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35小题,1~25题每小题1分,25~35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 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尿素、CO2和胰岛素④激素、氨基酸和呼吸酶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 . ②③⑦ B . ①②③⑦ C . ①②③⑦⑧ D . ①②③⑥⑦⑧
  • 2. 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犹如汽车的油门与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精准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B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 .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 D . 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减弱
  • 3. 下列关于不同激素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人生长发育停滞可能与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 B . 女性卵巢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雌性激素能激发雌性周期 C . 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肾脏细胞能分泌某种激素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D . 生长激素通过为细胞提供能量而促进生长发育
  • 4. (2020高一下·南平期末)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HI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 B .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器械容易感染艾滋病 C . HIV感染初期,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D . 艾滋病人往往死于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 5. (2018高二上·南靖期中) 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造成伸长区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 . 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 .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其实验过程必需在光照下进行 D .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 6. 如图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大于C时种群密度就增大 B . 图中a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 图中D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D . 若要调查某区域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 7. 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中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有利于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B . 渔业生产中通过控制渔网网目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a类型 C . 年龄结构为b类型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D .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c类型
  • 8.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约为288只 B . 调查田鼠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种群数量采用样方法 C . 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 D . 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13株
  • 9.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 曲线乙在e点时,种群数量最大,种内竞争最小 C . 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前 D . K值是环境中种群的最大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10. 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正确的是(    )

    A . 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B . 第20~30年间,该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不等于死亡率 C . 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形增长模型 D . 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 11. 如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 .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 .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逐渐消亡 D . 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
  • 12.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1mm×1mm×0.1mm)进行计数,测得某时刻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24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 .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 . 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将导致得到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D . 依据图中结果,估算1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约为6×109
  • 13.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松林中的松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C . 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D . 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可能影响其K值
  • 14. 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概括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环境中水的多少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B . 食物量的多少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C . 地震和火灾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D . 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 15. 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鹬蚌相争”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 B . 寄居蟹和海葵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 C .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 D . 图③中环境发生变化后,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
  • 16.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反映了两物种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 B . 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3和N3 C . 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D . 利用该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 17.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 .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D .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18.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形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高温、避湿等习性采集 D .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19. 板栗是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 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 1m 左右。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板栗与茶树的高度、根系深度不同,体现了林场群落的分层现象 B . 若要调查某方形板栗林里板栗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 .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 . 林场中板栗和茶树等植物和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 20.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 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 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 . 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 . 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 . 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 21.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代表动物

    蜥蜴、蛇

    松鼠、蜂猴

    旅鼠

    斑马、狮子

    代表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

    三叶橡胶树、望天树

    地衣、苔藓

    尖毛草

    A . 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 B . 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 C . 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D . 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水生动物相对较少
  • 22. 近期,部分科学家对马斯克提出的“火星移民计划”表示质疑,原因之一是地球生物与地球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同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动物都以尿素作为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 B .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C .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D . 常年刮风地区的植物多为虫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有翅
  • 23. 许多古诗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古诗分别蕴含的生态学知识是(    )
    A . 捕食、次生演替 B . 种间竞争、次生演替 C . 捕食、初生演替 D . 种间竞争、初生演替
  • 24.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不一样 B .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 . 该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D .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 25.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荷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细菌共同构成完整的生物群落 B .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等生物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 26. 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表示不同体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 . 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 . 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II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较多 D . 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II端比I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
  • 27. (2023高二下·宁波期末) 有数据显示,烟瘾者戒烟后体重普遍会增加,这与体内尼古丁减少相关。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并进入POMC神经元,使其产生动作电位 B . 尼古丁会使POMC神经元、“饱腹感”神经元依次兴奋,导致食欲下降 C . 戒烟后,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脂肪细胞产热增加 D . 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 28. 1827年,科学家第一次报告了切除蝌蚪甲状腺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第一步:处理措施

    第二步:饲料喂养

    实验结果

    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长成大蝌蚪,未发育成青蛙

    摘除甲状腺

    含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发育加速,长成小型青蛙

    A . 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摘除甲状腺,因变量为蝌蚪生长发育的结果 B . 甲组与丙组对照说明甲状腺影响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C . 乙组与丁组对照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D . 设置丙组与丁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29.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B .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 . 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D . 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通过内环境
  • 30. 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 B . 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合成糖原等 C . 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 . 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 31.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 2,4-D 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正式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4-D浓度 (g/L)

    0

    2.55×10-6

    2.55×10-5

    2.55×10-4

    2.55×10-3

    2.55×10-2

    平均生根数(条)

