法行为 C . 违法行为必然受刑罚处罚 D . 法不可违,否则会受制裁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条文,回答问题。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 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并说说自己应当如何从事民事活动。

  • 14.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15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接群众举报,演员李某在“笑果脱口秀”演出中出现严重侮辱人民军队的情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该公司行为违反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处罚如下: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25381. 6元、罚款13353816元。

    1. (1) 李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2. (2)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除上述违法行为外,还包括哪两类?
    3. (3) 请简单分析一个人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