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畅游百色》田阳篇,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布洛陀文化】布洛陀,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布洛陀大殿铺着地tǎn(    )。每年农历三月初,大家晚上躺在床上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原因是想尽快参加祭拜活动。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这3天,海内外几十万壮族同胞喜出望外自发到布洛陀文化发祥地和祭祀地敢壮山。在宽(    )的广场上举行壮族地区最隆重的始祖布洛陀的祭祀活动和歌圩盛会。在活动中大家各得其所。

    【壮族舞狮】田阳有着“舞狮之乡”的美称,田阳舞狮套路多,节目丰富,技术精湛,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逢年过节、五谷丰登、盛大活动等花枝招展装扮的姑娘和健壮的青年都喜欢以舞狮作乐,真可谓:“____,____”。据史料记载,田阳舞狮已流传四百五十多年,具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数百年来,壮狮技艺传承从未中断,推陈出新,形成“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金狮雄风”等高难绝技。2011年,田阳舞狮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醉美田阳】田阳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田阳人的努力,如今的新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全面开花,绿水青山间流动的是嘹亮的歌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田阳有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有让人迷恋的山水,这里大河浩浩,水运繁忙,这里民风淳朴,这里到处是歌圩,山歌飙过九道坡。

    1. (1) 读“布洛陀文化”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地tǎn②宽

    2. (2) “布洛陀文化”语段中有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花枝招展②嘹亮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彩狮昂扬腾腾起 ②龙舟竞渡波澜阔 ③华夏中兴日月甜 ④日子红火步步高

    5.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每年农历三月初,大家晚上躺在床上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B . 田阳有着“舞狮之乡”的美称。 C . 2011年,田阳舞狮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D . 田阳有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
  • 2.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景物

    诗人①(人名)登临碣石山,写下“树木丛生,②,让我们一览海边草木的茂盛。”

    《观抢海》

    王湾江上行舟、看到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写下“③,让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在马致远眼中,农村的晚景是:“枯藤老树昏鸦,④

    《天净沙·秋思》

    李白以“峨眉山月半轮秋,⑤”写出秋夜行船看到月映清江的美景。

    《峨眉山月歌》

    做人

    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即“⑥,勿施于人”。

    《〈论语〉十二章》

    心情

    杜甫与李龟年久别重逢,幸会难得,此时的心情是“⑦

    《江南逢李龟年》

    岑参在行军中看到人民饱受战争之苦,非常渴望安史之乱尽快平定,从诗句:“⑧,应傍战场开”中可以看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阅读(39分)
  • 3.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筷子,是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从外形上看,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着天圆地方。筷子形状较长且厚重,标准长度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

    筷子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图。如今能够追溯到的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晚期,那时的昏君纣王就已经在使用象牙制成的精美筷子了。而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在当时被称为秧(jiā)的餐具,逐渐取代了餐叉的历史地位。而到了两汉时期,基本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此时已改称为著。如今东南沿海地区各种方言仍大量保留这一叫法,如闽南话与温州话。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了筷子的叫法。

    【材料二】

    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却有挑、拨、央、拌、扒等功能,使用方便。可以说,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材料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双小小的筷子,也承载了不少的内蕴

    使用筷子都是两根一块,其意为“阴阳两和”、“合二为一”,意求圆满,故称“一双筷子”。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材质多为木质或竹质,也有用象牙、红木、金银等名贵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箸,更善运用雕刻工艺,彰显典雅,极具古典气质。筷子的使用也有讲究与忌讳:如一双筷子不能长短不一,否则就是“三长两短”:吃饭时,忌用筷子敲击碗沿。因过去乞丐乞讨时常以筷击碗出声;用筷插或不断翻拨菜品,被视为不雅之举:将筷子竖着或斜着插在盛饭的碗中,被看作不吉祥。因为过去的祭祀都是在碗中插上一双筷子。

    1. (1)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筷子发明于中国,可追溯的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晚期。 B . 筷子最早称为箸,两汉时期,筷子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 C . “箸”这一叫法至今仍在闽南与温州的方言中大量保留。 D . 筷子的材质大多为木质或竹质,也有红木、金银等名贵材料。
    2.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筷子”“发明”“精美”词性依次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B . 材料三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筷子承载内蕴”。 C . 材料三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筷子的使用没有讲究与忌讳。 D . 材料二介绍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3. (3) “筷子”承载了哪些中华文化内蕴?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 4. 现代文阅读Ⅱ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乘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窦,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⑨莉君眼睛发涩。令她眼睛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敬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⑩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 (1)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人,请概括三个体现母亲能干的事例。
    3. (3) 品味语言。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体现了母亲此时怎样的心理。为什么?

      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 (4) 某文学刊物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 5. 古代诗歌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后写下了这首诗。 B . 这首诗首句写出了春光灿烂时的繁荣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快乐。 C . 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D .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2. (2) 全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作者对王昌龄怎样的感情?
  • 6. 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 , 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镒(yì):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

    1. (1) 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太丘舍去 B . 去后乃至 C . 相委而去 D . 子其去之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B . 两文都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C . 乙文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 D . 乙文塑造了一位不明事理、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母曰:“子安得此金?”

    4. (4)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客人,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5. (5) 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甲文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综合(10分)
  • 7.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大家不妨围绕“交友之道”,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名著中会友】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我们可以通过名著阅读向朋友分享知识,并且认识鲁迅。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这组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 (2) 【任务二,学习中知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请将与交友有关的诗词名句、名言警句、成语典故任选一则推荐给你的同学。
    3. (3) 【任务三:生活中交友】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众多交友网站、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友方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热衷于网上交友。对于网上交友,你有何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四、写作(50分)
  • 8. 根据要求作文。

    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

    ⑴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⑵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