    18

    24

    38

    29

    27

    15

    A . 浓度为 2.55x10-2g/L的 2,4-D 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 B . 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 2.55x10-5g/L 左右 C . 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的浓度范围,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D . 为控制无关变量,需要去除所用插条所有的叶和芽
  • 32. 如图为某种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鱼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点时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B . b→c过程中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C . a点时种群年龄结构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 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该鱼种群数量应处于c点
  • 33. 在某海岛上海鬣蜥种群的初始种群数量为N0 , 每年对海鬣蜥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用λ表示第二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λ保持不变,t年后海鬣蜥种群的数量为N0·λt B . 若λ逐年减小,则海鬣蜥种群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C . 海鬣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的λ等于1 D . 若λ连续保持在1.25,则说明此时岛上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且无天敌
  • 3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探究实践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适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B . 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选择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 C . 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 .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35. 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等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综合利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知识构建生态护坡,可有效减轻洪灾对生产的影响。下图为广东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淹没区到季节性洪泛区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区别季节性洪泛区与偶然洪泛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C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 D . 可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洪泛区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少选得1分,共 15 分)
  • 36. 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 B . 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 .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 . 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 37. 过度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部分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机体降低过度免疫应答损伤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 B . 过度免疫应答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C . 下丘脑、垂体的细胞均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D . 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 38. 图中甲到戊是对胚芽鞘做不同的处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直立生长,乙不生长,丙弯向右侧生长 B . 丁中由于单侧光造成B中生长素向A中运输,因此弯向右侧生长 C . 若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戊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D . 若只有纸盒旋转,则戊直立生长
  • 39. 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错误的是(    )

    A . 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B . 图中a点和b点,该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C . 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 . 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该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 40. 某地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利用生态浮床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的修复;另一方面根据河道到河岸不同的生境,有针对性地配置植被(如下图所示),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 . 从河道到河岸配置的植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人类对该河流的修复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 . 欲统计河流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的相对数量,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三、综合题(共 40 分)
  • 41. 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后的工作模式图。每当高考来临,家长群里就疯传一种号称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聪明药”。其实“聪明药”(哌醋甲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物,之所以被当作“聪明药”,是因其能兴奋神经中枢,有一定提高注意力的作用。图乙表示哌醋甲酯的作用机理,请回答:

    1. (1) 图甲中C表示的反射弧的某结构是由两部分构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2. (2) 据图乙分析,当神经冲动传入轴突末梢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的多巴胺就会以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释放出来。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化是。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变化是
    3. (3) 研究发现,ADHD的病因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有关,服用哌醋甲酯能治疗ADHD的原理可能是
    4. (4) 图丙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图丙的指针将会(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偏转。

  • 42. 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
    2. (2) 图1中甲是细胞,其功能是。图1所示过程称为免疫,不能清除HPV。
    3. (3) 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所示,即大多数抗原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促进C增殖分化形成
    4. (4) 为了降低女性子宫颈癌的防病率,卫生部门倡议到注射宫颈癌疫苗,原理是
  • 43.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茎切段生长。

    1. (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 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表现为的作用特点。
    2. (2)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现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发育受抑制的现象被称为,农业生产中一般通过的方法来促进侧枝和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得植株多开花、多结果。
    3. (3) 由图丙可知,促进燕麦茎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mg/L。
    4. (4) 植物生长除了重力影响之外,也可以受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其原因是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如光敏色素,光敏色素是一类(填成分)。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 44. 图8甲表示某生物M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A、B,图乙表示该生物与另一种生物N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A曲线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 形增长。B曲线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对应的时间是点。A曲线形成的原因是
    2. (2) 若M为鱼类,人们为了一次捕到最多的数量,在图甲(填“c”或“d”)点捕鱼效果最好。若M为田鼠,人们通过破坏鼠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其,是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
    3. (3) 图乙显示:生物M、N的种间关系为,f值越大,说明M和N两生物之间
  • 45.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撂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以A地弃耕玉米田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撂荒2年后A地形成以沙芦草等低矮喜阳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的草本群落。4年后,一些适合生长在中生、湿生环境,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而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对A地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2. (2) 此种演替属于演替;与撂荒初期相比,4年后A地土壤含水量;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竞争时处于劣势。
    3. (3) 要研究A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变化情况,可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一般用法,按照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种群数量。
    4. (4) 同为黄土高原撂荒的B地,近30年来优势种始终是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A、B两地群落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填“光照”“水分”或“温度”)条件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